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最新消息

【攝影專題】廢墟攝影點解要咁神秘?

文:Mic(部分相片由受訪者提供並授權使用)

出生、成長、衰老、死亡是人生必經階段,以上其實對於建築物亦然,或許亦算得上城市發展中必發會然生。快將消失的事物總是特別的「矜貴」,要留住建築物的最後一刻,廢墟攝影便可說變為近年一種獨有的拍攝題材。廢墟攝影予人尋幽探秘的感覺,不過好此道者,都嚴格地遵守廢墟攝影的潛規則︰絕不公開拍攝地點。有人認為這種做法是「獨食自肥」,目的只是為求阻礙別人拍到相同的作品,到底他們為何要有守秘的規條?今次筆者便找來攝影達人 Zulu,一同實地到訪一個大型廢棄舊廠房,過程中順道了解一下廢墟拍攝的種種。

基於廢墟攝影的潛規則,在此就不便提供舊廠房的詳細資料,但亦在此說明一下,在走入舊廠房的途中筆者並未發現有嚴禁進入標示,亦未有遇到任何人士阻止,更加不用爬過任何閘門。如有心找尋的話,文中其實已留有 Hint 了。(必需要一提,進入廢墟拍攝存在各種風險,本文並非鼓勵大家以非法方式進入,相關的法律責任以至種種風險,需由閣下自行承擔。)

時空定格

香港地方雖細,政府亦不斷強調覓地困難,但只要細心留意一下四周,多看一下土地發展、重建項目等相關新聞,廢墟的數量其實比大家想像中要多。Zulu 表示第一次進入廢墟拍攝可說是誤打誤撞,走入一棟即將清拆重建的唐樓,本以為屋內會徹底清空,但原來發現卻是出奇的多,例如有數十年歷史的發黃舊報紙、保存得異常完好的舊雜誌,留有歲月痕跡的舊裝橫等,仿佛時空就定格於上世紀的五、六十年代,而自此之後,便提起了拍攝廢墟的興趣。

發黃的舊報紙某程度反映出當時的生活。
經歷數十年,一本舊雜誌竟然保存得異常的完好。
細小如裝飾物,亦可出當時的文化品味。

90 後拍攝者︰了解上一代的生活

很多人進入廢墟為的是一種未知的探索,從中找尋刺激的感覺,廢墟攝影對 Zulu 來說卻不是單單如此。作為一位 90 後,他認為最有意思便是可透過影像及身處的環境,多了解上一代父母等長輩口中常常提及的生活,舉例面對擠迫的居住環境,上一代就想出方法去增加單位的「實用面積」,於客廳內自行加建閣樓空間。透過廢墟的影像,亦可記下一個個將給時間淡忘的歷史及故事,如是次筆者到訪的廢棄舊廠房,雖然經已人去樓空,但建築物本身就見證著一段香港缺水的艱難時期。廠房已經停產超過 30 年,機組亦已大部份拆走,但從錯綜複雜的喉管、巨型的電路控制組件中,依然反映出當年廠房的規模。

不公開拍攝地點的原因

並不是每個廢墟都容易到達,有部份甚至因為年代久遠,網上亦資料不多,相對其他拍攝題材,相對亦更加神秘。廢墟拍攝的潛規則是不公開拍攝地點,這是否因為這類攝影人一般較自私,以便相片可以成為「獨家」?還是另有原因?Zulu 表示大多數廢墟攝影人如此做並不是出於什麼自私心態,而是不少人有一窩蜂到所謂「熱點」拍攝的心態,令本來某程度上可以自由出入的地方,迫使有關方面要重門深鎖甚至專人看守,最終令景點變相消失。另一方面,部份人又以湊熱鬧的心態進入廢墟,安全意識已經較弱,更甚是欠缺公德地取走或是破壞廢墟內的物品,為了保護該地方以至其他人,只好不明確透露廢墟的實際位置。Zulu 表示香港其實網上有不少廢墟拍攝的組織,有興趣的話不妨先了解一下。

單從電力控制機組的大小,從中亦可看出廠房的規模。
運用反差亦是廢墟拍攝中的一種手法。
日久失修之下,廠房天花石屎已有鬆脫,於下面經過的話要更加注意安全。
廠房內竟然會出現小巴站?不該在該處出現的物件於該處出現,是廢墟拍攝有趣的地方之一。
水中離奇的十字架增添了幾分神秘感。
開工大吉揮春與破落的舊廠房,當中有甚為強烈的對比。
廠房中滿佈錯綜複雜的喉管。

