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最新消息

【攝影專題】廢墟攝影點解要咁神秘?

文:Mic(部分相片由受訪者提供並授權使用)

出生、成長、衰老、死亡是人生必經階段,以上其實對於建築物亦然,或許亦算得上城市發展中必發會然生。快將消失的事物總是特別的「矜貴」,要留住建築物的最後一刻,廢墟攝影便可說變為近年一種獨有的拍攝題材。廢墟攝影予人尋幽探秘的感覺,不過好此道者,都嚴格地遵守廢墟攝影的潛規則︰絕不公開拍攝地點。有人認為這種做法是「獨食自肥」,目的只是為求阻礙別人拍到相同的作品,到底他們為何要有守秘的規條?今次筆者便找來攝影達人 Zulu,一同實地到訪一個大型廢棄舊廠房,過程中順道了解一下廢墟拍攝的種種。

基於廢墟攝影的潛規則,在此就不便提供舊廠房的詳細資料,但亦在此說明一下,在走入舊廠房的途中筆者並未發現有嚴禁進入標示,亦未有遇到任何人士阻止,更加不用爬過任何閘門。如有心找尋的話,文中其實已留有 Hint 了。(必需要一提,進入廢墟拍攝存在各種風險,本文並非鼓勵大家以非法方式進入,相關的法律責任以至種種風險,需由閣下自行承擔。)

時空定格

香港地方雖細,政府亦不斷強調覓地困難,但只要細心留意一下四周,多看一下土地發展、重建項目等相關新聞,廢墟的數量其實比大家想像中要多。Zulu 表示第一次進入廢墟拍攝可說是誤打誤撞,走入一棟即將清拆重建的唐樓,本以為屋內會徹底清空,但原來發現卻是出奇的多,例如有數十年歷史的發黃舊報紙、保存得異常完好的舊雜誌,留有歲月痕跡的舊裝橫等,仿佛時空就定格於上世紀的五、六十年代,而自此之後,便提起了拍攝廢墟的興趣。

發黃的舊報紙某程度反映出當時的生活。
經歷數十年,一本舊雜誌竟然保存得異常的完好。
細小如裝飾物,亦可出當時的文化品味。

90 後拍攝者︰了解上一代的生活

很多人進入廢墟為的是一種未知的探索,從中找尋刺激的感覺,廢墟攝影對 Zulu 來說卻不是單單如此。作為一位 90 後,他認為最有意思便是可透過影像及身處的環境,多了解上一代父母等長輩口中常常提及的生活,舉例面對擠迫的居住環境,上一代就想出方法去增加單位的「實用面積」,於客廳內自行加建閣樓空間。透過廢墟的影像,亦可記下一個個將給時間淡忘的歷史及故事,如是次筆者到訪的廢棄舊廠房,雖然經已人去樓空,但建築物本身就見證著一段香港缺水的艱難時期。廠房已經停產超過 30 年,機組亦已大部份拆走,但從錯綜複雜的喉管、巨型的電路控制組件中,依然反映出當年廠房的規模。

不公開拍攝地點的原因

並不是每個廢墟都容易到達,有部份甚至因為年代久遠,網上亦資料不多,相對其他拍攝題材,相對亦更加神秘。廢墟拍攝的潛規則是不公開拍攝地點,這是否因為這類攝影人一般較自私,以便相片可以成為「獨家」?還是另有原因?Zulu 表示大多數廢墟攝影人如此做並不是出於什麼自私心態,而是不少人有一窩蜂到所謂「熱點」拍攝的心態,令本來某程度上可以自由出入的地方,迫使有關方面要重門深鎖甚至專人看守,最終令景點變相消失。另一方面,部份人又以湊熱鬧的心態進入廢墟,安全意識已經較弱,更甚是欠缺公德地取走或是破壞廢墟內的物品,為了保護該地方以至其他人,只好不明確透露廢墟的實際位置。Zulu 表示香港其實網上有不少廢墟拍攝的組織,有興趣的話不妨先了解一下。

單從電力控制機組的大小,從中亦可看出廠房的規模。
運用反差亦是廢墟拍攝中的一種手法。
日久失修之下,廠房天花石屎已有鬆脫,於下面經過的話要更加注意安全。
廠房內竟然會出現小巴站?不該在該處出現的物件於該處出現,是廢墟拍攝有趣的地方之一。
水中離奇的十字架增添了幾分神秘感。
開工大吉揮春與破落的舊廠房,當中有甚為強烈的對比。
廠房中滿佈錯綜複雜的喉管。

