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最新消息

奉旨相機先食:商業攝影師李威信 Wilson Lee 專訪

Facebook、Instagram 等社交網站,隨處可見大家在吃飯之前利用手機為食物留影的相片,「手機先食」似乎是現時最流行的文化之一。其實在商業攝影的行頭裡,也有一部分攝影師「攞正牌」以拍攝食物為工作,奉旨「相機先食」。到底他們拍攝食物,和大家一般的「手機先食」有沒有不同?而他們在工作以外的時間,又會否都有「手機先食」的習慣?今次本網邀請到以拍攝食物知名的商業攝影師李威信(Wilson Lee)進行專訪,分享他對食物商業攝影和個人攝影的看法。

Wilson 影樓儲物櫃裝的不是攝影器材,而是大量碗碟、餐具,不明所以的話,還以為他的職業是餐具收藏家。
Wilson 影樓儲物櫃裝的不是攝影器材,而是大量碗碟、餐具,不明所以的話,
還以為他的職業是餐具收藏家。

由寫網站變職業攝影
先簡單介紹一下 Wilson 是誰,他是香港專業攝影師公會 HKIPP 較年輕的會員之一,也是新一代商業攝影師的佼佼者。筆者可以大膽說,絶大部分香港人都曾經見過 Wilson 的作品,因為不少連鎖餐廳的食品廣告都由 Wilson 操刀 。Wilson 本身接觸多方面的商業攝影題材,其中以食物攝影最為人熟悉,年紀輕輕已替無數知名食肆,連鎖快餐店拍攝廣告或者餐牌相片。

Wilson 原來在 15 歲左右已經開始攝影,當初只視為一門興趣。畢業後最初以編寫網站為職業,在過程中不少客戶都要求 Wilson 幫手拍攝網站所需的相片。慢慢地,Wilson 察覺到原來自己的攝影技能可以應用於工作上。後來 Wilson 和朋友合資經營多媒體製作公司,包辦網站編寫、設計、攝影等工作。經過一段時間發展後,公司在攝影方面的發展愈來愈好,逐漸變成 Wilson 的主要工作。時至今日,原本的拍檔已經拆夥,公司則由 Wilson 獨資經營。

(Genki Sushi元氣壽司 - Wilson Lee 作品)
(Genki Sushi元氣壽司 - Wilson Lee 作品)

年輕事業已上軌道 HKIPP門檻非高不可攀
在攝影界當中,香港專業攝影師公會 HKIPP 幾乎無人不識,Wilson 在職業攝影上了軌道後也嘗試申請,並順利為了最年輕的 HKIPP 會員。Wilson 不敢肯定近期是否還有比他當年(加入時約 24 歲)更年輕的會員加入,但兩年前他肯定是當時最年輕的會員。

很多人會好奇 Wilson 進入 HKIPP 的過程,何以能在二十多歲之齡就能得到攝影界肯定,Wilson 說他的秘訣是「開始得早」。年輕時攝影事業就踏上軌道,未必是因為 Wilson 的攝影技巧比其他老師傅更高,而是因為早就開始接觸攝影,所以經驗能夠早點累積,加上遇到好時機等因素促成了他事業。

Wilson 說他加入 HKIPP 那一年,遞交自己的一些商業作品以及證明文件,之後經過 HKIPP 的行政委員會作審批,再和會內的行政委員會見面,就這樣成功加入。Wilson 對於 HKIPP 有這種看法:「其實進入 HKIPP 的門檻沒大家想像中高,只要真正把攝影當作職業,累積一定經驗就已經有相當大的機會成功。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到 HKIPP 網站詳細了解。」

首飾是 Wilson 在食物以外也會接觸的題材(Just Gold - Wilson Lee 作品)
首飾是 Wilson 在食物以外也會接觸的題材(Just Gold - Wilson Lee 作品)

