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最新消息

24mm vs 35mm vs 50mm︰F1.4 定焦鏡紀實、人像用法公開!哪個焦距最適合你?|Canon RF24mm 35mm 50mm F1.4 L VCM 評測|EOS R5 Mark II 人像實測 | 黃大仙祠

RF 24mm F1.4 L VCM RF 35mm F1.4 L VCM RF 50mm F1.4 L VCM EOS R5 Mark II Canon 黃大仙祠 紀實攝影 人像攝影 本地遊 打卡位

Canon 最近推出了 RF24mm F1.4 L VCMRF50mm F1.4 L VCM,配合早前發布的 RF35mm F1.4 L VCM,成功在 RF 系統中建立新一代從廣角到標準焦段的大光圈定焦鏡頭陣容。三鏡涵蓋三個最常用的焦段,能滿足攝影愛好者各類日常題材的需求。小編近日特地前往了黃大仙祠,配搭最新的全片幅無反相機 EOS R5 Mark II,實地拍攝一系列紀實與人像照片,為大家示範這幾支鏡頭在實際應用上的差異!

光圈:F2、快門:1/1600s、感光度:ISO 100、等效焦距:50mm、相機:Canon EOS R5 Mark II、鏡頭:RF50mm F1.4 L VCM

RF24mm F1.4 L VCMRF35mm F1.4 L VCM 及 RF50mm F1.4 L VCM 這三支鏡頭的焦距雖然看似相近,但實際使用時各具特色。從旁軸相機時代至今,24mm、35mm 和 50mm 一直是紀實攝影的經典焦距。這類中短焦距鏡頭不僅比長焦鏡頭體積輕巧,更能在構圖中容納更豐富的背景細節。此外,F1.4 大光圈不但能適當虛化背景,還能在低光環境下提供更充足的進光量。

▲今次試用的三款 Canon RF 混合型鏡頭,不僅外形和重量相近,更完美結合了多款經典焦距及 F1.4 大光圈的優勢。

至於具體用法,就讓我們進入黃大仙祠邊拍邊說!順道也可以測試 EOS R5 Mark II 的人像拍攝效能。

▲黃大仙祠完美展現中國傳統寺廟建築的典型風格。(光圈:F1.4、快門:1/2000s、感光度:ISO 125、等效焦距:50mm、相機:Canon EOS R5 Mark II、鏡頭:RF50mm F1.4 L VCM)

展示古代建築美學風格

擁有 104 年歷史的黃大仙祠,是香港最著名的廟宇之一。作為香港一級歷史建築,其主殿以紅柱金頂、藍楣黃格為特色,完美展現中國傳統寺廟建築的典型風格。祠內除了主殿,還有三聖堂、從心苑等建築,它們以鮮艷華麗的屋頂、對稱的結構和精美的雕刻藝術,生動地展示了中國的古代建築美學風格。

▲黃大仙祠以鮮艷華麗的屋頂、對稱的結構和精美的雕刻藝術,生動呈現了中國的古代建築美學,是攝影愛好者練習構圖的好去處。(光圈:F5.6、快門:1/1000s、感光度:ISO 640、等效焦距:24mm、相機:Canon EOS R5 Mark II、鏡頭:RF24mm F1.4 L VCM)

推薦全手動曝光模式

在黃大仙拍攝,小編會建議新手使用手動曝光模式。你可能會問:「新手真的要用全手動嗎?」沒錯!因為拍攝紀實題材時,四周的人往往會持續移動,如果你想有效凝固移動主體的動作,手動設定快門速度往往是最方便選擇,小編建議可以設定至 1/250 秒,同時為了控制景深效果,亦不妨將光圈設定至手動調節,這便是小編推薦使用全手動(Manual Mode)的原因。至於 ISO 就可以設為自動,再利用曝光補償來微調曝光量。

▲為了不打擾其他人,建議設定靜音拍攝和中速連拍模式,以捕捉決定性瞬間。(光圈:F1.4、快門:1/800s、感光度:ISO 100、等效焦距:50mm、相機:Canon EOS R5 Mark II、鏡頭:RF50mm F1.4 L VCM)

黃大仙祠紀實場景實試

24mm 是常見的廣角焦距,它的視角寬闊能輕鬆拍下全景,但單純這樣拍攝會顯得平淡。想拍出好作品,關鍵在於構圖方法:可以透過前景和背景的配置來增加空間感,或是運用框架構圖來突出主體。這支鏡頭的 F1.4 大光圈還能將前景虛化,營造出主次分明的效果。

▲當放大照片細看時,才發現紅色牌匾上竟然還有精緻的暗花紋路,這些細節在現場根本看不出來!(光圈:F2、快門:1/1250s、感光度:ISO 400、等效焦距:24mm、相機:Canon EOS R5 Mark II、鏡頭:RF24mm F1.4 L VCM)

