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級 IS 防震有料到
鏡頭防震系統一向被認為於長焦距鏡頭,效能才可更好的發揮,到底作為超廣角變焦的 EF-S 10-18mm f/4.5-5.6 IS STM 加入 IS,防震又是否可以達到預期效果?針對這一點,筆者便以 10mm 手持拍攝做了一個小實驗,發現快門低至 1/4s 仍有相當高的成功率,甚至挑戰更低的 1 秒手持,畫面依然有合理的清晰度,剛好近最高 4 級防震理論值的 1 秒相同。拍攝之餘,鏡頭的 IS 防震於影片拍攝其實同樣有用,以手持 Pan 鏡拍攝為例,便可拍出更為穩定的影片。
防震效能測試(開啟 IS 防震手持以 10mm 端拍攝)
![]() |
![]() |
1/10s | 1/5s |
![]() |
![]() |
1/3s | 1s |
![]() |
|
1.6s |
手持影片拍攝(IS 開啟、10mm 端)
拍攝樣本(Canon EOS 100D、Raw 以 DPP 直轉 JPEG 拍攝)
![]() |
![]() |
ISO 100、f/8.0、1/320s | ISO 100、f/6.3、1/500s |
![]() |
![]() |
ISO 100、f/8.0、1/100s | ISO 200、f/4.5、1/4s |
![]() |
![]() |
ISO 100、f/6.3、1/4s | ISO 100、f/5.0、1/20s |
更多 Canon EF-S 10-18mm f/4.5-5.6 IS STM 樣本:
http://www.dcfever.com/lens/viewsamples.php?set=1011
總結
以往說起性價比,大家可能即時想起副廠鏡,而作為原廠鏡的 EF-S 10-18mm f/4.5-5.6 IS STM 卻少有地打破了這個「傳統」。以 2 千多的售價,可以理解質素與頂級 L 鏡會有距離,但以入門鏡來說,鏡頭表現其實已有不錯水準。補償光圈不大的不足, EF-S 10-18mm f/4.5-5.6 IS STM 另一方面並內置實用性頗高的 IS 防震,想一嘗超廣角拍攝的話,可說是值得考慮。
Canon EF-S 10-18mm f/4.5-5.6 IS STM 規格
焦距 | 10-18 mm |
視角 | 74°20' - 107°30' |
最大光圈 | f/4.5-5.6 |
光圈葉片 | 7 片 |
鏡頭群組 | 11 組 14 片,2 片非球面鏡片,1 片 UD 低色散鏡片 |
最近對焦 | 0.22 米 |
放大倍率 | 0.15x |
濾鏡直徑 | 67mm |
尺寸 | 74.6 x 72 mm |
重量 | 240g |
其他 | 遮光罩另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