「係食物有份揀我!」
Wilson 現時接觸的商業拍攝題材包括食物、珠寶、化妝品等都有,不過其中最為人熟識的一定是食物攝影。問到 Wilson 為何會以食物作為主攻的商業拍攝題材,Wilson 答道:「係食物有份揀我!」

在攝影事業開始初期,事緣有位客戶主動聯絡 Wilson,指一直替其餐廳拍攝食物的攝影師臨時未能現身,問 Wilson 可否幫忙頂替。Wilson 當時未有專攻某類拍攝題材,亦不抗拒作新嘗試,於是接受了邀請,開始了他第一次的商業食物攝影。之後,該餐廳仍繼續請 Wilson 拍攝,幫助他慢慢積累知名度,連帶其他客戶也相繼找 Wilson 拍攝食物,事業就這樣發展下去了。

(IPPUDO 一風堂 - Wilson Lee 作品)
(IPPUDO 一風堂 - Wilson Lee 作品)

工作時相機先食 工餘時手機先食
雖然 Wilson 不算是主動去選擇拍攝食物,但拍得多了,也慢慢愛上了拍攝食物。現時在社交網站如 Facebook、Instagram 等,充斥大量食物相片,都是「手機先食」文化的產物。問 Wilson 對這種現象有何見解,他的答案是:「非常讚成啦!我自己都有咁做。」

Wilson 說自己拍攝食物已經「有少少癲,變咗職業病」。平常對著餐牌中的相片會研究一番已不在話下,他更會在餐廳刻意挑選座位、揀選能提供最佳光源的燈光位置(當然要視乎餐廳有沒有空位);上菜後又會再整理一下食物的擺位。雖然同樣是拍攝食物,但自己吃飯前的「手機先食」和工作時的「相機先食」相比,當中的心態自然大大不同。自己平日拍攝是為了放鬆,工作上的拍攝是為了完成客戶要求,兩者之間的壓力差距可謂天壤之別。

(McCafé - Wilson Lee 作品)
(McCafé - Wilson Lee 作品)


Wilson 的「相機先食」作品,其實除了食材不及工作時的精緻外,
在光源拿捏上仍很到家,算是「呃得下人」。

攝影 + food stylist 一腳踢
行內有一門職業稱為「食物造型師(food stylist)」是專門為美食「扮靚」的專家,令攝影師可以拍到食物最美一面。不過 Wilson 大部份時間都沒有 food stylist 幫手,通常是 Wilson 在廚師準備好食物後,親自兼任 food stylist,和助手、客戶等一起利用不同的道具和擺設去襯托出食物最美一面。不過,Wilson 亦直言不諱,指有 food stylist 的情況下會較為輕鬆,拍攝可以更有效率。何解?因為替食物扮靚是整個拍攝過程中最麻煩,最花時間的工作之一。

選食材難過打燈
一般人可能會認為商攝攝影最重要是燈光、拍攝角度等。不過以 Wilson 的經驗,其實正好相反:「燈光果啲好快,我打個燈,15分鐘搞掂啦,有時可以好簡單就用一支燈,睇落好流喀咋。」那豈不是大家都可以輕易做到?事實卻又不然,Wilson 續說:「成張相,最緊要當然係食物同食材本身,要揀靚嘅,唔係呃人嘅靚,而係真正成批貨入面揀最靚果個。」

同樣是拍攝一個番茄、一條栗米,Wilson 和助手要挑選色澤最豐富、形狀最優美的用來拍攝,往往要花費大量時間。此外,第二重要的就是餐具,都要經過精挑細選。「餐具要同個食物配合到,要會有個 Magic 出到嚟。呢啲野你淨睇張相唔覺。就當你見到隻叉,其實都揀過喀!」

(Pizza Hut 必勝客 - Wilson Lee 作品)
(Pizza Hut 必勝客 - Wilson Lee 作品)

其餘的背景,餐布和食物有關的道具亦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看似很簡單,其實背後是二十揀一、三十揀一的篩選出來,這還未計算之前要滿街遊走,四出搜羅不同餐具和擺設的時間。不過 Wilson 認為這亦是食物攝影的吸引之處,在精心佈置下之,才能夠盡量展現自己的個人風格,而這一點對於自己的個人創作亦有幫助。

