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點:
- 古典機身, Leica牌子, 這反而是買入的最大原因. (相信不少師兄都是這個原因, 因為如果買相機是畫質先決, 同一個價錢要買到比Leica 113好的不太困難. 例如S牌的A7系列等等.), 跟Panasonic代工的Leica機感覺不同. 冷冰冰的機身全是用金钃做, 感覺跟拿著膠殼日本機不同, 外型有著古典味, 像回到過去似的.
- 十分方便的操控(但不是易操控, 只是"方便"), 尤其是玩全手動. 部機有一個轉盤是專門調快門的, 一個是專門調光圈的, 一個是專門對焦的, 一個是打雜的(手動拍攝時是專門高曝光補償的[記住, 確定是快門調為自動, 光圈調為手動時, 打雜輪盤就可以用來調曝光補償], 但又可以在看相片時放大縮小功能, 在快門調為1+時可以用來調1秒以上的快門, 按了ISO後可以用來調ISO), 這跟日本機完全不同, 日本機一個Auto mode就可以讓初學者上手(真係好易用), 但如果要學上去, 如半自動, 全手動+手動對焦等等, 日本單反就很麻煩了...因為日本機通常是一個轉盤負責選擇拍攝mode, 而其餘的一個或兩個轉盤都是"打雜"的, 有時要set為控掣光圈, 有時set做控掣快門, 先set後用, 所以日本機使用M-mode是十分費時的. 即使新興的touch-screen單反都不見得方便, 有時還感覺慢左. 又即使是半專業級的單反右面頂部加了一個LED screen, 可以幫助調較參數. 但不覺方便了許多(因為又係先set轉盤後用)... 所以最方便就是幾個主要操控參數都各有一個專門的轉盤操控, 這樣玩全手動最方便, 一眼看到了所有主要參數, 不需要右面頂部的LED screen, 即使全自動都一樣方便, 所以參數的轉盤都可以set做自動. (但這種操控方式個人覺得不太適合初學者)
- f1.7 大光圈
- 有LightRoom送... 我買了Leica 114及113, 所以共兩套Lightroom都係未裝過, 如果LightRoom呢個軟件有人要, 我絕對樂意賣出其中一個Licence.
- 整機感覺就真係專門比人玩全手動, 所以調色溫, R/G/B/Y都很方便易用.
缺點:
雖然是世界及名牌Leica, 但缺點一定是有的, 我也不會不好意思寫出來, 反正我付出了$12000, 我找到的缺點一定會如實報告
- 沒有Wifi, 因為玩過V-lux (114)所以試過用Leica image shuttle apps來操控相機, 十分方便, 但呢部113唔得. 因為日本話晒都係一個根探蒂固的電子強國, 歐洲機的強項則是"手作仔"(?!), 機身+鏡頭等硬件生產就是強項, 所以機乎每一部相機或鏡頭都是由考手工匠做出來, 每一件都就是藝術品. 所以歐洲機的機動性能比不上日本機是預計之內的事情. 可能因為這個原因, 所以Leica在電子方面要"投靠"Panasonic, 目的就是要透過量產來打入低當次相機市場.
- 又因為是機動性能差, 所以白平衡表現有代改進. 同一場景拍了好幾張相片, 看相時我朋友問, 點解有D咁黃, 有D咁白, 我只能說因為歐洲機的機動性能不及電子強國日本機吧..... 所以如果要備免以上情況, 同一個環境最好先花半分鐘時間, set死個白平衡先影相吧.
- 移動對焦點要有耐性, 這情況出現在手動對焦上... 先說自動對焦, 如在構圖時想對焦的主角不是在畫面中心, 要按住"Delete/Focus"掣不放手約一秒, 才可以讓你移動對焦框, 這時你按上下左右移動對焦框, 那個對焦框移動了尚可以接受... 但在全手動對焦時, 會放大對焦點以輔助你對焦, 當然這個"放大輔助對焦"可以移動的, 但是龜速移動的(Oh my god!!)... 但我又心想, 買得Leica, 尤其是用全手動, 就是喜歡"慢活"的, 慢慢享受拍攝的樂趣, 如果使用者要講求快, 出job做婚攝等等, 改買日本相機吧... 所以這種慢活, 我個人是接受到的.
- 易誤觸轉盤, 這一點不難理解, 就因為是機身不大, 機上有4個轉盤, 收起來/拿出來時容易轉到轉盤, 帶來了少少不方便.
- 防手震這功能... sorry, 感覺好像幫助不太大, 我試了好幾張同一角度拍攝, 分別使用防手震及不使用來拍攝, 聞起相來真係分別不大, 但最其怪的是我set了腳架再拍, 也都是分別不大...天呀, 發生了什麼事?.... 所以我都是把防手震disable了.
- 唔好以為f1.7就大晒... 因為光圈是需要為近攝犠生的...最近對焦0.2m, set了f1.7的光圈, 但光圈會降到 f2.8, 這個情況eos-m的22mm定焦鏡來比較, 0.2m對焦時同樣是f2.0... , 但Leica 113要去到約80cm對焦才可以有2.0光圈; 而去到1.5m對焦時仍然只有f1.8, 對焦點去到2m時才有f1.7... 所以, Leica 113 如果要拍攝近距人像, 如1m以內, 只能以f2.0光圈做出景深; f1.7光圈的只能在遠距離對焦用到, 所以用來應付低光更適合(如夜景), f1.7用來拍2m以外的人像由於距離太遠, 得出的景深可能不是大淺(我用我C記5DII配支50mmf1.4比較).
