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最新消息

荷花拍攝技巧 7 點速成,附鏡頭推介 2024

荷花 拍攝技巧 推介

文:Alex

荷花清麗脫俗,因為「出淤泥而不染」而有花中君子之美譽。香港的荷花通常在六至八月開花,花期大約 3 至 4 天。荷花花形大,枝葉也粗壯,一般影友即使只有普通的器材,只要用上適當的構圖方法,要拍出優美的荷花相並不因難。然而,拍荷花是否一定要用遠攝能力較高或大光圈鏡頭?機身和鏡頭方面應該如何選擇?


▲會員 iamdavidlau2 作品

1. 全片幅 vs APS-C
在一般影友的印象中,可能會認為全片幅會比 APS-C 相機有更高的解像力與更細緻的畫質。其實 APS-C 相機也有優點,例如相對較細和較輕,外拍時會感到更輕鬆。

此外,拍荷花的時間主要在白天(最佳時間是在早上與黃昏),很少要用到高感光度。若然只用到低感光度,全片幅或 APS-C 片幅的拍攝效果不會有明顯的差距。

值得一體的是,APS-C 片幅機種的焦距剪裁效應(Crop Factor)令畫面有放大效果,無形中用家可以使用焦距較短的鏡頭,就能得到較長焦距的效果,變相就可以使用較輕的器材。


▲會員 R.HAR 作品

2. 防震 vs 腳架
拍荷花,通常會用到 300mm 或更長的焦距作特寫效果。然而以手持方式拍攝,鏡頭焦距越長,就需要使用越高的快門速度來確保畫面不會出現手震(抖動)情況。使用具有鏡身或機身防震系統的器材,能夠有效穩定畫面。另外,若機身與鏡頭都具有防震系統並互相兼容(通常是同品牌的指定機身與鏡頭),兩者能協同運作,提供比單一器材更高的防震效能。

根據老一輩攝影師流傳下來的經驗,拍荷花最佳的時間是清早與傍晚。這時候光線相對柔和,不會在花瓣之間留下明顯的陰影。此時由於光線可能偏弱,再加上使用長焦鏡的話,或者有需要使用三腳架輔助拍攝。


▲會員 talfred 作品

3. 焦距
視乎荷花的距離與影友需要的構圖而定,拍荷花 100mm 至 600mm 焦距都機會用到。視角相對較闊的焦距適合用來拍荷花連景或「多主體」的構圖,例如荷花與蓮蓬,或盛開的荷花與花蕾同框的畫面。而較長的焦距則主要用來拍特寫,例如:花蕊或採蜜的昆蟲等。

有一個小貼士可以給大家,拍荷花一般會在構圖保留較多的「空白」區域(技術上稱作「留白」),營造一種從容不迫的感覺。製造「留白」可以由構圖及拍攝角度方面入手,也可用以大光圈或長焦鏡虛化背景或旁邊的景物。


▲會員 sunny_ 作品

4. 光圈
剛剛已經提到,大光圈最主要作用是造出淺景深效果,令背景變得模糊,畫面看來更「乾淨」,避免雜亂的背景對主體造成干擾。原則上光圈越大,虛化背景的能力也高,但有時過淺的景深會令荷花變成只有中間清晰,而前、後卻顯得矇矓,觀感會顯得奇怪。簡單而言,使用哪個光圈要視乎實際情況而定,不能一味使用最大光圈。


▲會員 iamdavidlau2 作品

5. 測光
荷花主要是淺粉紅色與白色,與綠色甚至深綠色的荷葉與池水形成較強烈的對比。使用平均測光(或者權衡式測光)一般都不會出現大問題 ,然而使用中央平均測光甚至點測光,以荷花為測光基準,也許會讓荷花得到更準確的曝光。

若然拍攝現場光差偏大,影友也可以嘗試使用機身的「高動態(HDR)拍攝」功能,讓高光區域(通常是荷花花瓣)與暗位(可能是荷花的背光位置)能呈現較多的細節,讓荷花看來更具質感。


▲會員 thomaslcs 作品

6. 對焦
在大部分情況下,自動對焦功能都能夠幫大家完成任務。可是有少數情況,例如在弱光之下拍攝白色荷花,或者大家想使用「遮蔽式」構圖,例如拍攝在葉縫之間僅露出一角的蓮花,自動對焦功能不一定能立即給大家找到對焦點。此時大家就要轉用「單點對焦」模式,而且對焦點越小越好(如機身有提供相關選擇的話),甚至不妨配合 LiveView 的放大畫面功能,直接使用手動對焦。


▲會員 king168 作品

7. 陰、雨天拍攝
在好天氣之下拍荷花也許已經無新意,所以有人會選擇在下雨之後拍攝。「雨荷」在光線之外,其實更吸引影友的是水珠。無論是附在花瓣上抑或荷葉上的水珠,都能令荷花顯出一種清冷的格調,跟主流的「正氣君子」感覺稍有不同。 然而天氣畢竟難以預測,拍攝中途可能突然灑來一陣驟雨,如果器材有防水滴功能,當然會令人拍得更加安心。這裡還可以給大家一個貼士,有些影友會帶上一個噴水壺自製水珠,當然前設是荷花必須長在「觸手可及」的地方。


▲會員 waddle 作品

拍荷花鏡頭推介

1. Canon RF 200-800mm F6.3-9 IS USM
近年幾家大廠都有推出超遠攝變焦鏡,而當中以 Canon 這一支 RF 200-800mm F6.3-9 IS USM 為遠攝力最強,達 800mm。此鏡最近對焦距離只是 0.8m(200mm) 至 3.3m(800mm),再加上有鏡身防震,無論遠景近景都能應付自如。