而為了揀選美觀的食材,通常都需要準備比實際烹調所需更多的食材。Wilson 指出,少數拍攝更會用上 10 倍,甚至 20 倍的食材才拍得滿意。問到會否感到浪費,Wilson 說這是無可避免的,但時間久了就會習慣。如果可以的話,有時會和助手們把用完的食材自用。不過有時實在太多,或在拍攝過程中經過百般摧殘甚至開始變壞的食物,最後唯有棄掉。

(DONDONYA 丼丼屋 - Wilson Lee 作品)
(DONDONYA 丼丼屋 - Wilson Lee 作品)

兼職餐具收藏家
在常人眼中可能會認為對商業攝影師至為重要的,莫過於專業攝影器材,又或是攝影界的人脈等。這些元素當然十分重要,但對於 Wilson 而言,他的「收藏品」才是最珍貴的。Wilson 解釋:「拍攝食物時要用各種不同的道具去襯托,如果每次接到工作才去準備道具,恐怕短時間內難以找到合適的選擇。」

因此,他的影樓中就收藏了林林總總中式碗筷、歐陸風刀叉、日系調味料瓶子等,應付不同的拍攝需要。而且 Wilson 亦會不停添置新的道具,他說現在去旅行要多帶一個空行李箱,不是為了親友的手信,而是為了各種精美的餐具,擴大自己的收藏。

Wilson 的收藏品極多,這裡只是冰山一角。
Wilson 的收藏品極多,這裡只是冰山一角。

「相片只作參考」無可厚非
相信大家都有類似經驗,將食肆內實際的食物和廣告或餐牌上的相片比較,廣告和餐牌上的肯定是美輪美奐得多,而相片旁邊更會註明「相片只作參考」,令人有「貨不對版」的感覺。Wilson 指這是因為食客和客戶的目的不同,他說:「相片比實物漂亮是肯定的,因為兩者準備時就已經朝著不同目標處理,即使所用的食材份量一樣,拍攝用的食材卻是為美觀精挑細選得來。而為客人準備的食物主要是為了吃,只要食材不太難看,基本上都不會挑剔。而且在拍攝前,攝影師和 Food Stylist 會用上幾小時去為食物「化妝」,而食客又會否願意為一個好賣相等數小時呢?就算時間許可,大概各位的肚皮也不會同意吧?」

商業攝影忌執著於個人創作
作為商業攝影師,Wilson 說「Business」是最重要,雖然攝影本身含有很高的藝術、創作的成份,但商業攝影始於要以滿足客戶作為第一考慮,攝影師的工作,是運用攝影技術帶出美感去為客戶解決問題,而非執著於自己的個人創作。如果一意孤行,反而會為雙方製造麻煩。Wilson 坦言,在拍攝過程中難免會和客戶出現意見分歧,但一切都會經過溝通,令人感受到大家同樣認真處理問題,從而商討出一個大家都滿意的方案。所以有時 Wilson 甚至會自發地拍攝多幾個不同的版本,讓客戶挑選。

Wilson 除了工作,亦有為自己拍攝個人創作(相片由 Wilson Lee 提供)
Wilson 除了工作,亦有為自己拍攝個人創作(相片由 Wilson Lee 提供)

(相片由 Wilson Lee 提供)
(相片由 Wilson Lee 提供)

相片使用權被買斷 香港攝影師不易為
傾談中亦提到 Wilson 對於香港攝影事業的看法。Wilson 指出,香港的客戶普遍都會把拍攝作品的使用權買斷,令商業攝影作品在香港少了持續生財的能力。打個譬喻,一位產品設計師設計了一件精美的傢俱,生產一百件,只要賣出了就能賺一百次;生產一萬件,賣出了就能賺一萬次。但商業攝影師的作品通常會被客戶買斷使用權,賺了這一筆後,無論客戶如何重覆使用,攝影師也不能再次憑這張作品帶來收入。相反,在外國攝影師單靠版稅維生並非罕見,而香港攝影師很少能夠將單次工作或勞動拍成的作品,用來不斷獲取報酬。所以若無新客戶,就有機會手停口停。攝影師要是難以把攝影作為畢生事業的話,長遠來說對整個相關行業都有負面影響。

