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最新消息

Sony A77 vs 一級方程式,新加坡極速對決﹗

人類總愛在速度上追求更高的層次,並且不斷進行互相比拼,相機如是,賽車也如是。今年 Sony 的重頭戲 A77 雖然只屬中階級別,但卻擁有極速的 12fps 連拍速度,以及 APS-C 片幅最高的 2430 萬像素。Sony 對此機可謂寄予厚望,最近特地邀請亞太區傳媒到新加坡以 A77 體驗拍攝當地舉行的夜間 F1 賽事,而本網正是香港區少數獲邀傳媒的其中一間。大家都知道是 F1 賽車是世上速度最高的跑車,透過高達 18,000rpm 的引擎轉速、一流的車身流體力學及特製輪胎等等,極速可達 360km/h,對 Sony A77 的拍攝性能絕對是一大挑戰﹗


在隔著鐵絲網的觀眾席外,以 400mm 長鏡及擺鏡方式將鐵絲網模糊化。

一鏡三鏡出戰新加坡


今次使用器材為 Sony SLT A7770-400mm F4-5.6 G SSMDT 16-50mm F2.8 SSMAE 11-18mm f/4.5-5.6


一個攝影背囊便能將器材全部裝好,尚有空間可存放 notebook 及雜物。

在今次行程中,每間傳媒都各自獲 Sony 借出一部 A77 及數支鏡頭在旅程中拍攝。筆者就借用了 70-400mm F4-5.6 G SSM 作為拍攝賽車特寫的主要鏡頭,另外還有最新的 DT 16-50mm F2.8 SSM 以及 AE 11-18mm f/4.5-5.6 作環境拍攝之用。抵達新加坡之後,在酒店休息一晚,第二天便到 Sony 新加坡的陳列室聽取當地人員對 A77 以及 F1 賽事的簡介,順道也跟來自台灣、馬來西亞、泰國等地的傳媒交流一下,然後當晚便正式踏入 F1 賽事場館,開始首晚的拍攝。

跟澳門的 F3 賽事比較,新加坡的 F1 賽事明顯盛大得多,而且入座率相當之高,入場觀眾理論上要不坐在自己的座位觀賞,要不就到賽道旁不設劃位的站立觀看席近距離感受一下賽車的速度。F1 的車手都是世界上最頂尖的,不過由於車速極高,發生意外後果非同小可,為安全起見,觀眾席跟賽道之間都以一道鐵絲網阻隔著,對於拍攝構成一大障礙,也大大限制了可以拍攝的位置。我們的座位位於賽道的第一(T1)至第三個(T3)彎位旁,而且高度也剛好高於鐵絲網,不過為了讓相片多些變化,我們也決定在第一晚排位賽先視察一下環境,看看有沒有更好的位置,再在第二晚重點出擊。

F1 的賽道範圍相當之大,賽車跑一圈只需約分半鐘,但走路的話,由一端走至另一端的便要花上約 45 分鐘。我們的時間有限,只由 T1 走到 T5 繞了一圈,不過由於背負了整套器材,加上天氣炎熱,不一會已經汗流浹背,但最後也找不到更好的位置可以避開鐵絲網,最後還是走回原本的觀眾席,在 T1 至 T3 間走動,找沒有人的空位拍攝。


三晚的入場證價值約八千多港元,相當昂貴﹗


雖然門卷售價高昂,但現場仍坐滿專程來觀看 F1 賽事的觀眾。

擺鏡增強速度感

筆者初次現場看 F1 賽車,首先感受到的並非其速度,而是氣勢十足的引擎聲,尤其在維修站出面加速起步時,超高的引擎轉速加上波箱的金屬撞擊合奏出可怕的聲響,所以現場的觀眾及工作人員都需要配戴耳塞以保護聽覺。賽事需在晚間進行,不過賽道的照明尚算充足,大部分時間都使用 ISO 800 感光度,先來個熱身,聽從 Sony 攝影師的建議,使用手動曝模式,以最大光圈 f/5.6 來獲得 1/320 秒快門,用擺鏡方式追蹤拍攝。不過由於賽車入彎前已經減速,背景的模糊不太明顯,於是逐步嘗試使用更慢的快門拍攝。使用 1/125 秒快門時,拍攝的成功率減低不少,有時是掌握不到追蹤速度,有時是因為車速中途改變,有時是因為車身的彈跳,但成功拍攝到的相片,速度感就比之前強烈得多。


以 1/200 秒快門拍攝。


以 1/125 秒快門拍攝。

由於賽車連續走過三個彎位,在觀眾席看來,賽車的走向彎彎曲曲,可以進行橫向擺鏡追蹤的路段只有一小段,而這一小段直路亦正好是賽車出彎加速的位置,這也令擺鏡方法變得更為困難。A77 像其他 Sony 單反一樣內置防震,並且可以對應擺鏡動作,功能預設為開啟,筆者嘗試將其關起來擺鏡,成功率果然減至只有之前的一半,證明這個防震也有不少幫助。使用擺鏡方法拍攝,擺鏡動作的平穩性十分重要,所以眼睛一定要貼近觀景器。大家都知道 A77 是一部使用半透光鏡的 SLT,使用電子觀景窗取景,起初也有點擔心在追蹤連拍時會反應不來。不過幸好這個 XGA OLED Tru-Finder 觀景器流暢度不俗,在追蹤連拍時亦不會走失目標,而且細緻度十足,連路面的瀝青紋也可清晰看到,使用手動對焦也十分容易。不過如果使用自動啟動 EVF 的話,EVF 需要一段短時間來啟動,對於太過突發的情形有時也會反應不來,所以後來也手動鎖定選用 EVF。不過最近 Sony 為 A77 提供的 1.03 firmware 據稱可加快 EVF 的反應時間,日後有機會要再借來一試。


