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小編之前曾經和大家介紹過「元朗攝吃玩」一日遊,今次我們換個地方,走到充滿歷史和古蹟的元朗屏山文物徑,透過文物的一磚一瓦,去追想當年新界傳統風貌,以及鄧氏宗族的生活點滴;此外亦會前往流浮山雞伯嶺,感受大自然與城市之間的互動。
要應付這種簡單一日遊,小編就揀選了 Tamron 全新推出的天涯鏡 28-300mm F4-7.1 Di III VC VXD 同行,實行輕輕鬆鬆「一鏡走天涯」!
Tamron 28-300mm F4-7.1 Di III VC VXD 僅重 610g,外形不算大支。以前 Tamron 推出過的一些 28-300mm 天涯鏡其實更加輕便,不過今次的新作就配備了 VC 光學防震系統、超聲波馬達及防水滴結構,稍重一點也算合情合理,相比原廠 E-mount 的天涯鏡還要輕上一百多克。
▲此鏡為外變焦鏡頭,為了在戶外拍攝時提供更佳保護,整個鏡筒均採用防漏密封設計。
▲鏡身上設有包括 28mm 至 300mm 在內的多個常用焦距刻度作為拍攝參考。
▲ 67mm 濾鏡口徑的設計貫徹 Tamron 近年大部分 Di III 系列鏡頭的設計風格,方便 Tamron 用家共用濾鏡。
▲今次配搭 665g 的專業級數碼相機 Sony A7 IV 拍攝,機鏡整體平衡感良好。
前往元朗屏山文物徑
元朗屏山文物徑於 1993 年 12 月 12 日開幕,是香港首條文物徑,雖然只有短短 1.6 公里,但已經可以看到保存完整的祠堂、古廟、書室等等共 14 項文物,其中 5 項更被列為法定古蹟。
雖然屏山位於元朗和天水圍之間,但其實文物徑比較接近天水圍。想去的朋友,可以乘搭 53、276、K65 號巴士,或者 33、34、35 號小巴在坑尾村下車;又或者在天水圍西鐵站 E3 出口,走大約 1 分鐘即可到達。
▲元朗屏山文物徑雖然只有短短 1.6 公里,但已經可以看到保存完整的祠堂、古廟、書室等等共 14
項文物。(圖片來源:古物古蹟辦事處)
第一站:達德公所
來到屏山文物徑的第一站,也是第一個法定古蹟:達德公所。達德公所當年主要是給附近元朗和屯門大約 39 個村落組成的達德約成員聚會和祭祀用,也是當年屏山市的管理處。達德公所建於清朝咸豐七年,距今已有 167 年歷史,真的是「咸豐年前」的事了!
▲今時今日的天涯鏡,色散及變形同樣都可以用數碼修正改善,畫質較過往的天涯鏡大有改善。(光圈:F7.1、快門:1/500s、感光度:ISO 400、等效焦距:200mm、相機:Sony A7 IV、鏡頭: Tamron 28-300mm F4-7.1 Di III VC VXD)
▲拍攝時貼近前景,通過將前景虛化,拍出富有空間層次感的效果。(光圈:F7.1、快門:1/80s、感光度:ISO 400、等效焦距:55mm、相機:Sony A7 IV、鏡頭: Tamron 28-300mm F4-7.1 Di III VC VXD)
▲將人像放置於中央,是傳統而穩陣的對稱構圖法(光圈:F7.1、快門:1/50s、感光度:ISO 400、等效焦距:52mm、相機:Sony A7 IV、鏡頭: Tamron 28-300mm F4-7.1 Di III VC VXD)
▲使用遠攝焦距對屋頂的傳統設計細節進行特寫。(光圈:F7.1、快門:1/125s、感光度:ISO 400、等效焦距:170mm、相機:Sony A7 IV、鏡頭: Tamron 28-300mm F4-7.1 Di III VC VXD)
第二站:古塔聚星樓
距離公所不到 200 米,走路 3 分鐘都不用,就會抵達下一個法定古蹟聚星樓。聚星樓當時興建原因除了是擋北煞、鎮水災,也是保佑鄧族子弟在科舉中考取功名。
