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相機用家心得
顯示第 281 - 288 個心得
回覆樓下傻仔【LokGuing】自相矛盾悖論

Canon EOS RP

Tony藍 於 2022-04-17 15:36:28
1
推薦此產品 (使用了 3 個月)
優點:
傻仔【LokGuing】話性價比高、對得起呢個價有餘,要有額外要求就換更高階機,燶 hi 或自己有錢唔捨買,唔該就唔好再公開呻,只會俾人覺得你傻仔及孤寒,哈哈哈 !
缺點:
電子科技一日千里,現今無反相機科技更進展快速,就算旗艦相機都唔會係完美,你永遠追唔到功能科技,除非你好有錢又捨得,出一部新型號你入一部,否則就沿用你自己器材,好好學習及累積技術經驗,唔好一味賴部機差 ... 如果要賴不如賴、你老豆老母窮、又生得你蠢又傻啦 !
意見:
樓下傻仔【LokGuing】話 RP 平、輕、好揸手、及對焦快而準,但彈佢連拍張數少、shutter lag太長、電量少、及靜音快門只有場景模式。

你部機係咪老豆老母,搵辛苦錢俾你買? 定係未交過稅用政府派一萬、或消費劵買呀? 如果係 ... 你條傻仔自己辛苦搵錢,你會講嘢咁唔現實? 你用幾多錢買部 RP 呀? 你個價早幾年,只能買到二手單點對焦 6D 咋 !

你想用幾仟蚊全幅無反,去打雀打鷹,係咪有妄想症? 咁你用把手鎗,唔係打人係想打飛機,咪一樣邏輯唔合理囉,唔通你又呻及怨,點解你買把手鎗打唔到飛機?! 你又想要輕又要細部、但又要電池續航力強,你食少兩餐又可保持體力,咁又得唔得呀?

以前大把前輩用全機械菲林機,一樣打到雀及鷹,當年連鏡頭都冇防震、機身更加唔會有,點解人哋又打到雀打到鷹? 係 ... 雖然命中率係低,但都係有機會丫,相信俾部機械機及鏡俾你影,你可能手震、光圈快門都未識調? ! 你想買機送技術,但又窮又唔捨得,呻乜冷嘢啫 ! 又要怨住屋空間細,但又冇錢買較大單位,一味怨一味呻,真係廢青一名 !

你要靜音快門任意使用? 你知唔知單反年代,要有咁嘅功能要幾錢? 如果訂製一個隔音箱,你又知唔知要幾錢呀? 食米唔知米價,一味要求多多,你想成間 CANON 牙膏廠,免費送俾你好冇呀傻仔?

RP 新機約七仟蚊,幾年前單反 6D 一代,二手都賣六仟幾七仟,你仲想有咁多奢望,你咁離地適宜入政府做官 !

你話 RP 直出差,係你窮西冇錢買紅圈鏡、或最大機會你技術經驗差啫! 你想一入門學攝影,就想比其他人優勝? 你當自己睇完如來神掌秘訣,就即刻練成萬佛朝宗呀? 技術經驗要慢慢浸,影相唔係一咪 Sharp 就係靚,要構圖氛圍、熟用機身、鏡頭焦距、光源、及經驗 ...... etc,你自己冇料就賴部 RP,即係你自己覺得,你用 R5 或 R3,就可以一嗚驚人成為大師? 定係和尚揸相機=攝影大師?

覺得電量唔夠咪買多幾舊電囉,再唔係買假電池外接尿袋,你唔係唔識乜嘢叫假電池丫嘛? 乜都唔識學咩人做大師呀? 一味呻又唔識解決問題,辦法總比問題多,你就問題總比辦法多,你話你廢唔廢丫?
最後更新:2022-04-18 13:11:02
強大的老爺機

