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焦與操控
鏡頭搭載 Sigma 的 HLA(高響應線性致動器)馬達,自動對焦快速而寧靜,配合新款 Fujifilm X-E5 相機的 AI 主體追蹤算法,適合動態攝影及單人穩定器操作。
內變焦及低呼吸效應設計有效減少變焦或對焦時的視角變化,對於影片創作者尤為實用,特別是搭配穩定器或三腳架拍攝時,相當適合用於單人操作或紀錄片製作。兩個 AFL 按鈕位於鏡身側面及頂部,支援自訂功能,如 AF 鎖定或啟動追焦,增強操作靈活性。而 Canon RF 版本的控制環,則可以用來控制光圈或者曝光補償等,增加拍攝時的靈活性。
▲ 兩個 AFL 按鈕位於鏡身側面及頂部,支援自訂功能。
光學表現
雖然 Sigma 有上一代 18-35mm F1.8 累積下來的技術,但小編依然好奇到底擴展了廣角及望遠端後 (相對舊款) 的 17-40mm F1.8 DC Art 於 F1.8 光圈全開下甚或至乎其他光圈的表現。理論上與全片幅 F2.8 鏡頭相比,F1.8 大光圈優勢提供更強的背景虛化及光線捕捉能力,適合人像及室內拍攝,但亦都有機會增加各種像差。所以小編嘗試大膽挑戰由日間到夜晚試用此鏡頭。
▲f/11、1/180s、ISO 500、40mm(照片亮度經過輕微調整)
大廈外牆紋理清晰, 欄杆線條分明,即使去到照片底端仍有不俗的銳利度。
變形
失真補償:自動 | 失真補償:關 |
|
|
▲17mm 端 | |
|
|
▲40mm 端 |
短評:在關閉機身修正功能的前提下,鏡頭兩端都有少許變形。幸好只要啟動機身修正功能,變形問題立即能夠消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