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萬眾期待的 Olympus OM-D 新機於全球同步發布,新的 E-M1 採用全天候耐寒機身,備有 EVF 電子觀景器和可調校角度 LCD 顯示,承繼了 E-M5 的旗艦機身,另外新機亦用上一片全新的 1630 萬像感光元件、 TruePic VII 影像處理器、DUAL FAST AF 系統等。同時間,作為首支 M.ZUIKO PRO 系列鏡頭的 M.ZUIKO DIGITAL ED 12-40mm f/2.8 PRO 亦在同場發布。本網亦到場採訪及進行一手試用,且看新機新鏡有何厲害之處!新機將於 10 月下旬正式推出,E-M1 和 M.ZUIKO DIGITAL ED 12-40mm f/2.8 PRO 定價分別為 HK$11,990(淨機身) 和 HK$7,990。
按鈕大洗牌、高階操控
新的 E-M1 雖然和 E-M5 一樣走 OM 單反外型風格,不過除了不設銀黑版本,機身其實亦有多處不同,最明顯的要算新設計的手柄,新機採用了類似單反的設計,比起 E-M5 只微微凸起,手握的穩定性大大提高。但如果用家追求輕便,經常配搭餅鏡之類鏡頭,手柄則反令相機的輕便程度有所下降;反觀上一代 E-M5 手柄不會佔用太多空間,亦可以另購 HLD-6 外置手柄提升手感,靈活性似乎稍高。E-M1 的手柄增大了,機頂隨之亦有更多空間,機頂按鈕有了大幅的轉變:原本位於機頂 EVF 左方的模式轉盤移到了 EVF 的右方,而騰空出來的位置則變成了開關撥桿以及新加入的過片模式和對焦模式獨立按鈕。開關撥桿由機背移到機頂,即使加入了新的曝光鎖按鈕和撥桿,E-M1 的機背空間感覺上仍然較 E-M5 更為鬆動。整體而言 E-M1 的操控更趨向高階單反,不過 E-M5 的用家可能要花點時間適應。
集單反無反之大成
今次 E-M1 名義上雖然是 E-M5 的後繼機,但是 Olympus 的野心不止於此,針對無反相對於單反的不足,新機用上不少新的技術去改善,務求令 E-M1 在擁有無反輕巧的優點之餘,無論畫質、對焦速度、操控、去到觀景器的性能都不輸單反,做到融合 Olympis E 系單反和 PEN 系無反於一身。
E-M1 的對焦系統採用了新的 DUAL FAST AF 系統 ,在使用 M4/3 鏡頭時採用 Contrast detection 自動對焦提供 81 點對焦點,而當用家用轉接環使用 4/3 單反鏡頭時,則會切換至 Phase detection 自動對焦,令相機不論使用 M4/3 無反鏡還是 4/3 單反鏡都可提供快捷的自動對焦。試用當中使用了 ZUIKO DIGITAL ED 50mm f/2.0 Macro 鏡頭試拍,本身微距鏡頭並不以速度見稱,但仍有相當滿意的對焦速度,廠方稱使用 4/3 鏡頭時對焦速度不輸 E-5 單反看來並非虛言。值得一提的是當使用 M4/3 鏡頭作 C-AF 連續對焦時,相機會同時以 Phase Detection 和 Contrast Detection 對焦,保持主體清晰。此外,E-M1 的連拍功能亦提升至最高 10 fps,可連拍 36 張 RAW,使用 C-AF 追焦亦可提供 6.5fps 連拍 54 張 RAW 的連拍能力,連拍速度和連拍量都有不錯的水平,應付動態主體可以更加得心應手。
無反的 EVF 電子觀景器一直都被指技術未夠成熟,未能取代單反的光學觀景器,就此 E-M1 亦採用了新的 236 萬點 EVF,提供 0.74x 的放大率,可以媲美全片幅單反的觀景器大小,而且新的 EVF 只有 0.0029 秒的時滯,加上可以因拍攝環境調整 EVF 光暗顯示,以免 LCD 的光度影響用家對相片曝光度的判斷,這一方面和光學觀景器的距離進一步縮小。
不設 Low Pass、採用 True Pic VII 影像處理器
拍攝方面,E-M1 用上一片全新的 1630 萬像 Live MOS,不設 Low Pass 低通濾鏡,令影像更銳利,而且配合了新一代 True Pic VII 影像處理器,在處理感光元件輸出的訊息時,會連同鏡頭資料、拍攝光圈等資料,直接修正色散、像差、Moire 等問題。新機的高 ISO 表現亦有一定提升,試拍當中去到 ISO 3200 仍然未有明顯的噪點出現,值得一讚。至於其他功能,E-M1 則加入了 HDR、Time-lapse 等功能,亦有 Diorama 濾鏡效果,模擬淺景深效果,新加的 Wi-Fi 功能並可以讓用家作遙控拍攝。
Olympus E-M1 將於 10 月下旬推出,定價如下:
-
OM-D E-M1 連 12-40mm f/2.8 鏡頭套裝定價為 HK$17,990。