Nikon Z6

den4442524 於 2022-04-13 12:08:49
5
推薦此產品 (使用了 2 年)
優點:
反應快速
區域AF-C對焦快痕準
有TOP MON
穩實可靠
BSI SENSOR
WB 奇準
缺點:
XQD
對焦模式立糯
全區域AF-C對焦速度慢
意見:
以現時價位黎講,我諗唔到一部比佢更多優點嘅相機,當然以2022黎講用全新價錢買呢部機就不可能會有人咁做,亦應該唔好咁做,但如果用二手價約7500買的話算係抵到爛。

如果你係全新手,呢部機俾到你一個穩陣而且乜都影到嘅感覺,下至影靜物上至打燈做JOB,基本上就係一個冇問題。呢部係一部正正嘅專業機,除非極惡劣環境(伸手不見五指)等。

如果你係由F MOUNT轉過黎,例如我咁,尤其你係D750 用戶,你會感到到 呢一部相機嘅感光元件嘅威力,例如當你需要使用高嘅感光度去影相嘅時候,你發覺暗位細節係非常容易拉返返嚟!色彩嘅兼容性亦都大大提升。 缺點就係對焦嘅方面,F + Z6 仲有猶豫不決嘅情況,尤其當進行暗位對照嗰陣時。 但若然你由F MOUNT 漸漸地將所有鏡頭轉Z MOUNT嘅時候, 對焦速度嘅提升就會愈黎愈好。當然已,如果你真係需要做非常之惡劣環境嘅攝影師,我就建議你直接上Z6II。
放心,別買

Ricoh Theta X

dcoloane 於 2022-04-12 18:46:06
2
不推薦此產品 (使用了 1 個月)
優點:
缺點:
Startup 比較慢,就好似 start up Android 電話咁,要差不多10秒

電去得幾快

個 shutter 有啲難按,按時好易跌左成支360

好多 plugin 未有,未develop

貴 但1/2 寸 sensor F2.4 光圈 畫質好似谷出嚟,等一眼睇以為係眼花,影幾張同幾支 360對比之後真係好失望。先不理360video 因為 insta360 好過佢,同我支 N年前的 theta S 只係畫質係有進步,但比 z1 差

個定價只係比z1 平千幾真係唔知點解

QC 差 前後鏡唔一致
意見:
Youtube 上有大量吹虛11K功能同畫質
實際上畫質只係比上㡬代 Theta S 好小小,真係好小小!

