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最新消息

地上最強超廣角:Canon EF 11-24mm f/4L USM 實測

文、攝:mic

攝影其中一個吸引的地方就是可以透過鏡頭,以跟人眼不同的方式,重現這世界。隨著攝影的普及,大家可能對不同鏡頭的效果已是見慣見熟,例如長焦鏡頭特點之一便是壓縮感加上淺景深,不過今次送測的 Canon EF 11-24mm f/4L USM 卻一定是當中例外,以全片幅中史無前例的 11mm,即使用慣超廣角,新鏡相信亦不難為大家帶來視覺上的衝擊。

左為第一代的 EF 24-70mm f2.8L USM,右為 EF 17-40mm f/4.0L USM,可見中間的 EF 11-24mm f/4L USM 尺寸一點亦不小。

廣角巨無霸

近期推出的超廣角鏡頭都有相當份量,早前試過重量有 1100g 的 Tamron SP 15-30mm F2.8 Di VC USD 後,今次又有更重的 Canon 的 Canon EF 11-24mm f/4L USM(1180g)。鏡頭雖然沒有 f/2.8 的恆定大光圈,又不設防震,但 11mm 的焦距卻創下的 135 片超廣角的新標準,難怪獨市之下即使定價超過 2 萬,Canon 方面仍不擔心沒有客路。對於用家來說,難免會即時將鏡頭跟售價只約為 1/3 的 Sigma 12-24mm F4.5-5.6 II DG HSM 比較,先不講兩者質素高低,11mm 跟 12mm 僅有 1mm 之差分別會有多大?當中視角便有 126°05' 與 122° 的分別(常見超廣角的 16mm 為 108°10') ,特別是風景又或是室內拍攝,EF 11-24mm f/4L USM 的透視感便會更為強烈。

11mm vs 12mm

以 Canon EF 11-24mm f/4L USM 於 11mm 拍攝。
以 Sigma 12-24mm F4.5-5.6 II DG HSM 於 12mm 拍攝

濾鏡需後置

入手新鏡後,不少用家都習慣同時為配上一片 UV 濾鏡,保護鏡頭的前組以防意外刮花。不過由於 EF 11-24mm f/4L USM 採用了突出前組設計,鏡頭只支援後插式濾鏡,幸好內置遮光罩已起了一定「防撞」作用。鏡頭前組於變焦期間會稍為前後移動,11mm 時伸出最多,而 18mm 左右則會略為縮入鏡筒,而透過 IF 內對焦設計,鏡頭對焦期間前組並不會移動。利用超聲波 USM 馬達推動加上超廣角鏡頭先天對焦行程較短的特性,EF 11-24mm f/4L USM 配合 EOS 5D Mark III 對焦可算迅速,而雖然最大光圈只有 f/4,光線不足鏡頭亦少有出現搜尋問題。

鏡頭提供同級中最廣的 11mm 超廣角。 變焦環位於鏡尾位置。
前端為手動對焦環,支援 FTM 全時手動對焦功能。 鏡身唯一的切換鍵的 AF / MF 控制。
設有對焦距離窗,最近對焦距離為 0.28m。 鏡頭使用後插式濾鏡。

鏡身設計重視細節

作為一支頂級 L 鏡,鏡頭具備防塵防水滴設計已是基本,想不到於鏡身其他的設計上,亦相當重視細節。當中筆者最欣賞的便是鏡頭專用的鏡蓋設計,可配合遮光罩的一條坑槽緊扣鏡身,減少攜帶期間鏡蓋意外鬆脫的機會,另外鏡頭於遮光罩底部並設有一個不起眼小平面,防止鏡頭於桌面等平滑表面滾動,設計頗算細心。

內置遮光罩,內層用上了防反光的消光設計,而近頂端則有一條供鏡蓋扣緊的坑槽。 採用專用鏡蓋。
遮光罩底部特別設有一個小平面,以防鏡頭放置時意外滾動,設計頗算細心。 鏡頭於日本製造。

ISO 100、f/6.3、1/160

配合線條,鏡頭可營造出強烈的透視感,這亦是 11mm 最為吸引的地方。

超廣角構圖宜有前有後

使用 EF 11-24mm f/4L USM 的時候,很多時會不經不覺將焦距轉至 11mm,超廣角的視覺衝擊固然是吸引,但由於畫面「所見」大多,有時候反而會令相片構圖失去重心。要如何營造空間感令畫面更加立體?大家不妨留意一下前中後景的安排,以建築拍攝為例,便可以前景馬路作為引導線,而天空則作為後景陪襯,令相片看起來更有層次。

下一頁為解像、逆光、暗角、色差、星芒測試及更多樣本照片

第 1 頁第 2 頁
最新消息
6 小時前
Nothing 去年推出面向大眾市場的 CMF 系列,一口氣帶來智能手錶、耳機與智能手機等產品。今年 Nothing 推出小改款,帶來 CMF Phone 2 Pro 與較低階... (繼續閱讀)
7 小時前
Sony 將於 5 月 13 日舉辦線上發佈會,正式公開新一代旗艦 Xperia 1 VII。官方預熱影片雖著重強調 Alpha 無反相機技術的導入,但眼尖的海外媒體發現... (繼續閱讀)
14 小時前
Sony 終於為其 4 年推出的全片幅電影攝錄機 FX3 迎來小改款,FX3A。FX3A 在過往 FX3 的基礎上作出優化,改善部分硬件規格,提升用家的使用體驗。早... (繼續閱讀)
1 日前
HONOR 去年推出配備 Harcourt 人像攝影模式的 HONOR 200 系列手機叫好又叫座,HONOR 今年直接跳過 HONOR 300,直接宣佈將會在 5 月 21 日,在港公佈... (繼續閱讀)
1 日前
近期國內供應鏈消息顯示,華為手機正逐步實現關鍵零組件的國產化。最新流出的消息指出,華為深度參與開發了兩款5000萬像素感光元件 SC5A0CS 及 SC5... (繼續閱讀)
1 日前
早前本網就 Yashica City 100 輕便相機的報導,引來不少人的迴響,而編輯部剛剛亦收到來自 Yashica 公關部門來信作出的回應和澄清。現將重點歸納如... (繼續閱讀)
1 日前
Sony 即將在本月發表新一代旗艦手機 Xperia 1 VII,這款新機在正式亮相前,其跑分成績已提前在 Geekbench 平台曝光。從數據來看,Xperia 1 VII 搭... (繼續閱讀)
1 日前
Nissan(日產)雖然面對經營困難,不過對於新一代 GT-R 還是向一眾車迷派定心丸,他們的高層近日在 2025 年紐約國際車展上明確表態,下一代 GT-R 將... (繼續閱讀)
1 日前
Sony FX3 自 2021 年推出以來一直以其輕巧機身與強大性能受到影片創作者青睞。然而,近日有消息指出,Sony 將於 5 月 7 日推出名為 FX3a 的後繼機。... (繼續閱讀)
2 日前
小米汽車旗艦車型 SU7 Ultra 近期因車機系統更新(HyperOS 1.7.0 版本)新增的「排位模式圈速考核」功能,再度成為中國汽車圈熱議焦點。此新規要求...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