35mm 雖然也屬於廣角鏡,雖然數字上與 24mm 只是相差 11mm,但以廣角鏡來說有很大的區別。小編特別喜歡用 35mm 拍攝建築,因為它的透視感不像 24mm 那麼誇張,能呈現出建築物更工整及莊嚴的感覺。由於透視變形較少,再加上保有廣角鏡的寬闊視角,既能完整捕捉環境又不會顯得雜亂,特別適合人文紀實題材。

▲35mm 的透視感適中,拍攝建築物時能呈現出工整及莊嚴的感覺。(光圈:F8、快門:1/200s、感光度:ISO 2500、等效焦距:35mm、相機:Canon EOS R5 Mark II、鏡頭:RF35mm F1.4 L VCM)

50mm 的焦距看似不長不短,新手使用這類鏡頭,可能會覺得拍攝效果不夠戲劇性,缺乏成功感,但隨著拍攝經驗增加,大家就會發現 50mm 其實十分好用。

50mm 能呈現貼近人眼的自然視角與透視效果。相比 24mm 和 35mm,它可以更好地收窄和簡化構圖,但又不會像長焦鏡頭那樣過度壓縮背景。在紀實攝影中,F1.4 的大光圈能創造出主次分明的淺景深效果。而且 50mm 輕微的背景拉近效果,特別適合平面化構圖。值得一提的是,即使在 F1.4 全開光圈的情況下,這支鏡頭在整個畫面範圍內都能保持優異的解像力,只是在邊緣範圍才發現少許的色散和柔化。

▲50mm 能呈現貼近人眼的自然視角與透視效果,並能營造一定程度的散景。(光圈:F2、快門:1/2000s、感光度:ISO 320、等效焦距:50mm、相機:Canon EOS R5 Mark II、鏡頭:RF50mm F1.4 L VCM)

這三支鏡頭外觀相似,重量和尺寸亦非常接近,對攝影師來說,67mm 濾鏡可以互相通用,而且在雲台上更換鏡頭時,毋須重新調整平衡。另外,鏡身均配備光圈環,調整光圈更方便,可以做到真正「攝、錄兩用」。

▲憑藉電子浮動對焦控制系統之助,即使在近距離拍攝掛飾時,畫面解像力依然維持水準。金屬質感亦能完全表現出來,散景虛化的過渡更加自然。(光圈:F2、快門:1/1000s、感光度:ISO 250、等效焦距:24mm、相機:Canon EOS R5 Mark II、鏡頭:RF24mm F1.4 L VCM)

▲新一代鏡頭都已採用數位變形修正技術,實際拍攝時幾乎不會出現變形問題,從「大仙成道」長廊銅雕壁畫的筆直線條可見一斑。(光圈:F2.8、快門:1/1250s、感光度:ISO 320、等效焦距:35mm、相機:Canon EOS R5 Mark II、鏡頭:RF35mm F1.4 L VCM)

特設兩組馬達推動鏡組

三款鏡頭都採用了電子浮動對焦控制技術,用於改善不同對焦距離的像差問題和控制呼吸效應。為了實現這個功能,鏡頭使用了 VCM 及 Nano USM 兩組馬達來推動對焦鏡組及浮動鏡組。

小編測試了對著鏡頭快速奔跑,發現完全無法「逃出」鏡頭的追焦能力。即使離開構圖範圍後突然返回,三鏡都能立即再次準確對焦。如果進行定點前後對焦測試,這幾支鏡頭的表現更是出色。雖然 EOS R5 Mark II 的雙像素智能對焦系統提供了極大的幫助,但若沒有這幾支 F1.4 大光圈鏡頭如此理想的表現,也無法真正發揮相機的對焦性能。

▲EOS R5 Mark II 搭配新鏡頭時追焦反應迅速,結合主體偵測功能,即使是飛行中的雀鳥也能精準對焦。(光圈:F1.4、快門:1/1250s、感光度:ISO 100、等效焦距:35mm、相機:Canon EOS R5 Mark II、鏡頭:RF35mm F1.4 L VCM)

主體偵測提升對焦準繩度

當配合 Canon EOS R5 Mark II 使用時,只要在主體偵測選擇「自動」並開啟眼睛偵測功能,無論是人物、貓狗,還是火車飛機進入畫面,相機都能即時識別,拍攝人像時可直接選擇「人物」,相機在拍攝人像時便能精準追蹤眼睛,即使人像移動或轉身,都能持續保持對焦,大幅提升了人像拍攝的可靠性和易用性。

在人多的街上拍攝,假如擔心相機會對焦到其他人,可使用「註冊人物優先」功能。此功能會讓 AI 優先追蹤已註冊的人物,最多可註冊 10 個人。配合 EOS R5 Mark II,即使現場真的很多人,都可以即時使用眼部控制自動對焦(Eye Control AF)功能,就不會錯過精彩時刻。

 


人像效果大不同:24mm vs 35mm vs 50mm

紀實出來的效果卻那麼不同,不知道拍攝人像又會是什麼效果呢?