廢墟拍攝要量力而為

進入廢墟拍攝難度上相對比其他題材要高,出發之前最好還是先好好評估一下自己的能力,以下便有一些要注意的事項:

  • 不該闖入明確標示「不准進入」的私人地方。
  • 不要獨行,最少有 1 位以上的同伴方便照應。
  • 保護措施要做足,長衫長褲、手套是基本,最好同時帶備頭盔,進入廢墟時亦要高度保持警覺,例如木板覆蓋的深坑、鬆脫的天花石屎等等。
  • 進入廢墟拍攝建議於日間進行,並於事前做足相關的資料搜集。
  • 攜帶足夠食水。
  • 防蚊用品是極為重要。
  • 足夠的照明,不單指拍攝用的閃燈,亦同時需帶備強力電筒。
  • 建議選用比較輕便的拍攝器材,無反一類機款便相當適合。
  • 不要帶走現場任何物件,亦不要作任何破壞行為。
  • 帶走自己的垃圾。 

廢墟攝影有守秘的潛規則,相信大家已經了解到箇中的原因。不過除了廢墟之外,不少人更主張禁止報導、宣傳一些攝影熱點(如大東山等),以免遊人太多令地點受到破壞。究竟這些地圖上找到、政府網站找到、甚至是郊野公園範圍內的地方,應否像廢墟一樣保育?這個話題留待日後探討。

Zulu Lo @ Fever 達人頻道:http://www.dcfever.com/column/info.php?id=186

最新消息
2 日前
香港貿易發展局(香港貿發局)宣布將於 10 月舉行四大科技展覽,涵蓋電子產品、電子組件、生產技術及創新燈飾,進一步促進香港作為國際會展中心的領... (繼續閱讀)
3 日前
厚度僅 5.64mm、重量為 165g 的 iPhone Air,在正式發布前便以「最薄 iPhone」之名而備受關注。如今我們已取得這款定價 HK$8,599 的 iPhone Air,並... (繼續閱讀)
3 日前
L-mount 在 Sigma 的「加持」下,不乏各式各樣鏡頭選用。然而話雖如此,同屬 L-mount 聯盟成員的 Panasonic 亦未有完全放慢手腳。品牌剛剛宣佈推出... (繼續閱讀)
3 日前
Nissan 現正積極推動「Re:Nissan」品牌重建計畫,當中包括關閉多間工廠和設計室,來應對財務困難。近日更傳出一個震撼消息,上市僅三年多的新世代... (繼續閱讀)
4 日前
Canon 今年已經推出了 5 支鏡頭,部分影友亦很關心品牌會否在今年第四季公佈 EOS R6 Mark III 之時,為 RF 接環鏡頭引入更多新成員。而在傳聞網消息... (繼續閱讀)
4 日前
小米在今日於海外舉行的發佈會上,除了發表 Xiaomi 15T 及 Xiaomi 15T Pro 手機外,也為車迷帶來重大消息:小米電動車將於 2027 年正式進軍歐洲市場。 (繼續閱讀)
4 日前
小米 15T 與 15T Pro 今日於海外市場正式發表,兩款機型均配備 6.83 吋大屏幕及 Leica 認證的三鏡頭相機系統,海外定價從 649 歐元起,折合約港幣 ... (繼續閱讀)
4 日前
自元祖 Max 全景相機發表自今 6 年,GoPro 終於推出其正式後繼產品 Max2,與國內品牌 Insta360 X5 和 DJI Osmo 360 再次對撼。面對同級競爭對手紛紛... (繼續閱讀)
4 日前
DJI 終於發佈他們的第一代運動型自由視覺穿戴攝錄機!到底它能否取代 DJI action 5 pro?又能唔能夠挑戰到 Insta360 Go系列產品的地位?編輯Edmond... (繼續閱讀)
4 日前
神牛(Godox)近日推出新款無線閃光燈觸發器 X3Pro,主打在複雜多燈環境下提供更直覺與精準的控制。其配備 2.4 吋彩色觸控螢幕,並針對 Canon、Nik...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