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邊測試
![]() |
|
▲測試原圖 | |
色像差補償:開 | 色像差補償:關 |
![]() |
![]() |
▲f/4.5 | |
![]() |
![]() |
▲f/5.6 | |
![]() |
![]() |
▲f/8 | |
![]() |
![]() |
▲f/11 |
短評:在強烈背光的位置不時會見到有紫邊出現,而且收光圈看來對消除紫邊無甚幫助。幸好 Sony A7 IV 內置的「色像差補償」功能表現尚算理想,雖然不能完全把紫邊抹去,但亦能夠讓紫邊變得不起眼。
暗角測試
50mm 焦距 | |
陰影補償:開 | 陰影補償:關 |
![]() |
![]() |
▲f/4.5 | |
![]() |
![]() |
▲f/5.6 | |
![]() |
![]() |
▲f/8 | |
![]() |
![]() |
▲f/11 |
短評:在最大的 f/4.5 及 f/5.6 光圈都出現暗角。即使開啟暗角修正功能,但邊緣位置仍留有淡淡的黑影。要完全消除暗角,大抵要收至 f/8。
400mm 焦距 | |
陰影補償:開 | 陰影補償:關 |
![]() |
![]() |
▲f/6.3 | |
![]() |
![]() |
▲f/8 | |
![]() |
![]() |
▲f/11 | |
![]() |
![]() |
▲f/16 |
短評:整體情況與 50mm 端相同,即使開啟暗角修正功能,邊緣位置仍在有淡淡的黑影。同樣地要完全消除暗角,也許要收細大約 2 級光圈。
變形測試
50mm 焦距 | |
![]() |
![]() |
失真補償:開 | 失真補償:關 |
400mm 焦距 | |
![]() |
![]() |
失真補償:開 | 失真補償:關 |
短評:若關閉內置修正功能,無論 50mm 以及 400mm 端都出現變形,惟情況算是輕微。開啟相機的失真補償功能後,問題基本上完全消失。
其他照片樣本
▲f/5.6、1/2,000s、ISO 400、112mm(照片光暗及白平衡經過輕微調校)
▲f/5、1/1,000s、ISO 400、63mm(照片光暗及白平衡經過輕微調校)
Tamron 50-400mm F4.5-6.3 Di III VC VXD(Model A67)規格︰
https://www.dcfever.com/lens/specification.php?id=1469
Tamron 50-400mm F4.5-6.3 Di III VC VXD(Model A67)樣本照片︰
https://www.dcfever.com/cameras/viewsamples.php?picture=28187
有讚︰
- 外型相對輕巧
- 全開光圈已有不錯的畫質
- 色彩鮮明艷麗
- 防震系統表現出色
- 具有防塵防水滴設計
- 市場上暫無焦段相同的對手
有彈︰
- 最大光圈在 150mm 焦距已跌至 f/6.3
- 開啟修正功能後仍有一定暗角
- 遠攝端 AF 對焦速度略慢
- 以機身裝上腳架後易出現震動
- 腳架環需要另購
總結:遠攝鏡在最近幾年迅速發展。綜觀當今市場,70-300mm 仍然穩佔入門市場,想進階一點可以選擇 100-400mm 鏡款。無財力買定焦遠攝大炮,獨立鏡廠也提供 150-600mm 的選擇。如今再有 Tamron 50-400mm F4.5-6.3 Di III VC VXD 加入戰團,明顯是向 100-400mm 市場「挑機」(即使 Tamron 自家也有支 100-400mm F4.5-6.3 Di VC USD / Model A035)。新鏡將廣角端延伸至 50mm,意味影友搭配一支如 17-35mm 之類的廣角變焦鏡,用 2 支鏡就差不多能完全覆蓋由廣角至超遠攝焦段。對於生態旅遊或者要求爭分奪秒的拍攝工作而言,用上兩部機身就可以完全避免換鏡,可以為用家解決不少煩惱。
定價:HK$9,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