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olta MC/MD 鏡頭

說起Minolta, 新一代的攝影師朋友可能了解不多, 小弟初台單反是SONY的A300, 當時大家還記得被收購的Minolta, 大量的萬能達鏡頭用在SONY 機身上, 這樣我便從萬能達自動鏡頭, 到玩回MC/MD鏡頭, 而兩者間我更喜愛MD系列由其最後期的那版本。無他, 用在數碼機身上, 較新型鍍膜的MD系列整體成像有著巨大的優勢, 接近強勁的光學表現, 亦擁有玻璃鏡片強勁的立體感。不少70-80 年代的菲林鏡頭比現時推出的新鏡有更出色的光學表現。

時平我們所說的MC/MD鏡頭擁有眾多版本, 以下為各位一一介紹:

Minolta MC W.ROKKOR 分3代(MC I, MC II, MC X), 於60年代尾到70代尾生產, 部份MC鏡頭於80年還有生產, 部份鏡頭非常有名, 如廣為人知的漫步者 MC W. ROKKOR 35mm F1.8 HH, MC I II 主要為黑白菲林設計, 後期的MC ROKKOR-X 改進鍍膜進入彩色年代, 為MD鏡頭的前身。MC/MD 鏡身文字亦看出銷告地區: MD Rokkor-X(黃色X字) 為北美地區出售之鏡頭, MD Rokkor-X(白色X字)為歐洲地區出售之鏡頭, MD ROKKOR 無X字為亞洲地區出售之鏡頭, 所有版本都是made in Japan且相同用料, 所以不存在部份人士所講不同顏色X字質素有分別之說。

早期AR II鏡頭, 只作參考, 小弟就不作解釋了

dcf-travel-img-22074

 

MC I ,生產於60年代中~60年尾

dcf-travel-img-22075

 

MC II, 改進了對焦環設計, 白色光圈環

生產於60年代尾~70年初

dcf-travel-img-22076

 

MC III/X, 改用plastic ring 對焦環設計, 光圈環跟鏡身一樣黑色, 由此代開始鍍膜開始跟據彩色菲林作出優化。產於70年代中到70年代尾, 部份到80年初仍有生產。

dcf-travel-img-22077

 

MD I, 對MC-X作輕量化, 全鏡身黑色

產於1977年, 最短命的 Minolta 系, 列1978年被MD II設計所取代

dcf-travel-img-22078

 

MD II, minolta 重大變革的一系列鏡頭, 大幅度輕量化, 三代MD鏡頭中體積最少的系列, 改用49mm 口徑(如果看到有ROKKOR字樣的49mm 口徑MD鏡頭一定就是MD II), 部份鏡頭組件用上塑膠材料(對焦環所屬的對焦組), 部份鏡頭前鏡組更變為一體式設計(將整組前鏡組封死無法拆除), 以致損壞/入塵無法維修。 有人說此代起minolta 走上膠路(鏡身、鏡片漸漸地變為塑膠)。因為光學成像出色且價錢相宜, 成身最最最普及的minolta 鏡頭。

dcf-travel-img-22079

 

MD III , 無ROKKOR 字樣的最後期版本為小弟最喜歡的系列, 最新型的鍍膜使抗耀光、紫邊、色散等表現出色, 甚至比後來的minolta AF鏡頭還要好得多, 新增F22最小光圈和光環鎖, 遮光罩用上clip-in 新設計, 而且鏡身外觀討好, 令人愛不惜手。 現時MD III系列鏡頭可謂一鏡難求, 部份有名的MD鏡頭絕跡於全球拍賣網, 24mm VFC, 28mm F2, 35mm F1.8, 35mm Shiftca, 85mm Varisoft, 135mm F2, etc....而當中135mm F2更是珍品中的珍品, 因為就只有MD III一個版本....

dcf-travel-img-22080

 

MC/MD Celtic 系列

平價版鏡頭, 以次一級材料制作, 售價相宜, 但銷量並不多

e.g. MD28mm Celtic, 135mm Celtic

 

簡單介紹到此, 下一篇文章再帶大家看看MC/MD鏡頭能拍出怎樣的照片。

MD 28-70mm F/3.5-4.8 配A7 拍出的作品

@jpg 無後制

dcf-travel-img-22081

 

 

分享感想
Kenny Leung 的其它文章
Minolta MC/MD 鏡頭 Kenny Leung 說起Minolta, 新一代的攝影師朋友可能了解不多, 小弟初台單反是SONY的A300, 當時大家還記得被收購的Minolta, 大量的萬能達鏡頭用在SONY 機身上, 這樣我便從萬能達自動鏡頭, 到玩回MC/MD鏡頭, 而兩者間我更喜愛MD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