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中環夜攝啟示錄

轉眼間,又一年。去年五月,受旅遊發展局的「舊城中環」所啟發,試辦了一次上中環夜攝活動。當時參加者反應不俗,今年捲土重來。雖說是重辦,比去年無中生有來得輕鬆,但為求有所改善,備課仍是少不了。過程中,除了翻看去年同學們的精彩作品之外,亦重溫了自己為此活動而寫的,對自己評閱同學作品準則有着重要影響的一篇總結。僅將原文略為修改,在此分享。

dcf-travel-img-31397


看着同學們提交的「夜。上中環」習作,驚喜一浪接一浪又一浪再一浪。喜,當然是因為同學拍得好;驚,亦是因為同學拍得好,擔心再沒甚麼可以教。

經歷一番驚濤駭浪,冷靜下來,決定稍為改變「光影課室」的貼堂準則。(注:「光影課室」是為展示攝影班同學作品而設的 Facebook 專頁,亦即同學作品的貼堂區。) 大致而言,新準則沒那麼計較技術上的失誤,更多著眼於作品的取材與創意。於是,在《夜。上環》和《夜。中環》兩個貼堂相簿中,不難看出有些習作存在着較明顯的技術瑕疵,例如影像太暗,主體不夠突出;色彩太濃或不自然,水平傾斜;也有對焦不準,持機不穩而導至影像模糊等等。

dcf-travel-img-31393
攝影:Daniel Liu

事實上,像這樣的攝影班,參加者技術水平的跨度可以很大。部份同學影齡尚淺,某些技術掌握不好正常不過,不可要求過高。明暗色彩的不完美,亦可以輕易PS解決 (若懂的話),「大師」作品的原始檔,很多時都不外如是。至於非刻意的鬆郁朦,當明白到現場光線條件的苛刻,亦會體諒。凡此總總的考慮,都是降低技術門檻的理由。所謂瑕不掩瑜,照片中諸如上述的技術瑕疵,不應成為我們欣賞作品優點的障礙;這就如我們不介意 YouTube 影片畫質音效強差人意,也樂於使用流動電話上網欣賞經典名曲一樣。「光影課室」作為互相交流學習的平台,多提供機會讓同學欣賞作品的優點,比隱藏缺點更重要。而這正是降低技術評分比例的主要原因。

dcf-travel-img-31396
攝影:Irene Yu

至於提高取材創意方面的評分比例,理由更加明顯、更充份。若然大家都有加入某些 Facebook 攝影群組的話,經歷一段日子,不難察覺到一個現像:太多的抄襲,太少的創新;太多的重複,太少的個性;太多的堆砌,太少的感覺。攝影,是這樣的嗎?

dcf-travel-img-31394
攝影:King Tsang

並不是主張特立獨行扮高深,而是覺得要回到根本。光圏、快門、焦距、景深、ISO ……,快者一兩年,慢者兩三年,三四年,即使不是透徹了解,亦可基本掌握;各類器材,無論是買、借,還是租,總之到手之後,多拍幾回,便可以靈活運用,效果有時更是立竿見影。唯獨是「攝影眼」,才是無時無刻都要學習磨練的根本攝影技能。何謂攝影眼?不就是取材與創意的有機整合。「攝影眼」並非一種特殊感官,而是拍攝者以其對攝影的認知,透過觀察、選擇、整理,配合對景物的感受與想像,而最後體現於作品的攝影功底。值得留意的是,當中的觀察、選擇、感受和想像的能力,都會隨着拍攝者對攝影的認知而改變,而最可怕的 ── 重複:是最可怕的 ── 是很多時會隨着攝影技術的增長而褪減!── 再重複:是褪減!

dcf-travel-img-31395
攝影:Delphine Yu

要理解認知增長與感官退化的反比關係,不妨看看小朋友的畫作。未學畫畫之前,小朋友所畫的圖畫都沒技巧可言,然而卻是天真、率直,充滿想像。但隨着教學不得其法的家長或導師,以成年人的觀點指指點點,反覆指出這裡不應,那裡不是,小朋友寶貴的天賦便迅即被埋沒。難得發現世間上有種東西叫攝影,能重現我們封存已久的內在天賦,若然還要因為拘泥於各種技術的枝節而不給予重生機會,太不近人情了!

dcf-travel-img-31392
攝影:Shirley Yuen

成年人日常生活難免繁瑣,學習能力接近登峰造極,就如現代版搶包山健兒身上掛的布袋,即使能搶到更多的包,也裝不了更多;懂得擇高分而搶,才是致勝之道。至此,相信不用再嘮嘮叨叨,大家也知道在筆者心目中,取材與創意是屬於高分包了。除此之外,還有哪些方面是攝影技能的高分包呢?還是留給大家思考討論,加以發揮吧!


