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最新消息

原廠 vs 大光圈,Fujifilm XF 16-80mm F4 與 Tamron 17-70mm F2.8 點揀?

文、攝:Alex
Model:Joyce

Fujifilm FUJINON XF 16-80mm F4 R OIS WRT3T4 的套裝鏡頭之一,等效焦距為 24-120mm,足有 5 倍光學變焦,同時提供 F4 恆定光圈。目前建議零售價同樣是 6,000 餘港元的 Tamron 17-70mm F2.8 Di III-A VC RXD,等效焦距為  25.5-105mm,焦段較窄但提供 F2.8 恆定光圈設計。兩鏡看來是魚與熊掌,各擅勝場,一時間叫人難以作出選擇。


▲Tamron 17-70mm F2.8 Di III-A VC RXD 在弱光或室內似乎較具優勢。

論焦距的實用性,Fujifilm FUJINON XF 16-80mm F4 R OIS WR 的 5 倍光學變焦,當然比 Tamron 17-70mm F2.8 Di III-A VC RXD 的 4.1 倍稍勝一籌。特別在旅行攝影上,更長的焦段可以減少換鏡的需要,甚至讓影友能夠少帶一支鏡。況且針對風景拍攝,大家也許未必需要用到 F2.8 光圈,但在弱光或室內環境,Tamron 鏡的 F2.8 恆定光圈又似乎較具優勢。

「大頭」人像

Fujifilm FUJINON XF 16-80mm F4 R OIS WR


▲f/4、1/480s、ISO 400、80mm、Fujifilm X-H2(照片亮度經過輕微提高,大相下載

Tamron 17-70mm F2.8 Di III-A VC RXD


▲f/4、1/450s、ISO 400、70mm、Fujifilm X-H2(照片亮度經過輕微提高,大相下載

短評:比較模特兒的眼睛化妝,Tamron 的解像力稍高一點。比較背景的牆壁的虛化程度,理論上 Tamron 的 70mm 焦距會較輸蝕,但以實拍效果來看,兩鏡看來又無明顯分別,反而 Fujifilm 的暗角相對明顯一點。

廣角人像

Fujifilm FUJINON XF 16-80mm F4 R OIS WR


▲f/4、1/750s、ISO 400、16mm、Fujifilm X-H2大相下載

Tamron 17-70mm F2.8 Di III-A VC RXD


▲f/4、1/900s、ISO 400、70mm、Fujifilm X-H2大相下載

短評:比較模特兒上衣的圖案,兩鏡在中央的解像力不相伯仲。仍在焦平面上的褲腳及鞋的位置,Tamron 的銳利度則較高。再比較近頂端的背景,又會發現 Tamron 較朦朧,似乎此鏡在背景虛化上能力較高。

Fujifilm 提供 6 級防震
兩支鏡都配備鏡身防震系統。Tamron 沒有明確指出鏡頭的防震效能,只強調「在拍片時會利用 AI 人工智能分析技術,自動調整 VC 影像防震系統防震表現」,提升手持拍攝的防震品質。而根據官方數字,Fujifilm FUJINON XF 16-80mm F4 R OIS WR 提供 6 級快門速度補償性能,在同級產品中算是相對較高的一個數字。以此鏡的遠攝端(等效 120mm)為例,理論上快門速度就算低至 1/2 秒,仍可以保持影像穩定,另外同廠機、鏡配搭亦可以完全消除兼容性上的顧慮。Fujifilm FUJINON XF 16-80mm F4 R OIS WR 可以用光學防震來彌補光圈較小的弱點,看來細光圈不一定成為它的致命弱點。

散景測試

Fujifilm FUJINON XF 16-80mm F4 R OIS WR


▲f/4、1/25s、ISO 400、80mm、Fujifilm X-H2大相下載

Tamron 17-70mm F2.8 Di III-A VC RXD


▲f/2.8、1/50s、ISO 400、70mm、Fujifilm X-H2大相下載

短評:盡量靠近主體拍攝,在同一光圈下,Fujifilm 的散景光點感覺具體、明確一點,而 Tamron 的散景光點看來比較化開,兩鏡可謂各具特色。

Fujifilm 金屬感較強
從外觀看,Fujifilm FUJINON XF 16-80mm F4 R OIS WR 鏡身用上光亮的外殼,金屬感較強,毫無疑問與同廠的復古設計機身會更加匹配。反觀 Tamron 17-70mm F2.8 Di III-A VC RXD 拿上手膠感相對較強,外殼則採用「啞面」(磨沙消光)設計。雖說漂亮與否取決決於主觀感覺,但 Tamron 的整體觀感也許不一定都能討好追求復古味道、或對個人品味有要求的 Fujifilm 相機用家。