屏山文物徑內的大部分建築,都是使用青磚砌成,但青磚的年代也有很大差異。聚星樓建於明朝,歷史已超過六百年,原本內有 7 層,但由於曾被颱風吹倒兩次,所以現在只剩下 3 層,所以大家真的要好好保育它。
▲想在聚星樓前拍攝打卡照,主角要站近一點相機,配以廣角焦距及仰角拍攝,這樣就可以同時將人像和整座塔都拍攝得一清二楚。(光圈:F5.6、快門:1/500s、感光度:ISO 320、等效焦距:28mm、相機:Sony A7 IV、鏡頭: Tamron 28-300mm F4-7.1 Di III VC VXD)
▲路經上璋圍的池塘時,發現遠處的鴨子正準備落水,立即用 300mm 遠攝端將之記錄下來。(光圈:F7.1、快門:1/500s、感光度:ISO 320、等效焦距:300mm、相機:Sony A7 IV、鏡頭: Tamron 28-300mm F4-7.1 Di III VC VXD)
▲遠攝鏡可以除了方便用來捕捉鴨子,還可以遠距離將漂亮的荷花及荷葉拍攝下來。(光圈:F7.1、快門:1/1000s、感光度:ISO 400、等效焦距:300mm、相機:Sony A7 IV、鏡頭: Tamron 28-300mm F4-7.1 Di III VC VXD)
▲繼續向上璋圍方向走,途中會經過供奉公共土地的神壇。(光圈:F7.1、快門:1/125s、感光度:ISO 400、等效焦距:50mm、相機:Sony A7 IV、鏡頭: Tamron 28-300mm F4-7.1 Di III VC VXD)
▲上璋圍以典型本地圍村布局和結構興建,已有二百多年歷史,由於此地為私人物業,切勿亂闖。(光圈:F7.1、快門:1/640s、感光度:ISO 400、等效焦距:28mm、相機:Sony A7 IV、鏡頭: Tamron 28-300mm F4-7.1 Di III VC VXD)
第三站:鄧氏宗祠及愈喬二公祠
要了解屏山鄧族的歷史,當然要到最具標誌性的鄧氏宗祠。鄧氏宗祠至今已有七百多年歷史,是屏山文物徑的法定古蹟,現在依然會用作祭祖、慶祝節日及舉行各種儀式聚會。鄧氏宗祠以「三進兩院式」的建築設計,是香港同類古建築的表表者。
鄧氏宗祠旁邊的愈喬二公祠,結構和規模與鄧氏宗祠差不多,也同樣是法定古蹟。愈喬二公祠除了是祠堂,也是達德學校在 1931 至 1961 年間的校舍。兩個祠堂前院的紅砂岩甬道,顯示鄧族曾經有族人身居朝廷要職,是一般祠堂沒有的,可見這兩個祠堂地位多麼重要。
▲利用順光為人像補光,好處是可以準確重現色彩,並確保快門速度夠快。(光圈:F7.1、快門:1/250s、感光度:ISO 400、等效焦距:47mm、相機:Sony A7 IV、鏡頭: Tamron 28-300mm F4-7.1 Di III VC VXD)
因此今次主要在室內拍攝,主要是用 100mm 以內的焦距。此鏡的解像力超出了我對天涯鏡的想像。放大相片觀看,真的銳利到「鎅眼」,廣角至中距有這樣的表現,都算是有些驚喜。而且反差鮮明,相片充滿立體感,我覺得此鏡有能夠應付到 5,000 萬像素以上的相機。
▲不同窗戶灑進室內的陽光,為人像營造出富有立體感的補光。(光圈:F7.1、快門:1/60s、感光度:ISO 400、等效焦距:65mm、相機:Sony A7 IV、鏡頭: Tamron 28-300mm F4-7.1 Di III VC VXD)
鏡頭於 28mm 廣角端提供了 1:2.8 倍的微距放大率,小編就拍攝一下大門上面的字和圖畫來試一試,發現都沒有成像鬆散的問題,此鏡微距功能的可用性都好高。
