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最新消息

Kodak 啟示錄:企業恐龍的下場

近年一直受財困影響的 Kodak,終於 2012年 1 月 19 日正式申請破產保護令,將這個擁有 130 多年歷史的影像企業重組*。儘管曾嘗試控告如 Apple、Samsung 等企業在專利權上侵權,望從勝訴中賺取營運資金,奈何法律持久戰對這位急需資金的末期病人無法提供幫助,最終還是要唱「I don’t wanna say good bye」。


Kodak 在 2008 還推出 Ektar 100 菲林 (左)以滿足菲林發燒友,
剩餘的菲林業務有沒有人繼承,將會是最多人關心的問題。

網上不少新聞已提及過 Kodak 由盛變衰的過程,本篇也不再贅述。當中不少人認為 Kodak 錯過了由菲林轉型至數位的時機,由當初 1975 年發明第一台數碼原型相機,就該意識到這條路應該要加強發展。的而且確,Kodak 當年一直沉醉於菲林業務的盈利,在 1996 年的利潤更高達 160 億美元。估不到十數年後,這個巨企也要坐吃山崩,誰說百年基業「無得輸」?不過必須澄清一點,Kodak 並非沒有亮眼的數碼產品,只是當年的出品並非一般消費者能負擔得起。


大家可以到相機資料館 Kodak 部份看看,
就會看見曾經是當時最高規格的 DCS 760,時為 2001 年。

她曾經是數碼產品的領導人...
如果你找找維基,就會發現早於 1991 年,Kodak 已經發明了類似「數碼機背」概念的器材,例如以 Nikon F3 機身改裝成的系統,只有 130 萬像素,而且要外置儲存器。及後還相繼發展了 DCS 200 (1992)、DCS 400 系列 (1994)、DCS 500 系列 (1998) 等以單反為基礎的產品。就當年配備了 Kodak  600 萬像素 APS-C CMOS 的 Canon DCS 560 為例 (建基於 Canon EOS-1n 機身),其售價就相當於 28,500 美元,即 222,300 港元,比現在的中片幅入門系統還貴。及後較可接受價位的 DSC 760 (2001 年推),售價 $8,000 美元,即 $62,400 港元,幾乎可以和未正式發售的 Canon 1D X 睇齊。至 2004 年還有分別推出 Kodak DCS Pro 14C (Canon EOS Mount) 及 14N (Nikon F-mount) 系統,為 1,389 萬像素全片幅,是當時同期機種中無論 CMOS 尺寸及像素均為最高規格,索價達 $5,000 美元,約 $39,000 港元。不僅在單反領域,中片幅 CCD 的生產也是主要由 Kodak 負責,例如 2008 年生產的 KODAK KAF-50100,就使用於 Hasselblad H3DII-50 之上,提供相當於 5,000 萬像素。從技術層面論,Kodak 真的曾經為數碼影像進行過不少研發,奈何在照顧平民消費領域上落力非常少,由踏入 2000 年代起,其喪鐘其實已經暗地響起。

Kodak DCS Pro 14c (左) 及 DCS Pro14n 均具備全片 1,389 萬像素 CMOS,
ISO 最低為 6 (B mode),最高為 1600,以 2004 來說殊不簡單,
但 2005 年,Canon 就推出了 EOS 350D 及 5D,Kodak 失勢打開序幕。

...但她不是惟一的 CCD/ CMOS 生產者
也許大家會發現,在早期 DSLR 的數碼競賽中,連 Canon 及 Nikon 等廠商均要依賴 Kodak 的技術,只是到了 2000 年代中期,Canon 及 Nikon 已不再倚賴 Kodak 的感光元件。Canon 開始自行生產 CMOS,Nikon 的 DSLR 也採用 Sony 的 CCD / CMOS,Kodak 失去兩大客戶訂單。雖聞說早期的 4/3 系統也有用 Kodak 的組件,但比例畢竟難與三大廠相比,加上數碼中片幅只是小數專業人士有需求,要撐住 Kodak 的數碼事業可謂極其艱難。加上其他生產商也有自行生產 CCD / CMOS 的能力去應付輕便數碼相機的需求,就更令 Kodak 空有技術而無法有效運用。即使後來 Kodak 推出 EasyShare 概念去對應普羅消費者對數碼相機的需求,奈何此系列相機的功能太過業餘,與其他廠商功能全面的機種無法媲美,靠低價政策只意味著低利潤,還有尾大不掉的菲林業務,長遠計並不能供養 Kodak 這種人手及規模均非常臃腫的企業。


Hasselblad H3DII-50 也是採用 Kodak CCD 的機背,但專業的代價是不能普及。


消費市場講求輕便易用, 但 Kodak 就是欠缺一件能放得進口袋而又矚目的消費級產品,
這款 EasyShare V570 (2006 年) 可能已是云云 Kodak 數碼相機中較有印象的一部。

