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最新消息

遇強愈強:Panasonic G9 測試

文、攝:Stephen

以往 Panasonic 都會以 GH 系列作為旗下無反系統的旗艦機,而「H 字」內亦似乎好似含有「Hybrid」混合式機種之意,予人有種「影相好得,拍片又勁」的感覺。不過,要全面滿足拍片和攝影人士的需要使 GH 系列變得愈來愈難行,始終對方的功能自己亦未必用得上,能夠減低少少的「拍片味」,推出更為高階的「相機」成為 GH5 往後的生存之路,亦衍生出分別真正照顧拍片及攝影需要的兩部定位不同的機種,GH5SG9。今次的測試就有請我們的主角,Panasonic G9

後來居上
從 Olympus 在 2016 年尾發表的 OM-D E-M1 Mark II 可以看到高價位兼以攝影為主的 Micro 4/3 相機一樣有市場,是次相隔 E-M1 II 一年後出現的 Panasonic G9,不單有足夠時間汲取前人的經驗,改善產品,而相近的拍攝規格和更低的定價都看到 Panasonic 今次有相當重的搶市場之味道。雖則 G9 的首賣價較 Olympus E-M1 II 平了 US$300,但是撇開對焦系統外,整體規格亦有上升了,就連在 Olympus OM-D 系列相機使用的 236 萬像素 EVF 電子觀景器,Panasonic G9,亦一如更早期推出的 GH5 一樣,已「升呢」改用細緻度更高的 368 萬像素的級數,進一步拉近與傳統光學觀景器的距離。別以為主打高質素影像的 G9 在影片攝錄上會交「行貨」,新機亦在 4K 超高清格式下支援 60fps 的流暢度,看似沒有 GH5S 的 C4K、60fps 規格加持,不過單單在幀率上已經小勝 Olympus。

▲為了提升操控,Panasonic G9 的外型亦趨向單反化,對家 Olympus 旗艦機 OM-D E-M1 Mark II 同場比較下,明顯見到 G9 大了一截。
▲雖然就 Micro 4/3 系統相機而言,Olympus E-M1 II 的握感已十分不俗,但是面對更強「橫」的 Panasonic G9,E-M1 II 在這方面都要俯首稱臣。
▲從側面觀看,手柄的位置弧度夠深,令緊握手柄時,中指的承托力很強。
▲G9 的 2,030 萬像素感光元件剔除了低通濾鏡設計,能夠進一步發揮鏡頭應有的解像力。同時,機身人內建防震系統,最高防震效能為 5 軸 6.5 級。

單反外型
無反機近十年前初登場時是標榜其輕巧的體積和高機動性,可是近年隨著無反與單反市場的逆轉和像 Sony A7 系列或 A9 的全片幅無反相機的出現,這一兩年的高階無反機有愈來愈大的趨勢,而過往像「小片幅」的 4/3"、甚至是 APS-C 片幅機種,Form Factor 亦漸有入門全片幅單反的影子。而惟獨在對輕巧體積較為敏感的入門市場,一眾無反廠商仍會在某程度上遵守當年的無反打單反時的「初衷」。

Olympus E-M1 II 在 2016 年尾登場時已經有少部分單反用家覺得「連 Micro 4/3 無反變得愈來愈大部」,不過今次的主角 G9 那 658g 的重量就有過之而無不及!G9 手柄加大了,機身的蒙皮亦十分舒適,不過厚大的手柄亦沒有讓 Panasonic 可以用盡更多空間來使用新的高容量電池。G9 使用與 GH5GH5S 一樣的 DMW-BLF19 鋰離子充電池,同樣可以拍攝 380 張相片(CIPA 標準),不過若然與 Sony A7 III 的 710 張電子壽命對比,Panasonic G9 以其體積(與及電池),個人就覺得 G9 的電源管理確實有大幅改善的空間。

▲接環的右下方設有功能桿,在配合機身 Menu 設定下,啟用擬定的指派功能。 
▲機身前方設有閃光同步接口。
▲機側設有收音咪及耳機接孔,方便在拍片時即時監聽收音效果。
▲設有 Joy Stick,以便調校對焦點的位置。
▲機頂 LCD 顯示的資訊一目了然,不論光圈、快門、感光度、白平衡、曝光補償、測光模式,以至是剩餘數目都有,尤如一般中高階單反相機的機頂 LCD 一樣。
▲驅動模式轉盤上設有「連拍 1」及「連拍 2」模式,可以將不同的連拍速度自定在這兩個模式內。

