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相機用家心得
顯示第 153 - 160 個心得
打雀性價比之王,af力壓z9

Canon EOS R8

Yiho2013 於 2023-10-12 00:20:46
4
推薦此產品 (使用了 6 個月)
意見:
利申持有z9, a1, 貪輕入埋呢部,有驚喜!

上網話缺點眾多,但買得呢部,要識避重就輕,純打雀影運動角度出發睇呢部機:

0. 竟然係接近blackout free, 睇下sony 賣2萬幾個d,nikon除左flagship外邊部做到?呢樣打雀來講有幾重要唔洗講

仲有r5 r6俾人屌到化嘅evf lag, shutter lag, 今代竟然好左好多,影人跳,雙腳係evf離地個下竟然所見即所得,可謂同廠計嘅大躍進!

講起同廠比較,今代無左r5 r6嘅靜音快門0.5秒嘅白痴限制,長曝落腳同用防震鏡嘅handheld明顯少左快門郁產生嘅震動

問題1.buffer唔夠,轉用c raw, buffer即刻跳到百幾張, 4秒絕大部份場景都夠,打燕子打鷹都掂, 其實就算打撲水, 幾可要超過3秒40 fps呢?m43機王om1去到50 fps都係得2秒

數據:r8 40 fps係去到4 秒,160張夠皮未?

慢少少30 fps 去到9秒
20 fps 去到12秒

最勁buffer嘅z9 he raw 20 fps去廿幾秒,但其實有咩題材要連打20 fps 成2x秒呢?

況且, 40 fps係135機天花板存在,唯2超過20mp 去到40 fps嘅機,實測完仲係用張uhs 1 sd就做到!

仲有,pre shot功能係暫時135機得canon出到raw!

的確,清buffer係要d時間,但每下用1,2秒去影40fps, 基本上我無需要等過佢clear buffer, 但有幾可運動打雀要去到40 fps長run呢?相信唔會太多人需要用盡到呢個功能,但用得盡佢嘅功能嘅時候又真係得佢先得,。

記住你只需要俾一萬蚊,佢就俾到你嘅絕大部份體驗係以前幾萬嘅級數

問題2. 電唔夠,差足電較flight mode 我一粒電去高原長期10度以下,打到4,5個鐘左右,頂盡一日3粒電出去加尿袋乜都夠用,就算打雀用連拍,一個下午平均打2000張用一粒電,我收貨。

問題3. ibis無防震,咁你可以買is鏡,成個rf得16 28 50三枝常用鏡無is而且運動打雀好多時根本要快過安全快門,影響不大,而rf長鏡都有is,呢個題材來講0影響,除非你想接ef鏡,但係!

456, 1848 i , 70 28同大部分中低價長鏡係用唔到30 fps上, 所以你都係用返rf啦

重頭戲: af, 算法上絕對比起a1 z9更智能認到主體,試勻哂d setting都係r8更易影到更唔使用腦按快門就得,尤其幾乎全黑都對到飛燕,平時日光就算影燕子或其他快雀只要你pan中係中frame,佢基本上都準,感覺好有安全感

可能俾左3,4萬買a1 z9嘅人會唔服,點解人地一皮野會af好過我3,4萬,無辦法,事實勝於雄辯,我三家買齊,毫無偏見,信不信由你
最後更新:2023-10-24 20:18:02
方便易用

Sony ZV-1 II

KS9658 於 2023-10-04 11:23:08
5
推薦此產品 (使用了 2 個月)
優點:
以下既評價係作為純影相角度而寫,因為我好少拍片
- 好細部易袋,牛仔褲後袋都裝到
- 18-50焦距超廣角到中距都照顧到,同類機仔好少18mm起跳,好窄既室內或者好大既建築物都影到晒
- 18mm F1.8大光圈,如果大機咁既spec會好大碌
- 開機熄機反應好快
- 對焦快,一貫Sony特色
- 反芒取景方便
- 可以USB-C叉電
- 新menu介面冇以前a6000咁混亂
- 我揀黑色機身,細細隻係街影相好低調唔會阻到人
缺點:
- Sony既發色比以前有改善,人臉少左青黃,但都係不及其他牌子
- 無防震,快門要較快D
- 同埋無防震,室內自拍容易手震(唯有連拍幾張再揀)
- 30mm左右已經跌到F3.5,光圈縮得好快
- 如果攝影為主,冇PASM轉盤同viewfinder始終冇咁就手
- Wifi連Creator's App唔係好穩定 (仲會同vpn撞,其他N記C記牌子唔會)
- 電量十分之麻麻,影100張相冇左一半
- 高iso始終唔及大機
- 暫時iPhone同MacOS仲未睇到raw file (但LR睇到)
- 價錢唔平,同價錢買到既手機影相已經3鏡頭
意見:
以前Nikon公佈左一部一吋相機DL 18-50但最後冇生產,
事隔幾年,Sony呢部機仔應該係最接近既產品,
雖然呢部機係以vlog為主,但係作為相機都相當稱職,
焦距係最大賣點,18mm起跳既機好少,
出去玩又唔想大機阻手阻腳,去旅行連人帶景一張影晒,
呢架機的確好方便,
以前用過a6000對Sony印象好差,顏色差,鏡又鬆郁朦,
不過試用過依架機,感覺colour rendition有進步,
佢絕對唔會比到你好淺景深,好artistic既相,
但係紀錄下生活日常十分之唔錯,簡單易用,
雖然一吋好多人會覺得不如用電話,但係識得用,
影出黎點都會靚過手機少少,加上相機既操控感,
同埋相機唔似手機,唔會下下AI加色自動sharpen,
早幾日帶佢去日本玩,一路買野一路影相,十分滿意
最後更新:2023-10-05 12:17:41
理想中的攝影系統

