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攝:Alex
Sigma 一口氣推出兩支 Art 系列廣角鏡,分別有 20mm F1.4 DG DN | Art(建議零售價 HK$7,850) 和今次受測的 24mm F1.4 DG DN | Art(建議零售價 HK$7,000),官方都以「適合天文攝影」為賣點。誠然 F1.4 超大光圈與 Art 系列向來的優質保證,用於天文攝影相信能事半功倍,但當中的 24mm F1.4 DG DN | Art 用於日常生活的紀實,其實也十分便利。
▲Sigma 24mm F1.4 DG DN | Art 僅重 510g(以 Sony E mount 版本計)濾鏡直徑為 72mm,並採用內對焦系統。
▲新鏡採用金屬鏡身與金屬製光圈環,至於對焦環則加上橡膠外圈。
24mm F1.4 DG DN | Art 是 24mm F1.4 DG HSM | Art 的後繼版本。後者早於 2015 年推出,當年的建議零售價是 HK$7,200。新鏡改為無反相機專用,不單光學結構由前作的 11 組 15 片(當中用上共 9 片特殊鏡片)改進至 14 組 17 片(當中用上共 7 片特殊鏡片,計有 2 片 FLD 螢石級特低色散鏡片、 1 片 SLD 超低色散鏡片及 4 片非球面鏡片),從濾鏡直徑由前作的 77mm 減至現在的 72mm,反映鏡身更加細小,與此同時重量也減輕了 230g,僅重 510g(以 Sony E mount 版本計)。用於拍 Vlog,自拍時便可納入更多背景,輕鬆造出有人又有景的畫面。
▲f/1.4、1/4,000s、ISO 400
雖然是 24mm,但在 F1.4 光圈之下,很容易就能造出淺景深效果。
▲f/1.4、1/3,200s、ISO 400
對焦點在畫面中間正在拍照的一對男女上,以全開光圈拍攝。中焦位置的成像有優異的銳利度,而邊緣位置僅出現少許的鬆散。
操控性能全面改進
新鏡外觀上的改變遠不止於此。24mm F1.4 DG HSM | Art 鏡身上只有設有 AF/MF 切換鍵與對焦距離窗。24mm F1.4 DG DN | Art 則作出「大改」,在保留 AF/MF
切換鍵之餘,再加入自動對焦鎖定鈕(AFL)及手動對焦鎖定鍵(MFL)。影友可能會問,手動對焦為何還要鎖定?原來這是供天文攝影使用的特別設計。當用家以手動方式對準遠方物體(例如:月亮),使用鎖定功能後,就算意外觸碰對焦環也不怕對焦距離被改變。至於近底部的切換鍵則可調校光圈環為有段/無段操作,後者可令變換光圈的過程變成完全靜音,適合拍片時使用。
▲鏡身左側設有 4 個控制按鍵,當中的手動對焦鎖定鍵(MFL)可以鎖定對焦距離,防止被意外更改。
▲有段/無段光圈切換鍵位於近底部位置。
▲f/2.8、1/1,000s、ISO 100
收細 2 級光圈,影像(如:船身窗框及碼頭欄桿)銳利度進一步提升。在夕陽入鏡的情況下,碼頭上落船的位置出現少許眩光。
增設 A 光圈由機身調校光圈環
前作 24mm F1.4 DG HSM | Art 不設光圈環,到 24mm F1.4 DG DN | Art 則重新加入光圈環,並以 ⅓ 級作分段。光圈環到 F16 最小光圈之後再加入 A(自動)模式,代表由機身設定光圈值。鏡身右側特別設有一個無標示的撥鍵,用家需使用這撥鍵,才可將光圈環轉入 A 模式;相反要由 A 模式轉回常規光圈操作,也需使用這撥鍵。也許新鏡在加入4
四個控制鍵與光圈環之後,已再無空間容納對焦距離窗,故廠方只好忍痛放棄。
▲A(自動)模式代表由機身設定光圈值。
▲鏡身左側有個無標示的撥鍵,作用是鎖定光圈環在 A 模式。
▲花瓣型遮光罩以塑膠製造,裡面加入坑紋,有助防止反光。
▲遮光罩設有鎖定按鈕。
▲Sigma 24mm F1.4 DG DN | Art 光學結構圖
▲Sigma 24mm F1.4 DG DN | Art MTF 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