色散(紫邊)測試
![]() |
|
▲測試原圖 | |
![]() |
![]() |
▲f/2.8 | |
![]() |
![]() |
▲f/4 | |
![]() |
![]() |
▲f/5.6 | |
![]() |
![]() |
▲f/8 |
短評:此鏡配合 Sigma fp L 使用,機身將「色差」修正功能設為強制使用(Auto)。從實拍照片所見,雖然收光圈看來也無法將色散與紫邊完全消除,但在逆光下紫邊或色散情況其實很輕微,基本可以忽略不理。
變形測試
![]() |
|
▲16mm 焦距 | |
![]() |
|
▲28mm 焦距 |
短評:機身的「畸變修正」同樣設為強制使用(Auto)。在這兩個焦距下,憑肉眼都看不出有變形情況,修正表現出色。
暗角測試
「四角失光」修正:自動 | 「四角失光」修正:關閉 |
16mm 焦距 | |
![]() |
![]() |
▲f/2.8 | |
![]() |
![]() |
▲f/4 | |
![]() |
![]() |
▲f/5.6 | |
![]() |
![]() |
▲f/8 | |
28mm 焦距 | |
![]() |
![]() |
▲f/2.8 | |
![]() |
![]() |
▲f/4 | |
![]() |
![]() |
▲f/5.6 | |
![]() |
![]() |
▲f/8 |
短評:無論 16mm 抑或 28mm,即使開啟機身的「四角失光」修正功能,照片在最大光圈之下,還是會出現「四角失光」的情況。收一級光圈至 f/4,暗角會變淡,但要暗角大致消除,就要收至 f/5.6 光圈。
▲f/2.8、1/40s、ISO 1,600、16mm
借助大光圈,即使手持拍攝也能保留現場氣氛。
▲f/2.8、1/500s、ISO 400、16mm
成像的色調有充足的飽和度,惟左右兩邊的輕微失光影響觀感。
▲f/2.8、1/1,250s、ISO 250、16mm
在陽光底下,只能在涼亭瓦頂的底部,及涼亭倒影上找到少許眩光,表現算是優異。
▲f/22、10s、ISO 100、28mm
收至最細光圈可以拍出 18 針星芒,而且每支「針」都又幻又長,觀感討好。
更多 Sigma 16-28mm F2.8 DG DN | Contemporary 實拍樣本︰
https://www.dcfever.com/lens/viewsamples.php?picture=26805
Sigma 16-28mm F2.8 DG DN | Contemporary 規格︰
https://www.dcfever.com/lens/specification.php?id=1453
有讚:
- 鏡身輕便
- 最大幾級光圈的畫質幾乎沒有分別
- 成像色調有充足的飽和度
- 紫邊與色散很少出現
- 自動對焦寧靜
有彈:
- 暗角略明顯
- 大光圈虛化能力比預期小
- 在部分場景對焦點會徘徊一會才能鎖定
- 有輕微的呼吸效應
總結:原廠 f/2.8「大三元」當然是質素保證,但未必人人負擔得起。退而求其次則可以選擇原廠 f/4「小三元」。至於獨立鏡廠例如 Sigma,「大三元」便有 Art 和 Contemporary 兩個系列選擇,前者追求最高畫質,後者在著重畫質之餘,亦兼顧輕便性,同時可享用 f/2.8 光圈帶來的淺景深與弱光下的拍攝能力。僅重 450g 的 Sigma 16-28mm F2.8 DG DN | Contemporary 固然輕便,亦有不俗的畫質,整體表現雖未達到非常出色的水平,但影相拍片皆適宜,實用性高,值得預算不太充裕的影友考慮。
定價:HK$7,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