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料重手、f/1.8 成像有驚喜
有一定攝影年資的用家應該都清楚,大多數鏡頭通常都要略為收細 1-2 級光圈,才可展現出最高的質素。而到底 Sigma 這支 18-35mm f/1.8 DC HSM | Art 的最大 f/1.8 光圈是否空有規格上的數字,而全開下只有平平的表現?Sigma 方面顯然不希望以上情況發生,因為在 18-35mm f/1.8 DC HSM | Art 身上,我們便可見鏡頭十足的用料,於 12 組 17 片的結構中,便包括有 4 片雙面非球面鏡與 5 片 SLD 超低色散合共 9 片特殊鏡片。細看測試,可見廠方的功夫並沒有白費,不只全開 f1.8 下成像已有相當水準,色散在多片超低色散幫助下亦得到良好的控制。大光圈下,鏡頭出現四角失光可以諒解,當中情況只要略收 1 級光圈已可改善,而值得一讚是,鏡頭在對抗眩光亦有不錯的表現,就算是晚上面向街燈的直射亦只是出現輕微光斑,以一支光學設計如此複雜的變焦來說,算是難得。
![]() |
![]() |
鏡頭採用 12 組 17 片的結構,當中包括有 4 片雙面非球面鏡與 5 片 SLD 超低色散鏡片。 |
![]() |
鏡頭的 MTF 圖表。 |
鏡頭暗角測試(18mm)
![]() |
![]() |
f/1.8 | f/2.0 |
![]() |
![]() |
f/2.8 | f/4.0 |
鏡頭暗角測試(35mm)
![]() |
![]() |
f/1.8 | f/2.0 |
![]() |
![]() |
f/2.8 | f/4.0 |
色差測試
![]() |
ISO 100、f/1.8 [ Ori ] |
焦外成像測試(35mm)
![]() |
f/1.8 |
逆光拍攝測試
![]() |
f/1.8 |
鏡頭變形測試
![]() |
18mm |
![]() |
35mm |
近攝能力測試(0.28m 最近對焦)
![]() |
f/2.0 |
拍攝樣本(Canon EOS 60D、Raw 以 DPP 直轉 JPEG 拍攝)
![]() |
![]() |
ISO 200、f/1.8、1/125s | ISO 500、f/1.8、1/40s |
![]() |
![]() |
ISO 100、f/1.8、1/125s | ISO 100、f/1.8、1/160s |
![]() |
![]() |
ISO 400、f/1.8、1/40s | ISO 100、f/1.8、1/640s |
更多 Sigma 18-35mm f/1.8 DC HSM | Art 樣本相片:
http://www.dcfever.com/lens/viewsamples.php?set=982
總結
Sigma 18-35mm f/1.8 DC HSM | Art 的推出,某程度可說是滿足了用家多年來既想有大光圈、又要求有變焦鏡方便的渴望,經過一輪測試,亦足以證明鏡頭質素上有能力一次取代多支定焦。對於近年越戰越勇的 Sigma,個人便期待一支如此規格的標準鏡出現於全片幅,不過代價當然或許是,鏡身重量再一次倍升吧。
Sigma 18-35mm f/1.8 DC HSM | Art 規格
焦距 | 18-35mm |
視角 | 44.2° - 76.5°(對角) |
最大光圈 | f/1.8 |
光圈葉片 | 9 片 |
鏡頭群組 | 12 組 17 片,包括雙面非球面鏡 4 片與 SLD 超低色散鏡片 5 片 |
最近對焦 | 0.28m |
放大倍率 | 0.23x |
濾鏡直徑 | 72 mm |
尺寸 | 78 x 121 mm |
重量 | 810g |
其他 | 附有 LH780-06 遮光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