相關文章 -
太平山街@實景與回憶
色光燈影裡的夜中環

攝光寫影 -
www.facebook.com/pageposer

 

分享感想
  • Junemui @2018-06-03 08:51:26
    這是私人的回應
攝光寫影 的其它文章
生意淡薄,忽然好學【兼讀荷攝。二、平亂有道】 攝光寫影 .8 月 30 日 前回提及,康樂公園的荷塘相當細小。然而別小覷規模丁點,荷攝常遇的不利因素卻是一應俱全。何謂不利因素?各花入各眼,各人心目中的不利因素未必相同,對小弟而言,主要歸類為二:一、雜亂;二、不配。雜亂不用多... (繼續閱讀)
生意淡薄,忽然好學【兼讀荷攝。一、地點 & 器材】 攝光寫影 .8 月 9 日 既曰兼讀,荷塘選擇不論好醜,只求就手。粉嶺康樂公園本來就是個小型公園;公園細,荷塘更細,康樂味濃,每天早上拍攝時段,都有幾位年長女士在亭中邊閒談邊晨運 (唔想用大媽一詞,感覺略帶貶意)。「面面髪梳,梳... (繼續閱讀)
生意淡薄,忽然好學【兼讀荷攝。序】 攝光寫影 北上成風,本地掏空。自從 COVID 疫情過後,不同行業的生態都有明顯變化,小弟的理論網課首當其衝,遭遇斷崖式下滑。有見生意淡薄,又不懂賭搏,而屋企附近就有間 IVDC,於是的起心肝扮好學,揀了個 ERB (Employe... (繼續閱讀)
編輯推薦
新田舊塘。綠葉紅荷 攝光寫影 曾幾荷時,小弟拍荷首選新田荷塘,喜歡那份自然質樸。但自從幾年前池塘經歷颱風山竹一役,以及旁邊加建了一些水利工程之後,新田夏荷的狀態明顯一年不如一年。本以為這裡的荷花從此一蹶不振,沒料到今年夏天,竟然... (繼續閱讀)
首頁推介
城荷體統 攝光寫影 六月初的某天,下午一時,驕陽似火。 站在城門谷公園最底層池塘的旁邊,彷彿感覺到有人正在用蒸汽熨斗熨衣服;又濕又熱的氣息,瀰漫四周。一時手癢,拿出機背屏幕取景器,嘗試用那放大鏡聚焦陽光,看看能否燒着地... (繼續閱讀)
首頁推介
天賜塱原。早餐 A 攝光寫影 只是去年,望中猶記,噏耷荷花路 …… 近幾年,香港境內荷塘的狀態每況愈下,好幾處曾經的風姿卓約,花開變得千瘡百孔,慘不忍暏。承接去年頽勢,本以為今年難寄厚望,沒料到天賜塱原,為本地荷花挽回不少聲譽。... (繼續閱讀)
首頁推介
從法則到原則 ( 四、探美尋源 ) 攝光寫影 前面三回,分別介紹了甚麼是美學原則、美學原則的常見版本,以及美學原則超越視覺的特性。為免流於齋講天下無敵,本回分享一些應用心得。 心得不多,必不可少的當然是搞清楚美學原則的各個項目所指為何。但正如在... (繼續閱讀)
編輯推薦
深水埗。再定義 攝光寫影 「可以先由你建議想拍的題材造型,我儘量配合。」 把自己說得萬能一般,甚麼造型風格也可以信手拈來,實情是因為與 Joey 未曾合作,無從建議。沒多久,便收到傳來的兩幅參考樣板。第一幅,黑白相,似是在中環舊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