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最新消息

比亞迪自豪的刀片電池,原來是因為蘋果的 Apple Car?

Apple Car 比亞迪 刀片電池

文:拍車男

蘋果曾投入大量資源的「Apple Car」計畫,如今已正式終止,卻仍引起不少關注。外界一直對這個神祕的項目抱有疑問,最新消息指出,蘋果不僅已經確定與電池供應商合作,甚至曾計劃採用比亞迪的刀片電池作為 Apple Car 的動力核心。

據《Bloomberg》報道,蘋果早在 2017 年就與比亞迪展開合作,當時市面上的鋰電池大多使用 NCM 三元材料,當時 Tesla Model 3 也尚未亮相。蘋果卻看中了 LFP 磷酸鐵鋰電池,這種材料不僅成本較低,續航能力強,且更具安全性,不易起火。蘋果希望這種電池能成為 Apple Car 的關鍵部件。

雙方的合作據說造就了比亞迪如今引以為傲的「刀片電池」原型。雖然蘋果並沒有刀片電池的專利,但要讓這款電池達到蘋果的高標準,雙方無疑都投入了大量資源。據估計,蘋果過去十年,每年約投入 10 億美元研發 Apple Car,而其中相當一部分都花在電池技術上。

在這場祕密合作中,蘋果工程師分享了先進的電池封裝和散熱管理經驗,而比亞迪則提供了電池製造技術及 LFP 材料的專業知識,雙方共同努力打造出一款理想的鋰電池。儘管這款電池最終未能應用於 Apple Car,但它卻成為了比亞迪的核心技術,並讓比亞迪在電動車市場中崛起。如今,比亞迪的車系全數配備刀片電池系統,這種獨特的電池封裝技術據說正是來自與蘋果合作的啟發。

負責蘋果與比亞迪電池合作的蘋果主管,是來自電池新創公司 A123 Systems 的 Mujeeb Ijaz。他於 2014 至 2020 年間主導 Apple Car 專案的電池部門,並帶領一支由 50 名工程師組成的團隊,目標是在有限的空間內設計出最高效的電池封裝技術。比亞迪方面則由現任副總裁何志奇主導,他主修化學,並在與蘋果的合作中獲得了許多寶貴經驗,這些知識一直應用於如今比亞迪的電池技術中。

為何 Apple Car 最終無法推出?有一說法是指蘋果對車輛設計理念的不斷變動和反覆修改,但這項計畫並非全然失敗。蘋果的電池技術與散熱管理經驗不僅在 Vision Pro 項目中得以應用,蘋果對自動駕駛和人工智慧的研究,也為未來的 Apple Intelligence 和潛在的人形機器人奠定了基礎。這個耗資巨大的項目雖未能製造出 Apple Car,但卻衍生了許多重要技術成果,甚至間接成就了比亞迪在電動車市場的霸主地位,恐怕誰也未曾想到吧?

更多主題:Apple Car 比亞迪 刀片電池
最新消息
6 小時前
對於厭倦手機攝影、又不想入手無反相機的 Z 世代,平價的輕便型相機自然是他們那杯茶。年初 Yashica 發表價位親民的 City 100 和 City 200 輕便相機... (繼續閱讀)
15 小時前
智能家電品牌 Roborock (石頭科技) 正式進軍香港,一口氣推出乾濕全能洗地機 F25,掃地機器人 Qrevo S、Qrevo Curv 及 Saros 10R,定價由 HK$2,999... (繼續閱讀)
1 日前
法拉利發表全新 296 Speciale 加強版超跑,推出硬頂版與 Aperta 開頂版兩款車型。這款中置引擎混能超跑以 880ps 最大馬力與 1,410kg 輕量化車身,刷... (繼續閱讀)
1 日前
Samsung 首款智能戒指 Galaxy Ring,被譽為 Samsung 去年最令人期待的產品,產品在香港推出 6 個月之後,有渠道就可以用 6 折買到,想知怎樣買到就... (繼續閱讀)
1 日前
Canon 在 EF 接環年代曾經有一支相當抵用的遠攝變焦鏡頭 EF 75-300mm F4-5.6 系列,早在 1991 年登場,及後在 1995 年和 1999 年分別帶來第二和第三... (繼續閱讀)
1 日前
LEGO 大人細路都鍾意,其中「LEGO Art」系列面向成年人,專門推出藝術作品讓玩家邊玩邊陶冶性情!最新主角是「31217 老虎花花裝飾」,毋須去打獵就... (繼續閱讀)
2 日前
數碼攝影的方便,皆因成本低廉,也沒有 24/36 張的限制,加上可隨時調校感光度,已經令很多人忘記菲林年代「張張皆辛苦」的經歷。然而,近年菲林攝... (繼續閱讀)
2 日前
在中國汽車市場不停內捲持續,在競爭白熱化情況下,多家車廠選擇退出或調整策略,德國豪華品牌 Porsche 也不例外。於 2025 年上海車展期間,Porsch... (繼續閱讀)
2 日前
據傳將於 5 月 13 日發表的 Samsung 超薄旗艦 Galaxy S25 Edge,其加拿大市場定價資訊提前流出。 (繼續閱讀)
2 日前
ECT 毅智科技近期引進的新銳音響品牌 VOLK Audio,其首款作品 ETOILE 以 HK$31,200 的定價進軍頂級入耳式耳機市場。這款由品牌主理人 Jack Vang 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