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點幾。三門仔。兩個鐘

早上見天色不錯,決定下午盡早出發,以便有充裕的時間拍攝。然而經過一輪不知所謂的擾擾攘攘,動身出門已是時候不早,結果四點多鐘才抵達大埔三門仔。

落小巴,走幾步,放眼一望,已禁不住暗罵自己一句:整乜搞到咁晏?太陽快要落山了!再前行,轉個彎,看見大街旁邊影着斜陽的平房村舍,又罵一句。繼續前行,邊取出相機邊自我埋怨,一路吟吟噚噚,不知就裡的人,肯定以為是精神失常。

dcf-travel-img-46505

可能是因為小弟為人老土,對那些簡單質樸,浮誇雕飾匱乏的人文景觀,總有着莫名其妙的偏愛。亦因如此,多年前曾有一段時期,不惜舟車勞頓多次往返拍攝大澳。後來遷住馬鞍山,因利乘便,烏溪沙加上旁邊的渡頭灣村,又拍上了好幾年。三門仔村的景致,毫無疑問屬於小弟杯茶,加上斜陽夕照,光影之美可期,所以才會自責不早點出門,而今落得個遲來等運到。

幸而失常只是表像,實質理智尚存,明白此時此刻,自怨無謂,拍攝最實際,連忙收拾心情,嗱嗱臨開工。隨便的走到海旁,朝着太陽方向,半逆光按了幾下快門。嘿!真箇是靈丹妙藥,之前停不住的自怨自艾,戞然而止。心想:至少有功課交了!稍為整頓行裝器材,便徑自走進村內,開始一段不枉此行的兩小時拍攝歷程。

dcf-travel-img-46506

dcf-travel-img-46507

就如「世界盃」那樣,公佈最佳球員無須等待決賽戰果,單是「三門仔漁民新村居民協會」對出的半開放式長廊,便足以確立不枉此行的評價。光影、質感、內容、氣氛,無一或缺。若問小弟為何喜愛這類題材,答案正在於「豐富」二字。場景中數不清的細節,足以讓人想像出無盡的故事。更何況優勢不止於此,穿過棚屋走到海邊渡頭,看近處悠閒的漁民作業,瞧遠方耀目的海光山影。隨後又走到「協會」對面一個疑似舞台的建築物,藉斜陽中的枱椅擺設,堆砌幾幅光影小品。

dcf-travel-img-46508

dcf-travel-img-46509

dcf-travel-img-46510

dcf-travel-img-46511

dcf-travel-img-46512

dcf-travel-img-46513

拍過了上述的一段,太陽已快要落到遠山的背後。雖然村屋上層的陽台,依然金碧輝煌,下層的門牆,卻只印着暗淡的餘輝。陰影處,各式的「衣食住行」默不作聲,落寞地反映着晴空的蔚藍。照片中空無一人,只記錄了時光的流逝。

dcf-travel-img-46514

太陽終歸下山了,天空的餘輝,水面的倒映,淡淡的紅,淡淡的藍,讓漂浮的小艇得享淡淡的溫柔。岸上的村舍、通道的雜物、路邊的空地,靜默地等待夜幕低垂。不知道屋旁的大樹,曾經欣賞過多少遍這樣的美景,才會長到現時這麼高?

dcf-travel-img-46515

dcf-travel-img-46516

dcf-travel-img-46517

dcf-travel-img-46518

dcf-travel-img-46519

回到「居民協會」對面的「舞台」,先前拍攝過,放在台上的一張摺椅,位置沒變,只換上了紫紅色的背景。走到台邊,倚欄眺望,細賞漸濃暮色中的色光變化;村戶陸陸續續地亮起了燈光 ……。

dcf-travel-img-46520

dcf-travel-img-46521

dcf-travel-img-46522

從地理位置看,三門仔位處吐露港的中央,背靠船灣淡水湖,左、前、右方分別與馬鞍山、大學和大埔遙遙相對,這格局,真的有點像個舞台,而且是個多面台。從生活方式看,相比高樓住宅的家家戶戶以大門劃界,這裡的居住環境是半開放式,日常生活既不着意掩飾,也不刻意迴避遊人的目光,彷彿上演着一齣不知何時才會完結的舞台劇,劇目的名稱,大概就是《悠然自得》吧。

dcf-travel-img-46523

人們常用夜幕低垂來描述從黃昏到入夜的時段,此刻站在三門仔這「舞台」之上,環顧四周,特別感覺到這形容的貼切。因為這「舞台」是開放式的,帷幔就是天幕,只等待明天太陽再度升起,這漁村又會上演新的一幕。