上代最大光圈係F2.0 呢代係只有F2.4 快門慢左。

好多noise 唔放大圖片都睇到 noise 除非只用ISO 50。

前後鏡頭似有對焦問題,有好多用戶反映後鏡懷疑out focus 我買的都係,前後鏡清晰度不一致。

5.7k, 4k60 video 不支援真接傳送到手機。

好老實,好失望🤦🏻‍♂️🤦🏻‍♂️🤦🏻‍♂️ 如果有 SC/SC2 可以不用買,只係清小小,如果用緊 Z1 可以不用理, 繼續用Z1。

用嚟拍 VR 360, matterport 或樓盤廣告,用 Z1 或 insta360 X2 都比佢好。

FB 上有大量用後 return case 可以上去睇下。
年半心得 想講下佢拍片嘅牙膏位

Canon EOS R6

BackUpSpace 於 2022-04-12 04:15:14
5
推薦此產品 (使用了 20 個月)
優點:
- 影相完全冇得彈
- 拍片紙面spec接近完美
- 拍片有得錄雙卡
- 拍片個focus guide真係好好用
- 拍片對焦防震都好勁
- RF鏡個focus by wire做到傳統手感8成
- clog3拍光一級用到iso12800後期都好乾淨 拍暗位用到6400都唔差
- 反芒 插mic插耳機唔會頂
缺點:
- 4K 50p 422 10bit嘅H.265係後期惡夢 唔用到m1pro都要做多重轉碼/行proxy
- 拍片冇all-i揀
- 拍片冇得set落c1-c3
- 拍片hdmi細頭之餘 冇得機身芒外置芒同時顯示 (外錄可以show曬兩個芒 但又錄唔到落sd卡…)
- 拍片有29:59時間限制 (外錄唔洗理)
- 一roll機就冇左直方圖
- 機身冇得套lut 同時個view assist廢之餘仲冇得出hdmi
- 拍片冇av tv mode揀
- 1080 100格冇聲
- zebra同peaking冇得同時顯示(我覺得冇乜野 因為focus guide好用啲 但都講埋等其他師兄留意下)
- 影相同拍片個螢幕資訊顯示係連動 變左你每次一轉mode 除左要較曝光 仲要特登㩒多下info制
- 有時播片會hang機
意見:
影相黎講 基本上我完全冇投訴
覺得像素夠用就可以揀佢
所以呢篇我主要想評嘅係佢嘅拍片性能
同埋就係部機都出左兩年幾 好似都冇乜評測著重佢拍片實戰方面嘅性能 所以我想講下
首先睇spec R6係接近完美嘅一部FF拍片機
2萬有找 比到全片幅4K50 10bit 422
又有clog3 cinema gamut 跟住仲有得錄雙卡 對焦有 防震有 mic插耳機插一樣冇少 電量夠又有得邊拍邊差電
但一旦你真係拎佢黎拍片就發現好多限制
首先 最影響操作體驗嘅係 如果你一直拍緊4K 50p 但中間轉左做1080 100格慢動作 你再轉翻普通mode嘅話 部機會default左你係1080 50p
然後你係冇得將拍片set做c1-c3 換句話講 你冇得好快轉到影片格式 你要每次轉格式再set翻快門角度 點解唔可以好好咁學下Sony/pana整個s&f mode呢 同埋冇s&f mode代表個最低格數係冇得揀 你想拍啲特效少少嘅片呢 對唔住係唔得嘅
其次就係缺點打到個堆hdmi嘅問題 你諗住唔用hdmi芒啦咁係咪? 但機身一roll機就連直方圖都冇埋 吹脹 姐係話你拍log個光暗要估估下 當然佢仲有zebra比你參考 但如果有翻直方圖 甚至waveform就最好啦 同埋個view assist係拍clog3個陣其實係廢 因為clog3保留多左光位 你好多時諗住拍光一兩級諗住少啲noise啦 但你個view assist就爆曬啦
之後拍完翻屋企剪啦 就真係R6嘅惡夢 佢個long gop嘅422 4K 50格基本上係難解到仆直 對比隔離Sony可以揀h.264真係高下立見 當然 m1pro可以完美解決呢個問題
講左咁多缺點 都講多少少用R6拍片嘅優勢啦
首先個防震 真係好定 講緊係行都好定 同埋仲有樣野就係個芒其實好夠光 室外睇都可以 你仲有得set一個快捷鍵 一㩒個芒就較去最光 室外睇構圖係好好用嘅功能黎 然後機身pre amp都唔錯 不過3.5插嘅mic通常都唔會太hot 所以影響不大嘅 影片自動對焦可靠 手動對焦亦好方便
所以結論係 認真諗住做少少有「製作」嘅片 我建議A7iv 但如果唔想4K 50有crop嘅話 有錢嘅C70/A7siii 冇錢嘅 GH5ii
由其c70同GH系列 有齊曬啲拍片tool又有快門角度 套lut 等等等等
我覺得R6係最適合拍旅行片 家庭片又或者追求FF look嘅用家 佢係一部紙面同畫面上都好好嘅機器 但如果你明我缺點講咩 咁好大可能呢部機唔係最適合你
至於點解我冇提過熱呢 因為呢部機有所謂29分59秒限制 而官方嘅過熱時間約45分鐘 好老實 你要長roll嘅一定唔會揀呢啲有29:59限制嘅機 而我外面拍足一日片都冇過熱 再退一萬步講 外錄唔會過熱又唔會有2959 更加可以錄ProRes 避開H265 但呢個功能部部機都得 買得R6就係貪錄卡10bit 422
咁最後點解咁多不便我都仲用緊R6呢 就係因為我有部c70囉 而平時拍無聊野又或者b cam 我對R6都冇投訴嘅 同時你揀其他機 好似A7siii/c70/GH6咁 你都會冇咁啲野好似防震對焦等 而R6嘅缺點係可以用經驗累積同花多少少時間去解決 啲牙膏位都係要深度又有比較咁去用你先會注意 所以點解我話 拍有「製作」嘅野要留意 始終呢部野都係相機 打呢篇野出黎都係想其他人知呢啲評測冇人會講嘅野
同埋最最後 Clog3一定要過曝 佢暗位noise會多過clog好多 而我覺得R6呢個位最shine嘅就係iso12800 over expose 後期調翻暗都好乾淨 呢樣野值得讚
最後更新:2022-05-06 17:30:36
型 , 成像靚 , 高ISO掂