▲使用 28mm 廣角端特寫大門上的字和圖畫也沒有問題。(光圈:F4.5、快門:1/200s、感光度:ISO 800、等效焦距:28mm、相機:Sony A7 IV、鏡頭: Tamron 28-300mm F4-7.1 Di III VC VXD)
祠堂內外面好多細位都好精美,例如橫樑的圖案,屋脊上面的裝飾都好特別,除了有獅子,還可以看到一隻好像是魚,但又有龍頭,不知道是什麼「神獸」呢?原來,它的名字叫「鰲魚」,在鄧氏宗祠和愈喬二公祠的正脊上,都有這個石灣陶塑鰲魚裝飾,是在 1980 年後加設的,相信是象徵著「獨佔鰲頭」、「年年有餘」的意思。
▲即使使用遠攝端 300mm 拍攝吉祥物「鰲頭」,都依然能呈現出合理的細節程度。(光圈:F7.1、快門:1/1000s、感光度:ISO 800、等效焦距:300mm、相機:Sony A7 IV、鏡頭: Tamron 28-300mm F4-7.1 Di III VC)
小知識:Tamron天涯鏡歷史悠久
其實 Tamron 早於上世紀 90 年代已經開始推出天涯鏡,小編在學生時代學攝影時,第一支鏡頭就是朋友介紹的 Tamron AF 28-200mm F3.8-5.6 LD Aspherical IF Super(型號:171D),1997 年購買時還附送了一套濾鏡,當中好像包括星光濾鏡、柔焦濾鏡鏡和 CPL 偏光鏡,再加上一部 Nikon F70 的菲林單反,暑期工的錢就花在這裡了。
▲小編在學生時代早已是 Tamron 天涯鏡的用家,當年購買的是 1996 年發表的 Tamron AF 28-200mm F3.8-5.6 LD Aspherical IF Super(型號:171D)。(圖片來源:Tamron)
第四站:覲廷書室
下一站的覲廷書室於 1870 年落成,兼具教育和祭祖雙重作用。書室內的壁畫、板和裝飾都很漂亮,而且色彩鮮艷,因為書室其實在 1991 年修繕過,所以算是比較新淨。書室旁有一條巷仔叫清暑軒,主要是作為客房招待賓客用。
▲覲廷書室的壁畫、板和裝飾都很漂亮,而且色彩鮮艷。(光圈:F6.3、快門:1/60s、感光度:ISO 800、等效焦距:94mm、相機:Sony A7 IV、鏡頭: Tamron 28-300mm F4-7.1 Di III VC VXD)
▲覲廷書室的壁畫、板和裝飾都很漂亮,而且色彩鮮艷。(光圈:F7.1、快門:1/160s、感光度:ISO 400、等效焦距:178mm、相機:Sony A7 IV、鏡頭: Tamron 28-300mm F4-7.1 Di III VC VXD)
▲覲廷書室的壁畫、板和裝飾都很漂亮,而且色彩鮮艷。(光圈:F6.3、快門:1/40s、感光度:ISO 800、等效焦距:90mm、相機:Sony A7 IV、鏡頭: Tamron 28-300mm F4-7.1 Di III VC VXD)
▲覲廷書室的壁畫、板和裝飾都很漂亮,而且色彩鮮艷。(光圈:F6.3、快門:1/20s、感光度:ISO 800、等效焦距:46mm、相機:Sony A7 IV、鏡頭: Tamron 28-300mm F4-7.1 Di III VC VXD)
拍片方面,此鏡支援光學防震,尤其是使用遠攝焦段拍攝時,它的防震表現就絕對比起只是配備機身防震的來得可靠。另外由於此鏡支援 Sony 數碼相機的眼睛自動對焦功能(Eye AF),所以對焦表現亦能令人信賴,而且轉換焦點時的表現亦見快速。
▲此鏡支援 Sony 數碼相機的眼睛自動對焦功能,對焦表現快而準。(光圈:F5.6、快門:1/50s、感光度:ISO
1600、等效焦距:64mm、相機:Sony A7 IV、鏡頭: Tamron 28-300mm F4-7.1 Di III VC
VXD)
