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上一次發表拍攝心得分享都已經一段時間,繼發表了有關取景的心得,和在家中佈光的技巧文章後,今次我分享談一些概念上的東西,就是我在「婚紗攝影」的喜好和執著。我曾經很迷失,「究竟婚紗照片是拍來幹什麼的?」我問了很多有多年經驗的婚紗攝影師,但得不著一個肯定的答案,直到有一天,我和一位並非當 這行的朋友討論這個話題(事實上是我在吐糟),那朋友隨便說了句「也許是分享他們的故事吧」。我覺得這個方向不錯,與其漫無目的地穿著婚紗禮服四處擺擺 拍拍,不如切實去表達一些東西。從那時起,「回憶」就成了我拍婚紗照的一個重要題目,而拍攝手法上,我把這種作品歸類為「寫真」。
-分享那些故事.分享也成了故事-
對新人來說,即使拍攝就是為了分享出自己的故事,拍攝婚照那天都是很難忘的,也是故事的一部分,所以我喜歡記錄前前後後的些少畫面,除了增加相輯的故事性,也能給新人一個熱身,習慣在鏡頭前活動。
新郎為新娘子的打扮感到驚喜的情況時有發生,往往會產生有趣的畫面。
-故事源自回憶.回憶不容竄改-
每對新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也許是相識的茶室,常流連的街道,看日落的草地,甚至是初吻的地方。帶他們穿起婚紗和禮服重新踏足這些「聖地」,代表著他們開始故事新的一章。「要拍出那地方原來的模樣!」因為這是他們記憶的一部分。不會有一個無中生有的大背光,沒有45度角來的「探射燈」, 我們要的就只有回憶的味道,所以我會採用現場所有的光源。沒有了多餘燈具的負擔,我也能更靈活和快速的取景,新人也減少了對著大型器材的無形壓力,所以我 拍這種婚照時,甚少使用閃光燈或反光板。
-「我們常在這裡欣賞日落的海面」-
景物相片在我的相輯裡佔著重要的位置,因為這就是新人眼中所見的畫面,有時要重現他們腦海中的溫暖感確實不容易。那裡未必是什麼名景勝地,我可能會呆站在那裡,幻想一下當時的情況,再決定用什麼方式去拍,有時還要配合天氣,甚至等某一輛巴士經過,這些都是有趣而值得去花心機的。我拍的婚 紗照是「寫真式」,以一輯數十張為單位,就如故事書一樣,景物畫面會出現在每次轉移地點之後,就如新一章的序言一樣。也許新人已經對這些回憶中的地方很熟悉,但欣賞這輯寫真的親友卻未必對新人的故事如此了解,所以有了這些畫面,讀者就能更具體的投入到新人的故事情節當中。
-感覺會在細節中散發-
我喜歡對人物動作間的某部分作特寫,這樣能帶出簡潔的訊息,同行的腳步,緊扣的雙手都是相愛的證明。一雙新鞋子、珍貴的訂婚介子、新郎特地為新娘子找的頭飾設計等,我都喜歡記錄下來。特寫相片也能增加故事的感染力。
-由記憶所形成的抽象感-
此刻我不是拍廣告照片或器材測試照,鏡頭成像如何清晰銳利,衣服上的紋理如何具立體感,這些都不是新人所在意的,新人在意的是他們當時的感覺。「記憶」從不是清晰銳利的,應該是深刻得來帶點抽象,所以我從不避忌我的相片出現「鬆郁曚」的現象,反而,我喜歡失焦,甚至鏡頭跟著新人擺動,而且色彩也是我很注重的項目,在我的設定裡沒有「最佳膚色」或「準確白平衡」這回事,氣氛才是最重要。很多「保守派」的同行對我這個作法很有保留,反而大部分的「讚成票」是來 自客戶和不熟攝影的朋友。
-由心而發的笑容-
故事發展到締結婚姻的新一章,當然是一個美麗而快樂的故事,「笑容」就是最佳的演繹方法。但說實的,拍一天婚紗照片對大家的身體負擔確不小,在十小時裡去 要三個景點拍攝,不論在冷天還是熱天,婚紗和禮服這玩意也不可能是一種舒適服裝,要是還要求新人擺些高難度動作和模特兒式的「CHOK樣」,相信已是不人道的行為。所以我會建議新人輕鬆自在的遊玩、談話、互相取笑一下,甚至會在相輯的其中一節穿著便服,做回自己,這樣更能捕捉到精彩的畫面。我們不是專業模特兒,我們笑是需要一個「情緒」和「理由」的。
-復活蛋(Easter Egg)-
很多開發程式或遊戲的團隊都會在程式中加入統稱為「復活蛋/彩蛋(Easter Egg)」的有趣內容,對程式沒有任何影響,但就加添了一份幽默感。也許是怕悶,在相片加入一些趣味性的細節也是我的習慣。婚攝不是商用相片,大家也可以 自主地發揮自己的搞笑才能,也能令親友對相片留下深刻印象。
揀相時大家也覺得背景那位大叔的目光令相片變得哭笑不得。
在本來唯美的畫面裡,新郎決定「搞破壞」一下。
-總結-
在數碼攝影流行後,在製作技巧上已經比以前方便得多,客戶要求的已開始由「相片效果」改往「攝影概念」方面著重,一個攝影師是否有自己的一套,而那一套又 是否適合新人所想,這個問題已經越見重要。對客戶,我會建議他們多看看不同作品,數碼攝影已令婚攝行業變得多元和繁盛,上網也很方便,要找到合心意的只要肯花多點心機就可以;而對攝影愛好者,我也會推薦大家去建立自己的風格,令人記得自己的作品。
謝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