Fujifilm X-T5

sossossos 於 2023-10-04 06:45:21
5
推薦此產品 (使用了 1 個月)
優點:
市面上難得的似相機的相機,然後是作為一個完整攝影系統 aps c 其實係好過135(FF) 整體平衡性. 淺景深 做到. 深景深 做到. 高通光量 實用景深 掂! 像素數 夠用 . 機身 兩三支高性能鏡頭 整體重量及體積 機動性完全ok. 價格 極掂! 特別是考慮到 唯卓士 1.2光圈鏡頭 又平又正又勁! 我用A7V都恨唔到無得用! Sony係唔錯, 手殘都影到相.但一個正常影相人 富士完全夠用 返studio 仲可以入手富士中幅機! 又係平靚正! 依個系統真係好明確好完整覆蓋面好專.另外要提醒各位 係菲林年代富士已經出強大的120機 在後期更幫過哈穌oem出自動對焦120機及鏡頭,富士做相機工藝係高於一般日本品牌. 我為了節省 唔搞咁多嘢著 何況sony系統唔差 一部135加鏡 重重哋outdoor勉為其難 頂硬上 還可以 studio 扮下接近中幅來用 又勉強係掂嘅 最多6000萬像素插值到1億 幅度唔算大 所以呢!我只遠觀先 .但如果可以重新開始 這一刻,我會選擇完全投入富士系統.
缺點:
我估富士總會有缺點 但都係攝影人可以克服的缺點, 唔識影相又要玩相機果班友 就難搞D 我估.
意見:
抱歉各位師兄 我無富士系統 我一直用緊sony系統 包括閃燈 studio閃燈搖控 outdoor TTL閃燈系統都係sony腳,否則我一定會轉會富士.經詳細分析後 有感而發.
重拾攝影樂趣

Sony A7R V

albert22 於 2023-10-03 20:02:41
5
推薦此產品 (使用了 1 個月)
優點:
觀景器同級最好 對焦系統最強
缺點:
耗電快 有點貴
意見:
一直等a7c2出同a7r5二選一(價錢當然有距離)去sony試過a7c2後就直接買a7r5
智商稅、呃新手既廢機!

Fujifilm X-T5

Ellakwan 於 2023-09-30 02:29:28
1
不推薦此產品 (使用了 1 個月)
優點:
缺點:
講唔哂!總之唔好買
意見:
(1)究竟有幾智障,先至用萬幾蚊,買部apsc?
(2)apsc都算,重過full frame ? on9! 拍片對焦仍然落後Sony、Canon!
(3)動物眼晴對焦,呢部形同虛設,完全唔準!
(4)係咪到2023年,都唔識用raw?乜Q嘢富士色,LR套個濾鏡即刻出
Canon R10

Canon EOS R10

bid2000hk 於 2023-09-22 17:16:21
5
推薦此產品 (使用了 3 個月)
優點:
Kit 鏡質素幾好…一般都夠用
意見:
拍片功能都非常好,4K 30p 無剪裁,雖然拍4K 60P 有剪裁,都可以接受。同樣6K超採樣轉4K 30P 都有剪裁,但效果都很好。
連拍速度機械快門15張,十分夠用。
電子快門23張,但有啫喱食,少用為妙。
幾唔鍾意細片幅都不能否認的強