▲Fujifilm 在鏡尾位置保留光圈環,由 16mm 轉換至 80mm 焦距,旋轉行程大概是 80°。


▲Tamron 的鏡身僅備有變焦環與對焦環,由 17mm 轉換至 70mm 焦距,旋轉行程大概是 75°。

Tamron 較重,Fujifilm 鏡筒伸縮幅度較大
另一個更實際的考慮重點是重量與尺寸。擁有大一級光圈的 Tamron 17-70mm F2.8 Di III-A VC RXD(Fujifilm X 接環版本)一如預期會較 Fujifilm 重(530g vs 440g),數字上比 Fujifilm 多出 20%。尺寸方面,Tamron 鏡身偏向幼長設計(74.6 x 119.3mm),而 Fujifilm 則偏向粗而短(78.3 x 88.9mm)。切換至遠攝端,Fujifilm 鏡筒大概會伸長 41mm,而 Tamron 的鏡筒只伸出約 27.5mm。在遠攝端之下,兩鏡的尺寸差距有所縮窄,但 Fujifilm 仍然擁有較小的體形,而且重心更貼近鏡身,握持感比 Tamron 好一點。


▲兩鏡在廣角端的長度差距。


▲兩鏡在遠攝端的長度差距。

Tamron 使用 67mm 濾鏡直徑
剛才提到,Fujifilm FUJINON XF 16-80mm F4 R OIS WR 鏡身粗而短,雖然最大光圈只有 F4,但濾鏡徑卻需要用到 72mm。反而光圈大一級的 Tamron 卻選擇使用 67mm 濾鏡直徑,與同廠其他焦距的同級鏡款保持統一,避免用家需要購買多套濾鏡。


▲Tamron 鏡頭雖然光圈較大,但濾鏡直徑卻比 Fujifilm 小。


▲Fujifilm 鏡頭在菲律賓製造。


▲Tamron 鏡頭在越南製造。

下一頁︰風景及近攝測試

第 1 頁第 2 頁
最新消息
2 小時前
Apple 在母親節前發布了兩支短片,分別為劇情片《Last Scene》與紀錄式短片《送給媽媽的禮物》,展示 iPhone 16 Pro 與 Vision Pro 的影像應用能力。 (繼續閱讀)
8 小時前
Bentley 會在 5 月 8 日至 11 日,在西九龍圓方展出全新 V8 混合動力 Flying Spur Mulliner,以及 GT Speed First Edition 及 Bentayga S Black Ed... (繼續閱讀)
13 小時前
Jomo Audio 去年推出性價比超高的 Nautilus 耳機,今次推出的木殼耳機 Serenity,相信都令人非常期待。究竟它以 HK$12,800 的售價,能有什麼更驚豔... (繼續閱讀)
17 小時前
Panasonic 日前在其官方 YouTube 頻道預告直播頁面,將於香港時間 5 月 13 日晚上 10 時(英國夏令時間下午 3 時)進行 Lumix 新品發佈。預告畫面沒... (繼續閱讀)
19 小時前
Leica 自 1970 年代開始,將部分相機以名為「Safari 版」型號推出,並採用特殊的橄欖綠色配色,數十年來深受 Leica 粉絲支持。而 Leica 剛剛宣布為... (繼續閱讀)
1 日前
Toyota 有很多新車傳聞,其中經典車款 Celica 復活的消息近日有更新!繼副總裁中嶋裕樹公開確認 Celica 將回歸後,Toyota 近日在巴西註冊了「GR Ce... (繼續閱讀)
1 日前
Nothing 去年推出面向大眾市場的 CMF 系列,一口氣帶來智能手錶、耳機與智能手機等產品。今年 Nothing 推出小改款,帶來 CMF Phone 2 Pro 與較低階... (繼續閱讀)
1 日前
Sony 將於 5 月 13 日舉辦線上發佈會,正式公開新一代旗艦 Xperia 1 VII。官方預熱影片雖著重強調 Alpha 無反相機技術的導入,但眼尖的海外媒體發現... (繼續閱讀)
1 日前
Sony 終於為其 4 年推出的全片幅電影攝錄機 FX3 迎來小改款,FX3A。FX3A 在過往 FX3 的基礎上作出優化,改善部分硬件規格,提升用家的使用體驗。早... (繼續閱讀)
2 日前
HONOR 去年推出配備 Harcourt 人像攝影模式的 HONOR 200 系列手機叫好又叫座,HONOR 今年直接跳過 HONOR 300,直接宣佈將會在 5 月 21 日,在港公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