相關文章 -

大澳小品。詩意水鄉
十年攝事幾番新 @ 草根散記


攝光寫影 -
www.pageposer.com.hk
www.facebook.com/pageposer

 

分享感想
攝光寫影 的其它文章
從法則到原則 ( 三、色光形意 ) 攝光寫影 .1 日前 前文介紹過美學原則幾個常見版本,並列出當中包含的項目。按常理,接下來應該解釋項目細節。然而相關論述網上多的是,讀者只要隨便搜尋便可找到一大堆,反而應用方面的討論,卻是絕無僅有,有見及此,先談應用。 ... (繼續閱讀)
從法則到原則 ( 二、美學原則 ) 攝光寫影 .4 月 19 日 超然物外!上回簡單介紹過形式美,並以節奏為例,展示形式美獨立於具體事物而存在的特質。此外,亦提到除了節奏之外,合資格稱得上形式美的,還有好幾種東西,而且眾說紛紜,不同派別會有不同的選擇。然而選擇雖異... (繼續閱讀)
編輯推薦
從法則到原則 ( 一、形式美 ) 攝光寫影 .4 月 9 日 談構圖,小弟總是對坊間流行的幾招構圖法則,表示不以為然,有時更會狠批一番。然而靜心反思,這並不公平,因為錯不在法則。 認識某事某物,從簡到繁,逐步了解,是正常程序。例如中小學教科書,電子都被形容為... (繼續閱讀)
編輯推薦
廣褔英雄頌 攝光寫影 一橋兩端,木棉三數;千百英雄,福田廣種。 從吐露港公路北上,左轉支路接大埔道,便進入了大埔市中心的邊陲地帶,就在廣福邨對開,一道行人天橋橫跨公路飛架,橋的兩端,各有幾株高大的木棉樹,碩大火紅的木棉... (繼續閱讀)
光色形物。用光小記 攝光寫影 畫素描,碳筆怎用?揀選適當硬度的碳筆,用鉛筆刨或刀片,削出筆芯就可以。畫水彩,畫筆怎用?揀選適當大小的畫筆,醮上顏料加點水,塗上畫紙便OK。拍照片,光線怎用?揀選適當的光線 ……。這個似乎並不那麼容易... (繼續閱讀)
編輯推薦
蘋果。AI。扮國畫 攝光寫影 蘋果、AI、國畫,看似風馬牛不相及,卻有助說明如何以攝影作品呈現「中式詩情畫意」。 過年之前,小弟撰寫拙文《上善若水,北區有園 ─ 中式畫意》,不知有心還是無意,標題只提畫意,略去詩情,結果就是講一半唔... (繼續閱讀)
編輯推薦
幽谷仙鐘。依乎天理 攝光寫影 十八比六,當中可有玄機? 拍攝照片,小弟偏愛使用橫幅,這可能與多對電腦屏幕有關。然而日前於沙田坳十二笏拍攝吊鐘花,選出交差的二十四幅功課之中,直幅數量是十八,橫的卻只是六。到底是甚麼特殊因素,至使... (繼續閱讀)
編輯推薦
加減乘除。港系花攝 攝光寫影 一語中的! 没料到最能表現港系花攝技藝精髓的一句,竟是由她道來。 她,是茱莉亞·羅拔絲。沒錯,就是電影《風月俏佳人》裡面那位 pretty woman,後來憑演出《伊人當自強》奪得奧斯卡女主角奬的著名演員 Julia ...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