ISO 800、f/8、1/125s


ISO 800、f/8、1/125s(局部放大)


ISO 800、f/8、1/125s

追焦 + 連拍捕捉突發鏡頭

A77 由於使用半透光鏡來代替反光鏡構造,每次曝光都省卻了反光鏡升起、降下的時間,所以連拍速度可以達到 12fps,比市面上的頂級專業單更加之快。拍攝普通的入彎出彎場面,本來也不需要使用這麼高速的連拍,因為賽車的形態基本上是固定的,走線又相對穩定,密集的連拍只會得到差不多一樣的相片。不過在遇上群車混戰時,使用高速連拍便可以紀錄到一連串的超車動作,有時更可拍攝到失控、撞車等場面,使用高速連拍便可將這些一閃即逝的畫面清晰紀錄。值得一讚的是,A77 的耗電管理做得不錯。雖然要使用感光元件取景,理論上會增加電池的消耗,不過在兩天的拍攝行程中,日間觀光再加晚上的 F1 賽車拍攝,每天都拍上過千張相片(大約 20GB JPEG),但一枚電池都已足夠應付一天拍攝,用不著使用後備電池。


ISO 1600、f/5.6、1/400s

現時大多數的單反都可提供 live view 取景方式,不過使用這種方式取景就只能夠使用 contrast detection 來對焦,對焦速度會大大減慢。不過 A77 就是一部 native live view 相機,在 live view 取景時亦可使用單反級的 PDAF 對焦系統,加上內置的 19 點對焦點中,有 11 點是十字型對焦,令追蹤對焦的成功率大大提升。在這次實戰中,以 70-400mm F4-5.6 G SSM 鏡頭在 T1 至 T3 彎位來測試 A77 的追焦能力,大約有七成多的相片可完全正確對焦,以 F1 的速度來說算是不俗。不過在一些遭鐵絲網阻隔的位置,還是用回手動對焦較為妥當。另一方面,為了確保不會錯失重要一刻,事前亦將相機的優先設定選為「釋放快門」,即使未確定 AF 完成亦可拍攝,較為適合拍攝速度極高的 F1 賽車。


ISO 1000、f/4、1/320s


ISO 1600、f/5.6、1/400s


ISO 1600、f/4.5、1/640s

下回預告

今次報道主要圍繞今次以 A77 拍攝賽車的經驗及技巧,之後再會跟大家分享一下以 A77 在今次旅程拍攝的旅行相片以及花絮點滴,請大家繼續密切留意。

最新消息
2 小時前
在數碼相機和手機攝影盛行的年代,仍堅持以菲林為影像載體的 Lomography 再次為「菲林控」帶來驚喜,剛剛宣佈全新 Lomo MC-A 菲林相機,內建 32mm ... (繼續閱讀)
11 小時前
「維港海上大巡遊」將於 11 月 1 日正式舉行,作為今年備受矚目的盛事之一,八達通與主辦單位及著名創意品牌 AllRightsReserved 合作,推出多啦 A ... (繼續閱讀)
12 小時前
Peak Design 向來以創新配件系統聞名,深受不少影友喜愛。不過,用家多年來都有個抱怨——「底板要用六角匙拆裝太麻煩」。如今,Peak Design 終於從... (繼續閱讀)
14 小時前
東京移動展(Tokyo Mobility Show 2025)即將開幕,各大日本車廠都發放新車消息,Nissan 雖然面對財困,可是也積極發表新車,以望扭轉困境,這次的... (繼續閱讀)
18 小時前
Rode 在推出 Wireless Micro 無線麥克風不到一年後,迅速新增三款具備 McLaren 賽車風格的新色:鮮紅、深藍與亮橙,同時將售價從原本的 149.99 美元... (繼續閱讀)
21 小時前
在 iPhone 17 系列推出一個月後,Pro 機型仍存在一定的炒價現象,不過隨著價格逐漸回落,筆者將為大家介紹幾款實用的手機保護殼,供正常購機使用者... (繼續閱讀)
1 日前
Realme 早前宣佈與 Ricoh 展開合作,於新款手機 Realme GT 8 Pro 中共同打造 GR 影像系統。這款手機於今晚正式發表,定價為人民幣 3999 元起(約港... (繼續閱讀)
1 日前
對不少熱愛攝影的朋友來說,相信也曾經歷過(或仍然停留在)「器材先決」的階段,好的作品很多時與器材拉上關係。不過,有時藝術的靈感偏偏來自最「... (繼續閱讀)
1 日前
經過漫長等待和市場猜測,Toyota 終於正式發表了全新的入門級越野休旅 Land Cruiser FJ。新車將在 2025 年日本移動展(Tokyo Mobility Show 2025 )... (繼續閱讀)
1 日前
Tamron 於 2020 年曾經憑 28-200mm F2.8-5.6 Di III RXD 取得不俗評價,今日正式發表其後繼型號 25-200mm F2.8-5.6 Di III VXD G2,專為 Sony E-mo...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