Wilson認為客戶買斷作品的習慣當然非一日可以改變,所以他唯有將一些自己閒時拍攝的相片放到外國的 Stock Photo 網站尋求出路。雖然暫時相片數目不多,所賺金額不高,但相片可以重複賣給不同客戶,不失為一個可帶來持續收入的方法。

李威信 Wilson Lee 簡介
一名不多言的攝影師,對攝影卻充滿著無限熱情。他深信學無止境、進步無間。生活崇尚簡約主意的他,工作起來卻是一個完美主義者。喜歡穿梭於攝影、格調和最新科技之間,尋找進步的空間。

他是一名既獨特又多元化的攝影師。儘管他的作品總彌漫著他獨有的風格,他的作品卻十分多元化: 精確的商業作品、抽象的生活隨拍,他都一一拿掐得恰到好處。

如果大家想了解更多 Wilson Lee 的作品,可以到他的網站瀏覽。

最新消息
1 日前
小編今日約了阿 Fei 拍攝一輯旗袍人像,為了突顯她的美態,特別安排了有新一代「人像散景鏡頭之王」之稱的 Sigma 135mm F1.4 DG Art!這是全球首支... (繼續閱讀)
1 日前
平治經典越野車 G-Class 面世近 50 年憑藉硬派的越野方正外型,在車迷心目中早已成為車壇傳奇。近年來傳出平治想為 G-Class 推出外界稱為「Mini G」... (繼續閱讀)
2 日前
Nikon 子公司 RED Digital Cinema 近日發布 V-RAPTOR X 系列的精簡版機型「V-RAPTOR XE」,提供 Nikon Z 與 Canon RF 兩種接環版本,售價為 14,995 ... (繼續閱讀)
2 日前
Apple 在今早的發佈會上公佈了 iPhone 17、iPhone Air、iPhone 17 Pro 及 iPhone 17 Pro Max 四款全新 iPhone。由於新機亮點眾多,發佈會上未能完全... (繼續閱讀)
2 日前
說起 Leitz Cine,相信不少電影圈朋友都會即時聯想到幾十萬一支的「神級電影鏡」,今次竟然跨界推出針對全片幅無反相機的 Hektor 新系列定焦鏡頭。... (繼續閱讀)
2 日前
近年蚊型 Sensor 便攝數碼相機突然炒熱,不少二手中古機仔有價有市,而社交媒體的帶動也令不少廠方覺得有機可乘,自然想重新投入市場。Canon 最新發... (繼續閱讀)
2 日前
Ferrari 正式發表全新旗艦超跑 849 Testarossa,這款車向經典致敬,並以 V8 中置插電式油電混合動力回歸。新車綜效馬力高達 1050cv,性能直逼 SF90... (繼續閱讀)
2 日前
Nikon 自 2024 年收購 RED 後,終於推出 Z Cinema 系列首款力作——Nikon ZR 入門級電影機!僅售港幣 17,000 多元,搭載 24.5MP 全片幅感光元件、6... (繼續閱讀)
2 日前
以港幣2萬多就可入手入門電影機?全新 Canon EOS C50 來勢洶洶,直接挑戰 Sony FX3!謝飛和Edmond 將實試 Canon EOS C50 的表現,探討其 32MP 全片... (繼續閱讀)
3 日前
Nikon 宣布推出 ZR 相機,這是 Z CINEMA 系列的首款產品,由 Nikon 子公司 RED Digital Cinema 參與開發。ZR 定位為輕便型電影相機Nikon ZR 這款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