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攝:mic
富士中片幅無反 GFX 50S 的出現,可說於攝影界中一石激起千重浪,除了因為相機輕巧程度比得上一部 Full Frame 單反,更重要的是,相機的售價不再是高不可攀,到底繼 135 片幅 Full Frame 普及化之後,中片幅會否是高階數碼相機未來的出路?我們以下便嘗試分析一下。
必需要承認,人總是難以滿足,向好的一面看,以上可算是進步的動力。而換作相機,不少人當擁有 APS-C 機的時候,不少都會「心思思」的想要升級至 Full Frame,以為 Full Frame 已經是盡頭?現在還有新目標,就是中片幅無反。話說回頭,中片幅數碼並不是今時今日才出現,只不過以往不是以中片幅單反,就是數碼機背方式出現,令一般用家卻步的原因不難理解,不外乎是笨重的機身加上並不親民的價錢。中片幅數碼無反的出現(富士之外亦有 Hasselblad X1D),某程度掃除了第一大因素,至於價錢方面,富士方面似乎亦有不錯的掌握,將價位定於跟 135 旗艦單反相約,雖然價錢上仍超 5 萬(最新 GFX 50S 定價為 HK$50,999),但對於用家來說,就有中片幅終於不再遙遠的感覺了。
![]() |
中片幅無反於機身尺寸上已可直迫甚至超越 135 全片幅單反。 |
以現今數碼科技,從畫質來看中片幅的確有絕對優勢而是毫無疑問,以著重畫面細節如風景一類拍攝可謂相當適合,特別對於經常需要上山下海的用家,更是轉用中片幅無反的誘因。不過跟當初無反相機出現的情況相似,中片幅數碼亦同樣面對拍攝機能較弱的問題,特別是 AF 反應以及連拍速度方面,跟高階單反便有相當距離,可以預期未來一段時間距離只會漸漸收窄,要中片幅數碼反應上有追貼旗艦單反的表現,一方面影像數據處理速度要提升,另一方面機械部份如快門組件,鏡頭 AF 對焦模組的動作亦要加快(例如要移動的鏡組便相對 135 鏡頭更大更重),即使電子方面進步迅速,但要突破硬件上的限制,就應會有相當的難度。
數碼走向中片幅會否全面佔據高階市場?起碼在數年之內,個人認為答案是否定的,起碼在高速動態如運動以至是生態拍攝等域上,高階單反 / 高階無反將繼續主導市場,不單是機能,另一主因是中片幅於長炮鏡頭的選擇上,現時亦相當有限。反而中片幅無反的出現,對於主打高像素的全片幅機種會更具威脅(如 Canon 的 EOS 5DS R、Sony 的 A7R II 等),後者於輕便性的優勢已不再明顯,然而於質素上卻是大幅超越,如果不是價錢上未可保持一定差距,恐怕此類機種的生存空間只會越來越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