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充滿著選擇,沒有選擇的人生算是人生嗎?或許我們會用沒有自由來形容。
創作其實是一個選擇的過程,選用甚麼材料,選取甚麼顏色,選擇在何時何地發表等等。要令作品更完美,就要處理更多適當的選項,而且這些選項可以無限延伸,最常遇到的界限有兩者,一、是資源/金錢。二、是時間。
攝影對我來講也是一樣,同樣是一個選擇的過程,選擇那個環境,人物,天氣,光源,器材等等來作拍攝。而且選擇的過程並不止在於前期,在拍攝中和拍攝後,也有多不勝數的選項,每每一幅喜愛的影像就令我們花上一整天或更多時間,原因是要在影像的資料中選取最喜歡/合適的內容,而這個過程也可以是無止境的,簡單的如crop相,不同的構圖帶出不同的感覺或意思。
正因如此,我們總希望有更多資源和資料,在拍攝時捕捉下來,好讓將來運用。這也是當用raw來拍攝的時候與用jpeg時截然不同的原因。例如在一個背光的環境,如果我們用jpeg作記錄,很多時需要選擇用光位或用暗測光作拍攝,但用raw的話,因所記錄的數據沒有壓縮,可以選擇灰位測光拍攝,把光位暗位的數據盡量記錄下來,這樣就可以在後期處理時,把兩部分所需的影像選取出來。
同樣的例子,有些朋友或會把一樣的景物拍攝兩次,一次光位測光拍攝,一次暗位測光拍攝,這樣,光暗位的資料就盡都能記錄下來,但其限制在於所拍攝的景象不能有些微變動,而且後期處理所需時間較多。
所以,有選擇機會是重要的,有更多選擇機會可以使結果更完美。但實際情況是,更多的選擇機會也同時需要更多的技巧和知識配合,否則只會為自己加添煩惱。
相信拍攝了一段時間的朋友,也會發現在數碼單反中,有一選項為 AdobeRGB 和 sRGB 之分,它們究竟有何分別呢?若沒有基本顔色管理知識,可能對此不太認識。曾經有朋友告訴我,當使用 AdobeRGB 作拍攝後,發現人像皮膚顏色較 sRGB 為灰,所以日後也選擇用 sRGB 作人像拍攝。
但實情是,在顏色管理中,要把景物真實顏色,從拍攝,顯示,以致輸出 三個主要部分的顏色內容好好管理,要達致這樣要求並不是一件用易的事,這關乎於以上三個部分的色彩系統和標準。
簡單而言,世上有無限的顏色,可是大部分高質素的 CMOS 或 CCD,都只記錄約 AdobeRGB 的色域(如圖),而更可惜的是,一般顯示屏只能顯示大概為RGB顏色範圍的色域(如圖),而更更可惜的現實,就是一般印刷品,只會運用CMYK四色印刷(如圖)。
Adobe RGB (1998) Color Profile
Generic RGB Color Profile
CMYK Color Profile
所以,不是 AdobeRGB 所拍攝的膚色較灰,而是屏幕不能把相關顔色表達出來而產生了變化,反而其實它包含了豐富色彩資料,只要後期把適當的顏色選取出來便何,但要順帶一提,請先用調色器材(如圖)把顯示屏調致標準水平(沒有偏色),否則只會亂上加亂!
正如在電影Matrix內,奇洛(Neo)問先知:「如果你是先知,應該已經知道我會怎樣選擇,為何你還要問呢?」,先知便直接的回答:「你選擇甚麼其實並不是最重要,最重要的是要知道"為何"會這樣選擇。」
這番話給了一個很好的提醒,無論選擇 jpeg 拍攝又好,raw 又好,AdobeRGB 又好,sRGB 又好,最重要知道為何會這樣選擇!
最後,創作空間可能充斥著不同的限制,但思想空間卻不然,這也是 Free Will 的可貴。
這日,或許你和我也一樣,沒有選擇誰來當特首的權利,但你和我仍然可以選擇由小圈子代勞而自己甚麼也不作;又或者 選擇作出一些行動來表達自己,最重要的是知道為何自己會這樣選擇!
"The problem is choice" - The Matrix Reloaded(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