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 我在Facebook 看了某達人朋友轉發的幾幀相片, 那幾幀相片很有趣. 但吸引我的並不是出色的攝影技巧, 更不是捕捉準確之流的大師作品. 而是上面縱橫交錯的白線.
這些白線不禁令我想起學習攝影的開心時光, 更令我想起某香港著名討論區攝影版的名句:
“相都未知點影, 你買什麼單反, 學好構圖先啦!”
“構好個圖, 手機 都影到靚相!”
聰明的你也許笑而不語. 但久而久之, 沒有人說出來的時候, 構圖就被人描寫成為一門高深的學問, 有些人甚至乎對構圖執著, 以至可以說是迷信. 每當有人將相片分享到” 作品發表區” 後, 大家都用半吊子大師的口吻去說: "為什麼主體是放在相片中間, 而不是出現在畫面 三份之一的地方?"; 也有些人把水平傾側了就說是用了斜線構圖法等等. 這無疑帶給大家不少歡樂 …. 也緩和了嚴謹既評論氣氛.
在”一窩蜂文化”盛傳的香港 , 大家為了不落後於潮流, 而爭相購買各大小不同出版社的攝影書籍以增進自己知識. 當中良莠不齊, 差的的我們跳過不說; 有良心的, 都會列出不同的攝影例子, 由大師名作以至編者引用名作手法的範例. 按著這些”金科玉律” 就成了速食香港人既規條. 不是說有規條不好, 對某些人來說規條是很合用的. 但經歷殖民地時代的我, 受的是西方一套. 明白紳士是不需要別人強加規條 ... (微笑)
我的良師在某年第一堂的攝影課就給我解說了” Photography”的意思, 簡單來說就是”用光作工具而繪畫的畫”. 沒錯, “畫”才是我想說的重點. 回到那位達人的朋友. 我透過了達人認識了那位用線描繪出構圖的仁兄, 我們持的觀點相近, 但我沒那仁兄的美術底子, 獻醜不如藏拙. 但我仍想分享幾段我覺得有意義的對話 (當中稍有修改以方便閱讀), 希望大家明白我的用心...
我: “很多人都對構圖有份執著. 但我覺得用錯了方法和觀點.” … “構圖是根基. 但不是法則”
我: “實際技巧是應用; 構圖等等都是理論, 理論有助下次的應用, 環環緊扣”
仁兄: “我覺得明白西洋畫上既構圖既原理, 大多可以引用到攝影的構圖上, 攝影構圖可以說是西洋畫構圖原理的簡化版”
以上純屬吹水和分享, 你可以不同意, 但反正我就信了.
祝大家更上一層樓.
以下就是在Facebook 吸引我的橫直線, 多謝仁兄慷慨借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