▲Canon RF 200-800mm F6.3-9 IS USM

2. Sigma 70-200mm F2.8 DG DN OS | Sports
Sigma 旗下的大三元之一,70-200mm f/2.8 DG DN OS | Sports 全焦段提供恆定 F2.8 大光圈。內變焦設計讓鏡身長度固定之餘,也提供更佳的防水滴性能,1,335g (E 接環版)的鏡身也算輕巧,取景、現角度就可以更加靈活。


▲Sigma 70-200mm F2.8 DG DN OS | Sports

3. Nikon NIKKOR Z 28-400mm f/4-8 VR
Nikon 最新推出的天涯鏡 Z 28-400mm f/4-8 VR,14.2 倍光學變焦能力堪稱市場最強。雖然採用外變焦設計,變焦時鏡身會拉長一定幅度,但鏡頭重量 725g,相當輕巧方便。


▲Nikon NIKKOR Z 28-400mm f/4-8 VR

4. Sony E 70-350mm F4.5-6.3 G OSS
Sony 旗下的 E 接環 APS-C 遠攝鏡 E 70-350mm F4.5-6.3 G OSS,提供 105-525mm 焦距,於 350mm 時最近對焦距離為 1.5 米,放大率為 0.23x,625g 亦比同廠的全片幅鏡 FE 70-300mm F4.5-5.6 G OSS 稍輕。


▲Sony E 70-350mm F4.5-6.3 G OSS

5. Tamron 18-300mm f/3.5-6.3 Di III-A VC VXD
Tamron 18-300mm f/3.5-6.3 Di III-A VC VXD 屬 APS-C 片幅鏡頭,變焦能力高達 16.7 倍,等效焦距相當於全片幅的 27-450mm,為市場上最高。此鏡在超高倍變焦之下仍提供 f/3.5-6.3 最大光圈 ,算是很不錯,另內置 VC 防手震功能,620g 的重量亦算是中規中矩。


▲Tamron 18-300mm f/3.5-6.3 Di III-A VC VXD

6. Fujifilm FUJINON XC 50-230mm F4.5-6.7 OIS II
Fujifilm 初階系列的中、長遠攝變焦鏡 XC 50-230mm F4.5-6.7 OIS II 以便宜取勝。此鏡提供 75-345mm 等效焦距,輕巧的鏡身僅重 375g,最近對焦距離為 1.1 米,並內建 3.5 級光學防震性能,是入門級影友的理想選擇。


▲Fujifilm FUJINON XC 50-230mm F4.5-6.7 OIS II

7. OM System M.Zuiko Digital ED 40-150mm F4.0 PRO
OM System M.Zuiko Digital ED 40-150mm F4.0 PRO 被廠方稱作「世界上最輕巧的專業級遠攝變焦鏡頭」。它的等效焦距為 80-300mm,重量只有 382g。最特別之處是採用伸縮變焦設計,在收摺狀態下,鏡頭僅長 99.4mm。鏡頭整個焦段內都擁有 0.7m 的最近對焦距離;當在150mm 進行近攝時,鏡頭提供最高 0.41x 放大率,輕易能拍到微小的細節。


▲OM System M.Zuiko Digital ED 40-150mm F4.0 PRO

更多主題:荷花 拍攝技巧 推介
最新消息
1 小時前
隨着 Sony A7V 發佈的日期漸近,傳聞與諜照來得更真實!這次謝飛同都生一同大膽假設新機新規格:堆疊式感光元件原來係唧牙膏新伎倆?內錄Raw影片不... (繼續閱讀)
13 小時前
Voigtlander 在今年 2 月 CP+ 期間公佈 APO-LANTHAR 28mm F2 Aspherical VM 廣角鏡頭,當時被品牌稱為史上最強的廣角鏡頭,並針對 M-mount 感光元件... (繼續閱讀)
21 小時前
對經常進行野外拍攝的專業攝影師而言,相機雨衣是相當有用的拍攝配件,因為相機和鏡頭擁有防塵防水滴功能也是有其一定限制,最少每個品牌亦不能保證... (繼續閱讀)
1 日前
臨近年尾,又有一款性價比極高的入門級電動車推出,它就是主打家庭戶外風的東風 Nammi VIGO。代理只引入 VIGO Pro 版本,繼續貫徹「抵食夾大件」的... (繼續閱讀)
1 日前
踏入年底購物旺季,各大品牌相繼推出新一代旗艦手機。即將成為香港市場首款搭載 Snapdragon 8 Elite Gen 5 晶片的 HONOR Magic 8 Pro,官方正式宣布... (繼續閱讀)
1 日前
諜照傳了多時,DJI 終於發表全新旗艦級運動相機 Osmo Action 6。新機引入在品牌首款全景相機 Osmo 360 內有口皆碑的 1/1.1" 方形感光元件,擁有同級... (繼續閱讀)
1 日前
汽車電動化趨勢延續,但傳統超跑品牌看來明白了汽油引擎有著不能取代的巨大價值,意大利超跑品牌 Lamborghini 再次以一款燃油引擎賽車來引證這一點... (繼續閱讀)
2 日前
Apple 新配件 iPhone Pocket 即將正式開賣,更與三宅一生(ISSEY MIYAKE)首度聯乘,更是限量發售,官方定價達 HK$1799 元,不少潮人對「潮物」設計... (繼續閱讀)
2 日前
隨著 iPhone 17 Pro 正式上市,不少消費者紛紛選購新機,但近日發生的一宗特別事件,提醒了大家購買全新手機時記錄開箱過程的重要性。 (繼續閱讀)
2 日前
由 Synology 與 DCFever 合辦的「Synology x DCFever 旅遊+親子攝影全攻略」講座,已於 11 月 11 日晚圓滿舉行。是次活動吸引了超過 60 名參加者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