廢墟拍攝要量力而為

進入廢墟拍攝難度上相對比其他題材要高,出發之前最好還是先好好評估一下自己的能力,以下便有一些要注意的事項:

  • 不該闖入明確標示「不准進入」的私人地方。
  • 不要獨行,最少有 1 位以上的同伴方便照應。
  • 保護措施要做足,長衫長褲、手套是基本,最好同時帶備頭盔,進入廢墟時亦要高度保持警覺,例如木板覆蓋的深坑、鬆脫的天花石屎等等。
  • 進入廢墟拍攝建議於日間進行,並於事前做足相關的資料搜集。
  • 攜帶足夠食水。
  • 防蚊用品是極為重要。
  • 足夠的照明,不單指拍攝用的閃燈,亦同時需帶備強力電筒。
  • 建議選用比較輕便的拍攝器材,無反一類機款便相當適合。
  • 不要帶走現場任何物件,亦不要作任何破壞行為。
  • 帶走自己的垃圾。 

廢墟攝影有守秘的潛規則,相信大家已經了解到箇中的原因。不過除了廢墟之外,不少人更主張禁止報導、宣傳一些攝影熱點(如大東山等),以免遊人太多令地點受到破壞。究竟這些地圖上找到、政府網站找到、甚至是郊野公園範圍內的地方,應否像廢墟一樣保育?這個話題留待日後探討。

Zulu Lo @ Fever 達人頻道:http://www.dcfever.com/column/info.php?id=186

最新消息
1 小時前
HUAWEI 已正式宣布,將於香港時間 11 月 25 日下午 2 時 30 分舉行產品發布會,預計將推出年度旗艦系列 Mate 80 及新一代摺疊屏幕手機 Mate X7。 (繼續閱讀)
23 小時前
世上各行各業,用到相機和攝影的行業,不止攝影師和我們這些發燒友這麼簡單。在 DCFever 全新節目《老 Best 開 Chat》中,我們會請來不同行業的朋友... (繼續閱讀)
1 日前
國產鏡頭品牌 Sirui(思銳)日前發表全新 Astra 系列 1.33x 全片幅自動對焦變形電影鏡頭,主打大光圈和電影級畫面表現。新系列標榜是全球首批將自動... (繼續閱讀)
1 日前
顯影堂首個攝影展《間まMA:Ryuichi by Rensis》,首度完整展出本地攝影師 Rensis Ho(何耀燊)於 1998 年為日本音樂巨匠坂本龍一拍攝的珍貴影像。... (繼續閱讀)
1 日前
隨着 Sony A7V 發佈的日期漸近,傳聞與諜照來得更真實!這次謝飛同都生一同大膽假設新機新規格:堆疊式感光元件原來係唧牙膏新伎倆?內錄Raw影片不... (繼續閱讀)
2 日前
Voigtlander 在今年 2 月 CP+ 期間公佈 APO-LANTHAR 28mm F2 Aspherical VM 廣角鏡頭,當時被品牌稱為史上最強的廣角鏡頭,並針對 M-mount 感光元件... (繼續閱讀)
2 日前
對經常進行野外拍攝的專業攝影師而言,相機雨衣是相當有用的拍攝配件,因為相機和鏡頭擁有防塵防水滴功能也是有其一定限制,最少每個品牌亦不能保證... (繼續閱讀)
2 日前
臨近年尾,又有一款性價比極高的入門級電動車推出,它就是主打家庭戶外風的東風 Nammi VIGO。代理只引入 VIGO Pro 版本,繼續貫徹「抵食夾大件」的... (繼續閱讀)
3 日前
踏入年底購物旺季,各大品牌相繼推出新一代旗艦手機。即將成為香港市場首款搭載 Snapdragon 8 Elite Gen 5 晶片的 HONOR Magic 8 Pro,官方正式宣布... (繼續閱讀)
3 日前
諜照傳了多時,DJI 終於發表全新旗艦級運動相機 Osmo Action 6。新機引入在品牌首款全景相機 Osmo 360 內有口皆碑的 1/1.1" 方形感光元件,擁有同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