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點:
-細部, 但有APS-C sensor, 首要購入原因.
-加入了EF lens連接環可以用EF lens.
-畫面質數不會比Canon的APS-C單反低,
-有touchscreen, 用來對焦(玩touch shot)一流.
-有手動功能, 以及支援B快門, 操作自由度跟單反無異.
-配了22mm f2.0的鏡頭, 拍攝人像景深一流.
-22mm f2.0鏡頭值得一讚, 因為都可以做到10cm左右的微距, 用來拍攝實物/模型都不錯.
缺點:
-如果配了轉接環裝上EF 鏡頭, 機仔太細, 鏡頭大, 所以不好操作.
-大部份操控靠晒個touch screen而機身按鈕少, 所以操控不方便.
-如果配上18-55mm的變焦鏡, 機身大了, 不再算是口袋機了, 其他牌子sony, panasonic 都有餅仔size的變焦鏡, 可以效發一下.
-順帶一題, 22mm定焦鏡的口徑為43mm, 是相對來說較難找到濾鏡的, 當然, 最常用的UV鏡肯定易找, 但如果多玩花款, 如近攝鏡, 減光鏡等, 會難找一點 (我上淘寶不是找不到, 而是要用多一點時間才找到, 有些濾鏡, 如CPL, 它們的產品描述會列出有入貨的Size, 如40.5/49/52/55/58/62/67/72/77/82mm, 往往就是skip了43mm, 當然, 你再花多少少時間找是能找到的, 但這看得出43mm相對不是太常用的口徑了)
-機身有測距射燈, 但如果配了轉接環, 再配了大鏡頭, 鏡頭往往遮蓋了測距射燈, 所以對焦就慢了, 不過這是不能避免的, 誰叫我要追求細機, 那裡會有不吃草的好馬?
-此外沒有什麼缺點可言了.
評價:
- 新年時回鄉過年, 帶了兩部機, EOS-M, 以及power shot 50HS.
EOS-M 跟機套裝為定焦22mm人像鏡(及轉接環), 貪佢大光圈, 相等於35mm焦距, 傳說話35mm焦距最連近人眼所感受到的角度, 所以用上來很方便, 隨見隨拍, 景深做得不錯.
雖然無得變焦, 但是我就是貪佢夠細部.
至於變焦問題, 全交給50X變焦王power shot 50HS了.
-買了EOS-M八個月, 這八個月以來我的5DII只用了一次, 就是去年去了一星期沙巴才帶5DII, 至於日常成為我的"近身護法", 當然就是EOS-M了. 因為現在我所有外出都帶EOS-M的.
-APS-C sensor, 絕對無得輸
-我睇法較為down to the earth一點, 我覺得無反的三大元素應該是, 可以換鏡(最好能完全跟該品牌的單反鏡接軌.), 比DC仔大的sensor, 以及比DC仔高的畫質. 僅此而已.
要不然為何要買無反?! 買無反目的就是想過一下換鏡頭的樂趣; 嚴單反太大想把行理減磅; 以及做到比DC仔更好的畫質(不然的話, 買DC仔可以了).
至於什麼 內閃, 反Mon, 觀景器, 只屬次要.
相機的內閃, 我向來都不用(色水很不自然), 寧願唔夠光都唔用, 何況EOS-M有熱靴, 我試過配上外閃燈, 效果跟單反差不多;
反Mon冇錯是方便, 但是我是男仔唔係咁喜歡自拍;
觀景器 ?! 電子觀景器好唔好?! 我有兩部電子觀景器的天涯機, 就是要你單著眼望著一個細小的Mon, 很傷隻眼, 唔望好過望.
其實又是陰差陽錯才買EOS-M的, 本來看中了Pentax Q10, 夠細夠多色, 但一打開個鏡頭, Oh, shxt!! Sensor只得1/2.3, 我心想, 這樣的所謂無反對得住銷費者嗎?! 於是店員問我想要什麼, 就推薦了EOS-M, 於時兩部機拿上手, 感覺最細小的無反Pentax Q10, 其實不比EOS-M細多少, 而EOS-M的功能強大多了(無論擴充性, Sensor等等), 所以拍板了EOS-M.
(小插曲, 那時店員叫它做"微單", 我糾正他, 不是"微單", 而是無反, 他說大陸人多叫這種機為"微單", 我那建議他只對大陸人說"微單"好了, 香港人的應知來說, 這是"無反", 對於喜觀玩攝影的我來說, 執著這些字眼, 其實不足為奇的.)
-再反看其他牌子SamXXXX, PanaXXXXX, SoXX, NXXXX 1 V1的也起碼要$5xxx一set, SamXXXX還有一部是$12xxx, 這個價錢(22mm + 轉接環 + 機身 $4500) 算是性價比很高了.
-定焦鏡頭22mm竟可做到十多厘米的微距, 我用來拍攝公司的樣辦, 老細見到都好滿意, 什至公司的網頁上的圖片, 我都是用EOS-M拍出來的, 所以部機拍既相真係見得下人架.
-數起上來, 本人擁有超過十部的相機了, Canon 3部, nikon 2部, sony 1部, Leica 1部, Pentax 2部, ricoh1部, 富士2部,
如果計過去八個月以來用得最多既一部機, 是EOS-M大比數勝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