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拍的照片不夠美?@ 草根散記

為何自己拍的照片總不及人家拍的美?相信為數不少的攝影愛好者,都曾經提出類似的問題。可能的答案肯定不少,不同的人,不同的攝影造詣、拍攝不同的題材,都會有不同的原因。但若然要數當中最大可能、最普遍的原因,應該離不開審美能力的高低。只要稍為分析一下攝影作品的產生過程,便可知此說合理。先說明一點,以下的討論暫時撇開主觀性極高的攝影創作,例如觀念攝影,因為那類作品的美,可能超出常人可以理解的範圍。

一般而言,攝影作品的產生過程大致可以分為選景、取景、拍攝、後製四大步驟。受某景物觸動或啟發,決定進行拍攝,是為選景。於選定的景物中,透過相機的觀景器框選當中的某部份,是為取景。根據景物的特點,選定光圏、快門、感光度,以至其他的攝影參數,配合特定的拍攝技巧 (例如燈光佈置、重曝、搖鏡等等),按動相機快門進行曝光,記錄影像,是為拍攝。將拍攝得來的原影像,作出各式各樣的編修更改,以達至所要求的效果,是為後製。

dcf-travel-img-45018
能否於某個場景之中發現美?

而貫串於整個相片產生過程之中,影響到作品能否呈現美感的重要因素,離不開作者於各大步驟中的處理能力。簡單劃分,其實就只三項:審美眼光、器材操作、編修技巧。懂得判斷甚麼是美甚麼是不美,是為具備審美眼光。器材操作則關乎諸如選用焦距、曝光設定、對焦控制等等的運用是否純熟。至於編修技巧,當然是指後期製作的能力。

dcf-travel-img-45019
能否以特定的拍攝方式,呈現場景中的美?

再進一步思考三大技能於四大步驟之中所擔當的角色,不難看出,審美眼光在整個相片產生過程之中,不但介入最多,而且地位超然。首先,四大步驟之中,選景、取景、後製,三項都與審美直接相關。餘下來的拍攝,表面看只是純粹技術操作,其實過程中各種設定的選擇,同樣以配合作品的審美判斷為依歸。由此可見,照片能否拍得美,審美功力之高低,至為關鍵。

dcf-travel-img-45020
能否透過後期製作,進一步強化美的呈現?

分析至此,本文標題的答案已是呼之欲出。不妨一問:我們對美的認識有多少?在學習攝影的過程中,研習審美的時間,與探求其他攝影相關知識資訊的時間,比例又是多少?準確的數值難以量度,然而類似以下的例子,應該相當普遍:十年「影齡」,用過 (借用也算數,不必全權擁有) 的相機三四個、鏡頭十來枝;不同牌子型號互相比較不下數十遍;實拍出動次數起碼幾百,總時數肯定過千 ……。資源委實花了不少,然而當中有多少是投放於美術鑽研之上?

攝影是一種普及的藝術,可能是除了襯衫扮靚佈置家居以外最普及的藝術。既是普及,就不能對參與其中的人有太多的要求。然而當某時某日,忽然有意識地反躬自問為何拍的照片不夠美,那麼,對審美能力的自我要求,也應當同步提升一點點了吧?

 

相關文章 -
蒙古烤肉 @ 草根散記
意境堆砌 @ 草根散記
攝影。感染。羅大佑 @ 草根散記
構?還是不構? @ 草根散記
葉公好龍習攝心態 @ 草根散記
流水落花 scene 去也 @ 草根散記
進退之間 @ 草根散記
選擇困難 @ 草根散記
擁有畫筆便成畫家 @ 草根散記
構圖八達通 @ 草根散記
草根散記 @ 2020/12


攝光寫影 -
www.pageposer.com.hk
www.facebook.com/pageposer

 

分享感想
攝光寫影 的其它文章
上善若水,北區有園 ─ 中式畫意 攝光寫影 .1 月 20 日 冬春交替(1),頂白跟紅(2);上善若水(3),北區有園(4)。 【注釋】 1、冬末春初之時。 2、冬末紅葉,以及諸如梅、桃、櫻、李等冬春名花,即使色彩濃淡不同,色相略有差異,但基本上都是非紅即白;頂白跟紅,意指這... (繼續閱讀)
遙知不是雪 ─ 嘉道理白梅 攝光寫影 .1 月 13 日 「遙知不是雪,唯有暗香來。」每次拍攝白梅,都會想起這王安石的詠梅詩句。然而即使遠望枝頭點點亮白,即使嗅不到暗香,也絕不會聯想到是雪,因為這裡是香港,降雪記錄絕無僅有。 每年農曆年前後,嘉道理農場都... (繼續閱讀)
厭惡其煩,再談曝光 ( 五、入射光與反射光 ) 攝光寫影 .1 月 2 日 再談曝光,轉眼來到第四篇。之前四篇,討論內容都關乎曝光理論,雖不算深入,卻都是基礎。然而世事奇妙,愈基礎的東西,予人的感覺愈離地。為免堅離地,本篇整合前文的理論基礎,送上些貼地實用的東西。 考慮以下... (繼續閱讀)
編輯推薦
不似大棠,勝似大棠 – 荔公紅葉 攝光寫影 .12 月 27 日 每年聖誕前後,是否有人頂白不得而知,跟紅,就一定有,因為這是追紅拍葉的時節。 論拍攝紅葉熱點,外地不計,本港聖地非元朗大棠莫屬,那裡有全港最具規模的楓香林,每年都吸引大量的追楓人士,當中或可找到小弟... (繼續閱讀)
編輯推薦
厭惡其煩,再談曝光 ( 四、18% 反射率 ) 攝光寫影 上回的一堆文字 ( 三、中間灰 ) ,只說明了選擇中間灰作為「正確曝光」標準的理由。並沒有從物理上定義中間灰有幾灰。相比灰姑娘的灰,中間灰是深?還是淺? 關於中間灰的標準,曾聽過不少傳言。其中一種說法是和... (繼續閱讀)
首頁推介 編輯推薦
練攝影,練影花 – 港系花攝 攝光寫影 經常聽到人們說學攝影、學影相,但不知怎的,練攝影、練影相,聽起來感覺就是怪怪的。或者有人會反駁:唔係喎,好多時都有前輩師兄話,影多啲就得架喇。持這論點的人,肯定不知道「影得多」與「練得多」的分別。單... (繼續閱讀)
編輯推薦
厭惡其煩,再談曝光 ( 三、中間灰 ) 攝光寫影 前文提到,若以某光圏、快門、ISO 設定組合拍攝,拍得到中間灰色的亮度結果,為之正確曝光。接下來要討論的,當然就是中間灰。 中間灰,英文 middle grey,又稱中性灰。這個世界不是非黑即白,介乎純黑與純白之間... (繼續閱讀)
編輯推薦
厭惡其煩,再談曝光 ( 二、EV 曝光值 ) 攝光寫影 接續上一回,今次講 EV。曝光一詞有多種解讀,EV 也不惶多讓,可能更混亂。 EV,曝光值,英文 Exposure Value 的縮寫。這傢伙本來有清晰明確的定義,算式表示如下:      EV = log₂(N²/t) 其中 N 是光圈(f...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