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攝:mic
講到專業級及高性能無反,富士 X-T2 可說是近期一部熱門的選擇,相機上萬的價錢對於專業用家可說是正常不過,但對一般用家來說,價錢就未必算得上是親民。而 X-T20 的出現,便稱得上是為這批用家而設,定位比 X-T2 要稍低,不過卻繼承了不少旗艦規格,以近 6 千的差價(HK$12,580 vs HK$6,999),X-T20 到底表現上是否就會差一大截?我們便找來實機試用一下。
![]() |
ISO 400、f/4.0、1/20s |
機身更輕巧卻不失操控
專業級無反機身設計越來越接近單反是不爭的事實,富士的 X-T2 如是,甚至連 M4/3 片幅的 Panasonic GH5 及
Olympus E-M1 Mark II 兩部旗艦亦好,相信已難以用輕巧來形容。以中階機作為定位,X-T20
上手感覺可說是輕巧得多,對於慣用單反的筆者,坦白說 X-T20 手感就上未必及得上早前試用過的 X-T2(特別是略淺的手握位置),不過無反推出的本意就是為了輕量化,X-T20 對於女性或者視相機作為副機的用家,應該會更加受落。
![]() |
相機機背設有一個 3.0 吋的多角度 104 萬點 Touch LCD。 |
![]() |
採用 X-Mount 接環。 |
![]() |
相機機頂設有 3 個模式轉盤。 |
定位不同,X-T20 機身方面未有採用 X-T2 的防塵防水滴設計,兩機雖然都同樣提供 EVF 取景及多角度 Touch LCD,不過使用上仍存在一定分別,例如當中機背的 LCD 取景,X-T20 便只用上傳統的兩軸上下角度設計,比起 X-T2 三軸式可以兼顧同時向側翻出,X-T20 於直度低角度拍攝就不及後者輕鬆。而相比 X-T2 機身擁有多達 7 個轉盤 / 轉輪加上設有獨立 Joystick 操控,X-T20 只有 5 個數字上似乎輸蝕很多,但一輪試用後,卻發覺操控分別未如想像中般大,相機最常用如拍攝模式、曝光補償等都有專用轉盤,再配合自訂功能按鈕,拍攝其實頗算順手。不過當然,操控肯定還是 X-T2 佔優,試過 X-T2 再用 X-T20 的話,相信就會對相機設有 ISO 轉盤、可快速轉換 AF 點的 Joystick 設計懷念。
接近頂級的反應與質素
用上跟 X-T2 相同的 APS-C 尺寸 2,430 萬像 APS-C X-Trans CMOS III 及 X-Processor Pro 影像 處理器,先不說影像素質,X-T20 由 AF 對焦點數目,以至是連拍速度都可說是全部移植過來。以機械快門拍攝比較,兩機便同樣是最高提供 8fps 的高速,唯一不同是 X-T2
可另加 VPB-XT2 直度「增壓」做出更高的 11fps,而廠方就沒有為 X-T20 開發類似的直度而已。
![]() |
APS-C 尺寸 2,430 萬像 APS-C X-Trans CMOS III 跟 X-T2 相同。 |
配合最近推出的 FUJINON XF 50mm F2 R 拍攝,發覺以反應而言,相機跟 X-T2 分別其實並不大,要應付一般如貓狗等動態拍攝大多數亦是一按即到。而不令人意外,以相同的配置,兩機於畫質上亦是極之接近,色彩維持了富士一貫的討好,而高感光的拍攝亦見水準,感光度推至 ISO 3200 以上,畫面細節才有較明顯的流失。
![]() |
ISO 1600、f/2.0、1/50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