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拍MV
打從社交網站及短片分享網站的流行,不少人都愛上了舉機拍片。不過要拍出有如music video質素的影片,以往只能借助高階的Video Camera。但體積龐大的機身,加上數萬元的投資,並不是人人都負擔得起。隨著科技的發展,近年興起了另一種高質的拍攝器材:數碼單鏡反光相機(DSLR)。以Canon為例,可拍片的DSLR有7D、5D、60D等,機身配上一支紅圈鏡頭也只不過萬餘元,但拍出來的效果也接近專業級的Video Camera。
DSLR Video + Photo MV from Vision on Vimeo.
Video Camera vs DSLR
現時不少有拍片功能的DSLR都支援高清拍攝,出來的效果已經不錯,甚至可以媲美專業級Video Camera。不過,那並不等於DSLR可以取代Video Camera。首先現時的DSLR在拍片時尚未能如Video Camera般順滑地自動對焦,這樣就限制了拍攝途中變焦的可能性。
話雖如此,但為何DSLR拍片仍可日趨普及呢?因為DSLR有著比Video Camera更容易達成的優勢–淺景深!昔日要在Video Camera上做出淺景深的效果,便要在Video Camera前加裝接環,再套上菲林鏡頭,利用潛望鏡的原理來達成。大家已可以想像到這樣的配備,絕對是超大型又重磅的。
裝上接環的Video Camera體積比較龐大,機動性較低,也不便於攜帶。
其實最要命的優點,就是成本相對很低。DSLR既可拍照,又可拍片,成本效益已值回票價。加上體積又相對輕巧,要拍出味道來也變得輕鬆。那麼影片的質素呢?事實上Video Camera的壓縮較少,影片還原度較高,質素比DSLR要好。只是DSLR因為景深的便利,讓大家感覺上覺得畫面較漂亮而已。
至於何時應用Video Camera,何時用DSLR,那很視乎場合與對成品的要求。要長時間收音及拍攝動作快的畫面,當然會是Video Camera較方便。不過,若沒有以上的需要,只要好好計劃分鏡的處理,DSLR也可以是很好的拍攝伙伴。
有機就會拍?
雖說DSLR拍片效果好,但不懂應用的話出來仍是一團糟的。首先對於要拍攝的內容要預先設計,想好每一個鏡頭的處理,還要懂得指導主角的動作與視線。有需要的時候更要借助輔助器材,例如腳架、短路軌,甚至steady cam來強化拍攝效果。
M mode先決
更重要的一點就是要理解快門與光圈的操作,而且於拍攝時最好使用M mode手動模式及手動對焦。因為DSLR在拍片時使用自動對焦,因為相機自動對焦系統需要靠光暗的對比來找出對焦點,所以在對焦中拍攝會出現時光時暗的問題,如果使用自動測光,亦都可能因為環境光暗問題,如大背光等,便很易導致測光錯誤,這樣就浪費了捕捉可用畫面的時間,同時也多拍了無謂的畫面,增加了後製剪片的工作。
Billy & Felix @ Vision Produ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