- ISO1600的noise表現我本人都不太滿意. 所以頂晒隆用到800吧(可以set auto ISO 最大值為800). 始終是歐洲機, 不會好像日本機咁用高速的處理器來降噪(用處理器來降噪其實會失真的)
- 沒有B快門, 只有最長30秒快門.
- 只有1/2000秒快門, 日光日白影相, 隨時快門需要1/3000或以上, 1/2000s會經常令到入光量太大, 部機warning我張相會太光, 我要調細光圈去就佢.
評價:
-這部機我考慮了很久, 從我想買G7X開始考慮, 首先是想買G7X, G7X我試玩了無數次, 部機好用好方便, 好細部又一吋sensor; 但後來又出了LX100, 4/3sensor, 做出更好的景深, 那時又想反正G7X要$4500, LX100$7500, 多加$3000買了高層次一點的東西不太過份; 但又接著出了Leica D-Lux $10000, 那時又想$7500多加$2500可以有個Leica logo, 又多了一套Lightroom, 其實都抵買... 但想到了如果自己接受到用$10000去買"Made in Japan Leica", 為何不多出一點點買真Leica?! 於是多等了兩個月等到跌了價後再買水貨, $12000.
- 買機當日店員拿出來時, 我第一眼目光的注意著made in Germany這行字, 我心想, 終於買的Leica機不是Made in Japan了... 今次買的是真Leica.
- 這是本人的第三部Leica, 第一部是Leica V-Lux4(已放了), 第二部是Leica Typ 114(還健在), 以上兩部一直都是用Panasonic代工的Leica, 這一次就真是第一次用真Leica, ….整機感覺...高貴(心理作用?!)... (買了114再買113, 我是敗家仔.)
- 剛買了時, Leica 113跟很多我買過的很多相機一樣下場, 就是不能給老婆知道, 所以買的第一天都是在樓下會所試了一個小時才上樓回家.
- 現在有的是Leica 114( 24-400mm, 1"sensor, f2.8-4) 是部超強的吋勁長炮機, 可以打天涯. 如再加上這部Leica 113, 主打大光圈散景, 就大部份題材都可以做到了. 所以說兩部Leica可以攝盡天下. 我係時候可以計劃一個純Leica之旅行.
- 本人一直都用Eos-m的, 我的Eos-m都是定焦22mm f2.0, x1.6=35.2, 本人有變焦鏡, 又有定焦鏡, 但回想起來, 我一直主打定焦, 我冇玩變焦好耐啦!. 因為定焦鏡比變焦鏡更值得去玩. 所以一直以來本人的主打是擁有相等於35mm焦距的Eos-m, 現在Leica 113買入了, 23mm x1.5=34.5mm, 都約為35mm吧, 兩部機都是APS-C sensor, 理論上是同級數的, 所以我就找兩部機比較都不算過份....
1) 最初步的比較是室內拍微距, 兩部機同時拍毛毛公仔, 放大後兩者都可以清楚看到毛頭. 但感覺Eos-M在幾種不同的光線下(如光管光, LED光, 燈泡光之下)都比較鮮色的, 而Leica 113都是偏暗的. 至於那一部機更接近真實色,在幾種光線下各有不同, 有時覺得是Eos-M, 有時覺得是Leica113. 但有一點是肯定的, Leica 113在20cm對焦是光圈為2.8, 散景不夠Eos-m(20cm對焦時仍能全開f2.0). 所以微距拍攝的畫質, 極其只能說是相同, 但Auto白平衡Leica機此終不會比日本機優勝....
2) 下一步是街拍, 我剛去過了北區公園, 開始進入開花季節... 比較過好幾張, 結論就是覺得Eos-m比較上會覺得相片邊邊位的紫邊略為嚴重, 即使收細了光圈. 但同樣的相片如果用Leica 113拍照, 紫邊情況有改善, 即使f1.7時, 都幾乎看不到紫邊. 這次終於可以找到一個值口說服自己無買錯Leica 113了...
- 值不值得買? 很多時聽到師兄咁講: "到了同一個層次的機種上如果拍攝效果要提升多10%, 所需要的器材費用可能上了幾倍的價錢". 這是真的, 其原因有幾個, 1.技術新, 產量相對較少, 肯定貴 2.品牌效應(如Leica)或當次效應(C牌紅圈鏡, S牌Art鏡), 3. 研發及投入成本跟普通當次的差天共地, 4. 就係要咁貴, 吹咩?! 你賺到虛榮心之餘廠方都賺到你錢.... 而這一部Leica 113正正就是以幾倍價錢買10%質素提升的其中一個好例子... 我這樣說是否暗視Leica113不值呢個價呢?!
非也, 其一: Made in Germany, 人工費/研發費點計先?! 其二: 這支鏡頭是23mm f1.7的ASPH Leica鏡, 你試下單買一支咁既Leica鏡幾錢(23mm f2 ASPH - 最低約$11500)?! 其三: Lightroom送給你, 其四: 真Leica品牌, 萬鬆D蚊, 就真係搵唔到(呢個價錢其實是擁有真Leica的最低門欖了)... 所以這價錢其實是超值的, 影相過程其實是可以很享受的, 當然拍出來的效果是重要, 但過程都同樣重要, Leica113給我到拍攝過程的種感覺.
- 總結: Leica113不是一般相機, 不是日本牌子的這種感覺, 日本機買了後過兩年換款你就被out了(或者好似S牌A7系列無反咁一年內推出四個款, 仲密過出手機, 早買早享受果D跌價跌到佢喊)... Leica113是一件藝術作品, 值得永遠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