OM System OM-1

Ch@nSiR 於 2023-09-06 18:52:01
5
推薦此產品 (使用了 18 個月)
優點:
1. 特別第一點要提,個 C-AF 係咬到畫面最前主體實一實,一改過去追焦無能既印象,無論你有幾多對焦點,咬得實先重要, OM1 做到了;
2. 防震比 mk3 又再改進,尤其配合手持高解,可以「屈」出曝光更長但同時更穩的影像;
3. 高 ISO 幾個評測數據話同前代一樣,我想說用過先…… noise 量可能差不多,但 noise pattern 比前代更容易做 denoise , iso25600 都未見偏色,基本上呢兩點已經令到部機高 iso 可以好過前一代,再加上江湖傳聞機内用 10bit 空間做處理,整體畫質係的確有所提升,用緊前代既可以放心升級;
4. OM 強調 computational photography ,但主角肯定係手持高解,今代更新算法,比上一代處理得更快(5 秒内完成),而且更高畫質,信我, ISO25600 室内低光 jpeg 直出做到 noise free ……呢一代機 default 錄影按鍵係高解合成,可想而知 om 信心有幾大;
5. Menu 整合全部 computational photography 功能,呢點貼心;
6. 轉接老 4/3 鏡既對焦表現絕對會令老用家感動落淚;
7. Pro Cap 又勁左;
8. 隻 EVF 的確又係靚;
9. 手機 apps 常連藍芽攞 geotag data ,自動過相又快又有 raw ,同電話配合方面已經無乜投訴,幾時有埋 real time 傳相就 perfect ;
10. 可以 set 半按優先人臉, af-on 優先 AI 物體檢測,又一貼心;
11. 跟機免費執 raw software ,仲有自家 ai denoise ,敢話唔抵玩??
缺點:
1. 追焦的確係咬得實,前題係唔會有其他野走去前面,一旦比野遮住,對焦會迅速地追左去遮住果件野……如果話過去機型對焦係背景先決,呢一代係前景必決……當然有好有唔好亦好易解決;
2. 問題係 S-AF 有時會唔知對左去邊,我指既係,全個畫面都係失焦……經研究,焦點係走左去前面……呢一代用 quad bayer 技術,理論上每一點 pixel 都可以做對焦檢測,咁細個對焦點,唔通對到塵?對到空氣粒子?
3. 另一樣唔滿意係, mk3 粒 joystick 可以 toggle 當前對焦點同對焦點原位,呢代唔得。有返呢個某程度就可以輕易解決前景必決問題,一旦有野走入前景,即刻轉單點,就可以快速處理;
4. 雖然我認同大部份時間對住 EVF ,但比埋隻肩式 LCD 唔會更好?
5. 呢一代個 color science 無左 olympus 味……好似 sony ……但同時 raw 係易執好多;
6. 最唔感冒係 KOL 讚佢換 menu ,話舊 menu 難用,講真個新 menu 同舊 sony menu 有咩分別?舊 sony 比人插到飛天,到 om 用反而讚?最神奇係,新個 sony menu 咪就係舊 olympus menu ,又讚到上天…… KOL 真係唔好睇咁多;
7. OM 講過會加強拍片功能,但機内錄真係中規中距,唔係話一定要好勁,但起碼做到拍片行家見到係會覺得好用……個 om log 真心唔知有咩特別,留光位叫合格,做 color grading 就算罷……
8. 既然 10bit 處理,點解唔比埋個 HEIF ?
意見:
身邊好多人都係片幅主義者,但佢地都話今代 OM1 係堅勁,即係你點睇唔起細片幅都好,呢部機勁係不得不承認。

即係當年 135ff 未普及又何嘗唔係比中幅、 LF 笑呢。

片幅主義沿於畫質要求,用得 m4/3 物理上就一定輸畫質,但真心講句呢幾年 om 確實用好多方法拉近個差距,除非你係 400% 聞相黨,否則真係無咩問題,手機係堅但只限無 noise ,你搵隻 32 寸 4K mon 睇仍然會睇到個差別。

呢幾年除左 C ,基本上主流幾個牌子都用過,你話係情意結又好,實際係好用又好, om 機出相率始終係個人首位。

你話賣盤?成部機撤頭撤尾骨子裡都係 olympus 傳統, OM 由當年唔做 AFSLR 到 4/3 再到 M4/3 已經無數次比人話死得,結果死左三十幾四十年都仲有 om 相機用……
最後更新:2023-09-06 18:57:31
質素越來越高, 但價錢亦是

Ricoh GR IIIx

HSC2014 於 2023-09-06 14:31:09
4
推薦此產品 (使用了 1 個月)
優點:
大致和其他人comments 一樣 , 總之以咁細機身, 現有市場中最方便又好影像質素嘅相機。
缺點:
和GR3相似, 機身易發熱, 電量不足, 無內閃…等。不過價錢真的太貴, $8k可以有其他很多選擇, 亦未必大和重太多。
意見:
比起GR3, 3X影像各方面都有進步, 無論鋭利度, 淺景深, 當然應該是焦距本身帶來分別。
其實大部份手機已經涵蓋28mm , 雖然影像質素不及GR3, 但以生活照來說已足夠, 如果真係求方便, 在手機外未必帶多部GR3出街。反而3X 的 40mm 真正有淺景深效果, 值得求方便的用家帶多部機仔出街。
最後更新:2023-09-06 23: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