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昌恒:每個人都是特別的,就像手指紋一樣,可能好相似但是不會一樣,今次由Noel Masaki攝影師分享在google map路上的攝影心得,就在這次的照片上,我看到有關日本東北宮城縣氣仙沼市等地沿海地區都遭受海嘯襲擊,我相信除了親身去現場外google map就是另一途徑去拍攝這地方.
題目1:你為甚麼對於"在google map的路上"這個計畫感到興趣?而你對於這個計畫以"攝影是否複製"為議題,你的觀點為何?
Noel Masaki:任何攝影的形式都值得嘗試,既然我在平常的拍攝上也有大量複製其他圖像的行為,自然也會對於純粹複製的「Google map攝影」產生興趣了。
不管是拍什麼都好,從現實世界複製實際存在的物體,讓它成為照片這件事,無論在拍攝時使用任何手法,我們也還是向這個世界拓印了它的內容物。因此對於攝影是複製的論點,本質上我是贊成的。
題目2:大家在google map上街拍,有遇上什麼難題嗎?
Noel Masaki:由於Google街景拍攝時的鏡頭位置和焦距大概是固定的,於是翻拍時也受限在它所拍攝的範圍內。另外,除非更新地圖,否則既存的Google街景照也是固定的─無論是人、物、光或影都是,這比起在街上翻拍其他圖像時,條件上是受限的,會產生與實際在街頭時有出入的部分。但問題也僅此而已。
台北-萬華
日本-大阪府難波
題目3:在google路上拍下的照片跟實際街拍的照片,在後製上你會有不一樣的處理嗎?
Noel Masaki:當進行後製時,我都會把照片重新再用眼睛「拍攝」一次,因為處理照片這個行為本身,就像是第二次的攝影一樣。因此,每一張照片大概都有多多少少不同的處理方式吧。不過大方向而言是相同的,而我也不會避諱摩爾紋之類的雜訊出現,因為那正是對著螢幕翻拍所自然出現的結果,可以視為走在「Google的路上」最好的證明。
題目4:在彩色的google map中,大家為什麼很多時用黑白去表達。
Noel Masaki:我本來就對於黑白照片有無可救藥的愛好,這並不是代表我不喜歡彩色照片。彩色很好,只是我自然地就會想拍下黑白的照片。在平常的街頭是如此,在螢幕前進行拍攝時也是一樣的。
日本-札幌
日本-宮城縣南三陸町
日本-宮城縣氣仙沼市
波蘭-華沙
題目5:在過程中大家都有一段時間停頓了,什麼事令你再次繼續,同時大家認為會有結束的期限嗎。
Noel Masaki:我從來沒有想過這個計劃會不會有結束的一天,本身不太去思考未來不確定的問題,只要現在還在拍攝就好了。但無論如何,實際走在街頭上才更有真實感,拿著相機的人,終究是要回到現實的,那樣的街頭才是我所應該在的地方。
題目6:執行拍攝"google map"之間,是否影響著你日後的攝影眼?
Noel Masaki:在Google街景照片的範圍限制內,它等於是把現實世界按了暫停,讓我可以慢慢思考,或是讓我的身體感官跟街上的一切事物慢慢地磨合,所以會折射般地影響到在街上拍照的步調跟反應,也會增幅在現實中拍攝的欲望。
烏克蘭-基輔
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
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
個人感想
Noel Masaki:Google map街頭攝影的實驗對我而言,可以比喻成讓我得以到達未竟或不能竟之地的一雙腳。舉例而言,我的第一張照片就選在台北萬華街和三水街口,那是比新宿歌舞伎町帶著更危險的氣味的地方,現實當中,我想目前還很難舉起相機,成功地拍下引起我欲望的瞬間,但是在Google街景上拍攝就不成問題了。簡單地說,可以作為我踏入那個地方之前,如同探路一般的先行程序。
而且在Google map與現實街景中的條件差異,也讓我找到了互相歸零的好工具,在任何一邊拍到欲望飽和而消退之際,我就能切換到另一邊繼續拍攝。
雖說在google map翻攝的行為是一種實驗,但它所檢証出的結果,我只能用身體感受得到,並沒有辦法有條理地整理出理論,而用文字表達出來。不過,它會融化並沉入我感官的每一部分,對於我這樣的人而言,或許可以說是本質上的變化,這樣就足夠了。
韓國-首爾
個人資料
Noel Masaki,1983年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