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mm、f/8、1/60s、ISO 250
來到新加坡環球影城,剛下完一場大雨,天色還是非常陰暗。不過在這種環境下,拍出來的相片亦沒有「灰」的感覺,不能不讚鏡頭的色彩還原能力。雖然邊緣位置仍有輕微的色散情況,但如使用相機內的自動色散糾正功能就可以輕易將情況大幅改善。(原圖)
38mm、f/5.6、1/60s、ISO 500
環球影城的「未來水世界」表現場景,殘舊的裝飾最好用來測試一下鏡頭的解像力及層次。雖然用上稍高的 ISO 500 感光度,但場景內的鐵鏽跡仍可清晰表現,如果可用較低感光度相信效果可進一步提升。(原圖)
43mm、f/5.6、1/80s、ISO 160
從「大黃蜂」上的痕跡,可以看到鏡頭的層次及立體感表現如何。(原圖)
64mm、f/5.6、1/25s、ISO 200
在馬來西亞 Legoland 看過新加坡克拉克碼頭的模型後,來到真正的克拉克碼頭來個比對,模型果然造得十分真實。時間已快入黑,刻意將感光度壓低至 ISO 200,快門速度只有 1/25 秒,在 96mm 等效焦距下,正常來說多數會出現手震模糊。但由於鏡頭有 OSS 光學防震,所以比安全快門低兩級也不成問題。(原圖)
18mm、f/5.6、1/10s、ISO 400
再來拍攝克拉克碼頭的黃昏,晚霞跟大廈的燈光以及水面的反光互相輝映,令畫面更加亮麗。照片右上角的樹葉可作為前景,增加相片的空間感。(原圖)
99mm、f/4、1/160s、ISO 640
在碼頭有不少燈飾佈置,順道用來測試一下鏡頭的散景,在全開光圈下,偏離畫面的散景亦大致呈圓形,表現比不少變焦及定焦鏡理想。
18mm、f/8、1/250s、ISO 100
早上參觀著名地標魚尾獅像,陽光十分猛烈,收細至 f/8 光圈後,暗角情況幾乎已不存在,而邊緣解像力亦有明顯提升。在大致正光的方向拍攝,天空的藍色最為突出。(原圖)
105mm、f/8、1/200s、ISO 125
在拍攝魚尾獅的同一地點 zoom 至 105mm 拍攝遠處的大廈近鏡,擁有 5.8 倍變焦的確較容易為構圖帶來更多變化,題材亦更為豐富。(原圖)
105mm、f/5.6、1/400s、ISO 100
雖然鏡頭的放大率不是特別出色,只有 0.11x,但拍攝一般花卉亦都可應付自如,而且以 105mm 遠攝亦不怕對焦太近遮擋光線。留意在最近對焦時,相片的解像度、反差等表現亦沒有明顯下降,成像水準不俗。(原圖)
18mm、f/8、1/60s、ISO 100
回程的航班上,遇見美麗的日落,作為這次旅程的終結。相片中的光斑是飛機的玻璃窗造成的,有時適當地在相片中製造「瑕疵」,可以令相片更加有氣氛呢!
拍片測試
使用電動變焦的其中一個好處,就是在拍片時可以更穩定地控制變焦的速度。而這支 E PZ 18-105mm F4 G OSS,更起碼提供三個變焦速度,用起上來更具彈性。這段測試影片拍攝於新加坡環球片場的「未來水世界」表演,最初以最慢速度由遠攝端拉至廣角端,再以最快速度由廣角端變焦至遠攝端。另外在 OSS 防震系統幫助下,手持拍片也可來得更為穩定,不怕令人看到頭暈!
使用後感
最初拿起這支 E PZ 18-105mm F4 G OSS,體積實在比想像中巨大。好在鏡頭設計是內對焦及內變焦,操作時不會改變鏡頭的長度,加上重量亦比想像中輕,只有 427g 重,加上 NEX-6 機身使用也不覺失去平衡。相比頂級的 SEL1670Z 蔡司鏡頭,這支 G 鏡顯然是取中庸之道,在售價、規格、影像質素都在蔡司以及 kit 鏡之間。其實其他品牌的單反也有提供這類焦距及規格的鏡頭選擇,以價錢、功能及影像質素來比較,這支 E PZ 18-105mm F4 G OSS 可謂毫不輸蝕。這支鏡頭可能不能成為傳奇銘鏡,但實用先決也可說不失賣點,也是 kit 鏡升級的不錯選擇。
Sony E PZ 18-105mm F4 G OSS 規格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