▲此鏡支援 Sony 數碼相機的眼睛自動對焦功能,對焦表現快而準。(光圈:F5.6、快門:1/60s、感光度:ISO 1600、等效焦距:64mm、相機:Sony A7 IV、鏡頭: Tamron 28-300mm F4-7.1 Di III VC VXD)
今日拍攝的題材都有不少幾何的構圖元素,以前用天涯鏡就會比較擔心變形問題,皆因會令到直線變得彎曲,但係對比同類鏡來說,這支鏡頭本身的變形都不算太嚴重,機身修正之後已經完全見不到了,以一支具備 10.7 倍變焦力的天涯鏡來說,表現算是合格有突了。
▲對比同類鏡來說,這支鏡頭本身的變形都不算太嚴重。(光圈:F5.6、快門:1/80s、感光度:ISO 1600、等效焦距:65mm、相機:Sony A7 IV、鏡頭: Tamron 28-300mm F4-7.1 Di III VC VXD)
▲對比同類鏡來說,這支鏡頭本身的變形都不算太嚴重(光圈:F6.3、快門:1/50s、感光度:ISO 1600、等效焦距:49mm、相機:Sony A7 IV、鏡頭: Tamron 28-300mm F4-7.1 Di III VC VXD)
▲對比同類鏡來說,這支鏡頭本身的變形都不算太嚴重(光圈:F6.3、快門:1/80s、感光度:ISO 1600、等效焦距:28mm、相機:Sony A7 IV、鏡頭: Tamron 28-300mm F4-7.1 Di III VC VXD)
小知識:焦距與景深及透視感變化
此鏡儘管光圈不算大,但由於拍攝風景很多時都會收細光圈拍攝,因此問題不大。不過,假如拍攝人像時是想營造淺景深效果的話,又應該怎樣做呢?
今次拍攝的器材具備「長焦距」和「全片幅」這兩個特性,本身已有助營造淺景深;此外拍攝半身人像構圖時,記得採用 200mm 以上焦距,並確保背景遠離人像主體,如此一來一樣可以拍出明顯的淺景深效果。
以下這批以不同焦距拍攝的相片,可以看出隨著拍攝焦距改變,景深效果與遠近透視感的變化。
勇闖流浮山雞伯嶺
單是文物徑的行程已經這麼豐富,不過既然一場來到元朗,還有一支遠攝變焦鏡頭,怎麼也要拍一下遠攝風景吧?小編決定走上流浮山雞伯嶺,使用 300mm 遠攝端拍下黃昏時深港西部通道的美景。
▲使用 28mm 廣角端將黃昏時的天空及四周美景一併拍攝下來。(光圈:F7.1、快門:1/50s、感光度:ISO 4000、等效焦距:28mm、相機:Sony A7 IV、鏡頭: Tamron 28-300mm F4-7.1 Di III VC VXD)
▲使用 300mm 遠攝端特寫深圳灣公路大橋上的交通情況。(光圈:F7.1、快門:1/30s、感光度:ISO 4000、等效焦距:300mm、相機:Sony A7 IV、鏡頭: Tamron 28-300mm F4-7.1 Di III VC VXD)
▲拜機身防震之助,即使快門只得 1/25s,依然成功拍出細節清晰的 300mm 遠攝夜景作品。(光圈:F7.1、快門:1/25s、感光度:ISO 6400、等效焦距:300mm、相機:Sony A7 IV、鏡頭: Tamron 28-300mm F4-7.1 Di III VC)
總結:天涯鏡用途多元化,新手上路最合用
小編今次用這支涯鏡「由朝影到晚」,但依然相當之輕鬆,亦使得我得以「偷懶」一下,外拍時不用攜帶那麼多鏡頭。此鏡雖然輕便,但畫質依然不俗,令人相當驚喜。
不少相機廠今時今日都有推出天涯鏡,但 Tamron 天涯鏡歷史悠久兼有口皆碑,所以在很多影友心目中:「Tamron 就是天涯鏡,天涯鏡就是 Tamron」。小編今次試用完此鏡,從操控、光學質素和價錢方面看,此鏡性價比的確相當高,Tamron 天涯鏡至今依然廣受歡迎,絕非無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