廣角鏡拍攝人像因為距離比較近,令觀眾看起來更加有代入感,24mm 因為可以近距離拍攝全身,所以很適合拍攝一些比較活潑的動作。新手如果用 24mm 拍人,最好就不要拍得太近拍大頭!因為廣角鏡的透視感,會令五官比例變形。

▲廣角鏡拍攝人像因為距離比較近,令觀眾看起來更加有代入感。(拍攝資料:F1.4、1/400s、ISO 100、24mm)

至於很多網紅都愛用的 35mm,因為要拍得到大環境又要拍得自己漂亮,35mm 這類小廣角就最適合了!

▲35mm 焦距可以拍攝出人像和風景比例適中的作品,深受打卡一族喜愛。(拍攝資料:F1.4、1/640s、ISO 100、35mm)

50mm 焦距加上 F1.4 光圈,即使使用遠攝廣角構圖走遠拍攝,都可以拍到淺景深效果,但是背景又不會虛化到什麼都看不到。

 

▲身處商店街內拍攝,利用農曆新年佈置作為構圖元素,喜慶氣氛不脛而走。(拍攝資料:F1.4、1/250s、ISO 400、50mm)


小結:培養攝影眼、挑選合適鏡頭

評價鏡頭的表現,需結合機身的操作表現來考慮,而這幾支鏡頭都能充分發揮 Canon EOS R5 Mark II 的性能。EOS R5 Mark II 配備 4,500 萬像素感光元件,對焦和拍攝反應都相當出色,無論是人像或紀實題材都能輕鬆應付。不過對攝影師來說,真正的挑戰在於培養自己的攝影眼,皆因三鏡焦距各有用途,預先估計需要拍攝的內容選擇合適的鏡頭,仔細觀察再部署,才能提升創作水平。

產品查詢:

2781 1780(shop@dcfever – 旺角)  WhatsApp 查詢
2834 3112(shop@dcfever – 銅鑼灣) WhatsApp 查詢
2361 2778(shop@dcfever – 深水埗) WhatsApp 查詢

更多主題:RF 24mm F1.4 L VCM RF 35mm F1.4 L VCM RF 50mm F1.4 L VCM EOS R5 Mark II Canon 黃大仙祠 紀實攝影 人像攝影 本地遊 打卡位
最新消息
3 日前
近期網路流出的疑似實機照片顯示,Sony 即將在 5 月中旬發表的旗艦新機 Xperia 1 VII,可能會重新推出過去廣受好評的經典紫色款式。從曝光的圖片來... (繼續閱讀)
4 日前
相隔一年,Insta360 在 360 度全景相機再度投下震撼彈,剛剛帶來最新的 X5,無論在感光元件、、影像處理、錄影模式,以至是操控配套等方面均有所改... (繼續閱讀)
4 日前
HONOR 去年底預告的 GT 系列新機終於揭曉,定位年輕族群的 GT Pro 意外成為首款搭載 Snapdragon 8 Elite 領先版晶片的手機,更以低於 HK$4,000 的定... (繼續閱讀)
4 日前
早前韓國鏡頭品牌 Samyang 與德國光學大廠 Schneider-Kreuznach 宣布合作,推出多款無反鏡頭,其中在 2 月底於日本 CP+ 相機展首度亮相的 AF 14-24... (繼續閱讀)
4 日前
Sony FE 系列 F2 恆定大光圈鏡頭近日再添新作,說的是全新推出的「F2 大三元」鏡頭陣容中的第二款型號 FE 50-150mm F2 GM。此鏡作為 Sony Alpha 系... (繼續閱讀)
4 日前
電影《變形金剛:狂獸崛起》最近於 Netflix 熱播,雖然女主角奇醜無比,但能見到一班密斯武(THE MAXIMALS)CG 化後再在大屏幕出現,一班老變Fans看... (繼續閱讀)
4 日前
Insta360 新一代 360 度全景相機 X5 正式上市!新機支援 8K30fps 全景影片及 5.7K60fps 運動 HDR,更配備了三重 AI 晶片及雙 1/1.28 吋感光元件,另... (繼續閱讀)
4 日前
在上海車展前夕,Mercedes-Benz 先辦了一場發佈會,正式發表全新的概念車 Vision V,正式前進豪華 MPV 市場。Vision V 採用了預計在 2026 年推出的... (繼續閱讀)
4 月 23 日
在 HUAWEI 穿戴裝置邁向第十二個年頭之際,HUAWEI 於溝通會上,揭露健康測量系統 TruSense ( 玄璣感知系統) 最新技術突破,這套整合多重感測技術的... (繼續閱讀)
4 月 23 日
Tamron 在 2021 年推出達 16.7x 光學變焦天涯鏡 18-300mm F3.5-6.3 Di III-A VC VXD,最初只是帶來 Fujifilm X-mount 和 Sony E-mount 版本,不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