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於 Uniart 的紀實攝影分享會上,有一位與會者問了我一個問題:「我沒有好的攝影器材,能否報讀你的紀實攝影課程?」我回答:「現在有許多從事攝影藝術的工作者,都只是拿著便攝機(泛指輕便的 DC、Prosumer 或無反)去創作他們的作品。」我的意思是拍攝出好的作品不一定要用專業或昂貴的器材,簡單的器材也可以大派用場。
(攝影:Ming Chan)
我要聲明一下,我不是否定專業或昂貴器材的實用價值,相反我亦擁有四部頂級的單反相機,在不同場合應用不同機種。正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不能拿著一部便攝機去拍攝奧運運動項目,高速及可靠的單反相機才是首選。
然而重點不是由器材出發,應該由主題理念出發,以拍攝的性質去衡量器材的使用,在拍攝紀實照片時,往往影像會是身旁擦肩而過、一瞬即逝的畫面,又或是不能驚動主體,那麼便攝機便大派用場了。你會問:「便攝機的成像質數一般,不及單反機好,會否影響效果呢﹖」這是基本概念問題,相片好與壞有兩種,一為成像,二為內容,亦可以同時並存,有時會 trade off (權衡),於紀實攝影上,我不看重成像,拍攝到珍貴的相片才是皇道。於抓拍上,便攝機可更有效率,更能隱形。
故不要拘泥於器材,成像及身份象徵上,攝影是要理念先行,能達致目的便是好器材。以下是筆者多年前一輯隨意的作品,當時與歲半大的兒子暢遊海洋公園,正值一班幾十人的遊客於身旁擦身而過,場面非常熱鬧。兒子對於這個場面特別有反應,於是我便拿出便攝相機(Canon G9),一邊推著 BB 車,一邊彎下腰以單手低角度拍下兒子對於身旁人群的表情及不同的腳步的反應,再加上自己的演繹,便成了一輯有趣的紀實作品了。如果當時我手拿單反,出來的相片肯定震過「貓王」!
![]() |
Ming Chan 個人簡介
網址: www.mingphotography.com.hk/ |
|
查詢: 2136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