轉型的金科玉律
讀過商業管理的人,相信都知道凡一家經營到一個年期,就有必要因應市場形勢在業務上改變方向,防止自己的業務需求下降而走上末路。一些成功的個案如 IBM,也是和 Kodak 幾近同齡的百年企業,由當初一家經營計算列表器材 (tabulating machine)的公司,一步步由機械式計算機,進化至真空管、集成電路、大型座地式電腦至個人電腦,成績有目共睹。但大家不要忘記,2003 年她將硬碟業務出售給 Hitachi,在 2004 年她狠下心腸將 ThinkPad 及 ThinkCentre 等曾經風光一時的個人電腦業務出售,將資源集中經營專業伺服器及雲端業務等。如果不作這個決定,相信 IBM 今天的盈利充其量只能做到收支平衡,甚至受個人電腦業務拖累而虧損。就連蘋果在 2007 年也將 Apple Computer 改名為 Apple,像徵著電腦已非重要業務,而是由流動數碼產品帶動。

IBM 和 Apple 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成於個人電腦銷售,
但得以維持也是將當初的業務切斷或大幅降低。

Kodak 的失敗,正反映其業務有欠多元化兼新意欠奉的問題,也是不少企業走向滅亡或只剩下空殼品牌的原因。作為競爭對手的富士,無疑在估計形勢上聰明得多,將菲林業務比重漸漸轉移至數碼產品之餘,近年更將用於菲林的骨膠原及納米滲透技術轉移化妝品之上,建立多元業務。「變幻原是永恆」在企管上是絕對真理,筆者相信不少人會為 Kodak 的沒落而惋惜。我們在懷念 Kodak 的同時,也不會忘記這場悲劇的教訓。勝敗乃兵家常事,就讓我們以平常心觀之。

相關連結:
Kodak 相機資料館

(* 編者按:Kodak 目前向 Citigroup 貸款 6.5 億美元,以應付其出售影像技術專利其間的開支,並需於 2013 年 2 月 15 日提交財務重組計劃。暫時估計,Kodak 手持的 1,100 項專利價值達 20 億美元,但需於 6 月 30日前申請進入競投拍賣程序。如果仍未能在期限前扭轉劣勢,Kodak 就會正式全面清盤。)

最新消息
11 小時前
粉絲引頸以待的 Nikon Zf 於於登場,消息拍要到 10 月中才開售,香港定價還有待公佈。喜愛懷舊的 Nikon 粉絲,視乎片幅而定,Z f(全片幅)及 Z fc... (繼續閱讀)
12 小時前
Panasonic 在本月中曾經發表 Leica DG Vario-Elmar 100-400mm F4-6.3 II Asph. Power O.I.S. 超遠攝變焦鏡,此鏡的最大特點是支援原廠增距鏡頭,最... (繼續閱讀)
15 小時前
Nikon終於公布Zf!都生和Brian收不收貨?FUJIFILM推出INSTAX Pal、思銳大光圈定焦三子登場、風景攝影師田進福魂斷大東山。今天就由都生和肥佬 Brian... (繼續閱讀)
1 日前
Nikon Zf 還未正式開售,廠方已極速推出另一條神秘的預告片,看來有支型號中包含「Plena」字眼的新鏡頭即將上場。 (繼續閱讀)
1 日前
很多人都說小型車款推出電動車沒意思,因為續航力短,不實用。可是事實又是否這樣?今年 7 月,Fiat 宣布推出一款名為 Topolino 的微型電動車,最初... (繼續閱讀)
1 日前
iPhone 15 系列今日正式賣街,為慶祝這個年度科技產品盛事,Apple 於香港的長期合作伙伴八達通,卻為用家送上禮物,不是新機用家都可以取得呀! (繼續閱讀)
1 日前
不少人覺得定焦大砲價格定必高昂,即使定價相宜,也可能因為用上折反射式設計而已。不過,TTArtisan(銘匠光學)在今日發表一支 500mm F6.3 超遠攝... (繼續閱讀)
1 日前
又到了一年一度全城搶購 iPhone 的時間!而家要入手 iPhone 15 系列心水機款?到蘋果官網或 Apple Store 出機要等,專登去先達買機更要食炒價!究竟... (繼續閱讀)
1 日前
今個中秋,為讓更多市民感受到花燈節及綵燈會的歡樂及精彩時刻,土木工程拓展署轄下可持續大嶼辦事處將舉辦攝影比賽,以「開心悅圓」.東涌海濱花燈... (繼續閱讀)
1 日前
iPhone 15 系列今日正式開賣,SmarTone 一如以往提早於 8 時開業,使用家可以即時用到新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