Nikon Zfc

ken1081b 於 2022-04-10 20:12:46
5
推薦此產品 (使用了 3 日)
優點:
設定齊全 , 支援手動老鏡設定 .
高 ISO 掂 , 直接 auto ISO 10000 , 相靚無煩惱 .
成像靚 , 白平衡準 , 對焦快又準
缺點:
無機㭜式除塵 , Z卡口無乜平鏡㨂 , 配 FTZ 先多鏡玩 .
意見:
外形型靚 , Nikon D機外形多年來設計都係好靚 .
功能中上級 , 我用開 Z6 , 佢有 9 成威力 .
我本身有支 afp 10-20 , 為自拍買佢個機身 , 買埋個搖控手柄 , 真係好正.
加上佢外型及反芒 , 以後帶 Zfc 出街 , 會比 Z6 更多 .
舊xtrans之中最新,可以用多幾年之選

Fujifilm X-H1

derektailor 於 2022-04-09 19:52:56
5
推薦此產品 (使用了 24 個月)
優點:
2手4千幾,有手柄3粒電,又要新d,仲買無touch mon又要3千幾既XT2真係傻既。

重量係比較重,但換來耐用性,及液晶機頂顯示
機身重量分佈不錯
缺點:
只有XT2既整體機能。
舊機係咁,要舊xtran代價。
意見:
舊xtrans,唔係xt3 xt4 xs10 xt30系所能比較。
沒錯,要機能請揀新機。
但新機contrast,sharpness太高,你試下執相將這項增加一定數值,就可以知道很多訊號因此變成死實色而沒有一些細節了,包括相片的空間感及立體感。

舊xtrans之中,首推xpro,最靚,但太舊,對焦更落後,沒有touch mon。之後就是推出價格極高的Xh1,畫質並非平價XT20,XE系可比,那些入門機cmos的畫質相對平面。

如果你有舊xtrans情意結,這部最新,相對最可用,壽命相信最好。
新機要畫質同樣好(但style不同),xpro3。

如果沒有空間感及韻味要求,要平又正買XT3,可以比多d又要全能又要輕XS10
買機身 送鏡頭 還在等什麼

Leica Q2

firegun7777 於 2022-04-07 16:34:06
5
推薦此產品 (使用了 1 年)
意見:
是我目前使用過的最棒的一款機器,沒有其二。
全畫幅,高像素,高感一流6400可用,WB準確,對角迅速,光圈勾搭,設計延續Leica簡約風,用原廠手柄配件手感無敵。28mm視野無太大變形,邊緣清晰度有保證,平時白天光圈開到8左右,快門1/250,ISO自動,基本不用理會對角問題。
黑卡粉絲

Sony Cyber-shot DSC-RX100 VI

khonkaenstore 於 2022-04-06 10:42:45
5
推薦此產品 (使用了 2 年)
優點:
..........省一千字
缺點:
1. 睇相一撥放大就去到最大,由1代已是這樣設計,感覺不好。
2. 選擇圓盤有毛病,用了1年後,在撥或按選擇盤時會亂,好像按鈕痴了線,已長放乾燥箱,當年買1代時都有這毛病。
意見:
原本1代用家,在不同時期介紹朋友入了3代5代,當時都best buy,去年我的1代卒之榮休,到我升級了,選了6代,不選7代,因為影風景、室內或旅行已夠用了,1代的電池還可用到。
最後更新:2022-04-06 10:4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