-
OM-D E-M1 連 12-50mm f/3.5-6.3 EZ 鏡頭套裝定價為 HK$13,990。
-
OM-D E-M1 淨機身定價為 HK$ 11,990。
- OM-D E-M1 專用 HLD-7 電池手柄定價為 HK$1,990。
主要選單
![]() |
![]() |
最高感光度為 ISO 25600。 | 最高連拍達到 10 fps。 |
![]() |
![]() |
閃燈同步由上一代 1/250s 提升到 1/320s。 | 幾乎所有按鈕和撥桿都可自訂功能。 |
![]() |
![]() |
提供多種 Art Filter、Art Effect 數碼濾鏡。 | 新增 Colour Creator,用家可輕易進行顏色偏移、改變色域等調整。 |
![]() |
![]() |
接上 M4/3 鏡,有 81 點 Contrast Detection 對焦點選擇。 | 接上 4/3 鏡,有 37 點 Phase Detection 對焦點選擇。 |
ISO 感光度測試
![]() |
![]() |
ISO 100 (Low) | ISO 200 |
![]() |
![]() |
ISO 400 | ISO 800 |
![]() |
![]() |
ISO 1600 | ISO 3200 |
![]() |
![]() |
ISO 6400 | ISO 12800 |
![]() |
|
ISO 25600 |
Diorama 濾鏡效果測試
![]() |
![]() |
使用 Diorama 濾鏡 | 正常拍攝效果 |
測試相片 (AWB、Jpeg 拍攝)
ISO 200、f/4、1/125s [ Ori ]
ISO 500、f/2.8、1/60s [ Ori ]
ISO 500、f/2.8、1/60s [ Ori ]
ISO 800、f/2.8、1/60s [ Ori ]
ISO 250、f/2.8、1/60s [ Ori ]
ISO 640、f/2.8、1/60s [ Ori ]
ISO 250、f/2.8、1/60s [ Ori ]
ISO 200、f/4、1/125s [ Ori ]
Olympus OM-D E-M1 規格:
http://www.dcfever.com/cameras/specification.php?id=1927
靚鏡配旗艦:M.ZUIKO DIGITAL ED 12-40mm f/2.8 PRO 登場
除了 E-M1,Olympus 今天亦發布了新鏡頭 M.ZUIKO DIGITAL ED 12-40mm f/2.8 PRO,是 M.ZUIKO PRO 系列的首支鏡頭。稱為「Pro」鏡頭,可知新鏡是針對高階用家的頂級鏡頭,廠方指在 2014 年將會推出 PRO 系列的第二支鏡頭 ED 40-150mm f/2.8 PRO,日後還有超廣角和超遠攝 PRO 鏡的計劃,令用家有更多選擇。回到 M.ZUIKO DIGITAL ED 12-40mm f/2.8 PRO,新鏡為配合旗艦機身,採用全天候防塵防水滴設計,等效 24-80mm f/2.8 亦是和大部分廠商的大三元之一的 24-70mm f/2.8 鏡頭相近。光學方面則用上 9 組 14 片的結構,當中包括 2 片 ED 低色散鏡、2 片非球面鏡、2 片 HR 高折射鏡、1 片 EDA 超低色散非球面鏡、1 片 HD 高折射率高色散鏡和 1 片 DSA 雙面非球面鏡,特殊鏡片多達 9 片,用料可說非常重手。鏡頭採用 7 片圓形光圈葉,最近對焦距離為 20cm,放大率為 0.3x,算是相當不俗。
Olympus M.ZUIKO DIGITAL ED 12-40mm f/2.8 PRO 定價為 HK$ 7990,單一鏡頭發售日期待定,連 E-M1 鏡頭套裝將於 10 月下旬推出。
![]() |
![]() |
在約 16 - 17mm 焦距時鏡頭最短。 | 變焦到 40mm 遠攝端則明顯增長。 |
![]() |
![]() |
採用 Olympus ZERO 鍍膜。 | 設有 L-Fn 鍵。 |
![]() |
![]() |
採用手動對焦離合器,推拉對焦環切換對焦模式。 | 於手動對焦時露出對焦尺。 |
![]() |
|
和 E-M1 機身一樣是 Made in China。 |
Olympus M.ZUIKO DIGITAL ED 12-40mm f/2.8 PRO 規格:
http://www.dcfever.com/lens/specification.php?id=773
查詢:2376 2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