完美操控
Panasonic 過往的無反相機在自定按鈕設定都十分多元化,即使是沒有太多實體按鈕的 GF 系列,亦會充分利用觸控屏幕的 Soft Button 以達致實體快捷鍵之效。而在今次擁有龐大機身設計的 G9 幾乎已經做到「一鍵一功能」的設計,Fn 鍵自定純粹作為優化和更貼近個人操作習慣而已。即使接環右下方的 Fn 桿,以及「極速連拍 I/II」轉盤,亦可指定為某些功能或連拍模式,這等細微細眼的設定項目,幾乎真正比得上傳統的專業級單鏡反光相機。

最強的對比度式追焦系統?
雖然 G9 的 225 點對比度式自動對焦系統早在 GH5 時已經出現,但是憑著改善對焦演算方法和在連拍期間善用電子快門,最高追焦連拍速度可達 20fps,在欠缺其他無反相機品牌早已引入的相位檢測式自動對焦系統,Panasonic G9 有這樣的表現已是十分理想,若然日後再作改良並引入相位檢測式自動對焦系統,要說像 Sony RX100 V 機仔有 24fps 追焦連拍亦非沒有可能!Panasonic G9 亦提供很多關於自動對焦的微調設定,例如:自動對焦的靈敏度、主體預測,以及對焦點切換的靈敏度都可以作出調校,並可以自定為個人化設定,有點像高階 Canon 或 Nikon 單反機的調校方式和概念,這方面較 Olympus E-M1 II 細心得多。實拍時,小編最初使用的是相機的預設對焦調校設定,發現在 20fps 下,合焦的成功率約為 60%,如想再提升 AF-C 追焦時的成功率,就要在 AF-C 的「連拍/對焦優先」設定按個人需要作出調校。

 ▲G9 由中國製造。
▲一般模式下可拍攝 380 張相片(CIPA 標準,使用 LCD)。如使用相機的省電模式,最多可拍攝 890 張相片。

 

樣本照片

▲ISO 400、f/5.6、1/4、焦距:16mm(相對焦距:32mm)、鏡頭:Leica DG Vario Elmarit 12-60mm f/2.8-4.0 Asph. Power O.I.S.
雖然使用 1/4 秒的慢速快門,但是慶幸機身和鏡頭可以組成 Dual I.S. 2 混合式防震系統,在 5 軸 6.5 級的防震能耐下,無需屏息靜氣拍攝都能夠獲得清晰的影像。
▲ISO 800、f/2.8、1/640、焦距:200mm(相對焦距:400mm)、鏡頭:Leica DG Elmarit 200mm f/2.8 Power O.I.S.
雖則使用較高的 ISO 800 感光度,面對密密麻麻的羽毛,在合焦的眼睛部分沒有明顯起渣的情況,暗位亦幾乎沒有色彩雜訊。

更多 Panasonic Lumix DMC-G9 樣本照片︰
http://www.dcfever.com/cameras/viewsamples.php?set=1455

Panasonic Lumix DMC-G9 規格:
http://www.dcfever.com/cameras/specification.php?id=2273

下一頁: 感光度測試及更多樣本照片

第 1 頁第 2 頁
最新消息
49 分鐘前
早在網上流出多時的新 iPad,Apple 剛剛宣佈會於香港時間 5 月 7 日晚上 10 時正式發表。從官方宣傳圖片可見,產品必然會推應 Apple Pencil,問題... (繼續閱讀)
3 小時前
國內鏡頭品牌 Laowa 在 2022 年曾經推出過針對 APS-C 片幅的超廣角薄餅鏡頭 CF 10mm F4.0 Cookie,好像忽略需要高機動性的全片幅相機用家。不過,已... (繼續閱讀)
5 小時前
Godox(神牛)在今年 2 月於日本舉行的 CP+ 相機展期間展出當時全球首次曝光的 Lux Master 復古閃燈,而事隔短短只有兩個月,Godox 剛剛終於宣佈 L... (繼續閱讀)
6 小時前
HUAWEI 上周發表全新 Pura 70 系列手機,當中 Pura 70 Ultra 首次在 HUAWEI 手機應用 1”感光元件及伸縮鏡頭設計,都能吸引不少用家眼球。不過,經... (繼續閱讀)
7 小時前
Smart #1 在香港推出了 Premium 版和 BARBUS 版之後,銷售理想,但是在新的「一換一」計劃下, 難免會讓車價有所調整。為了維持熱度及競爭力,代理... (繼續閱讀)
10 小時前
Canon 兌現了今年較早前公開的承諾,終於開放自家的 RF 接環,允許第三方廠商推出兼容 Canon RF 接環的鏡頭。而 Sigma 和 Tamron 亦很快作出回應,... (繼續閱讀)
11 小時前
天氣開始熱,Sony 合時地公佈新一代手提冷氣 Reon Pocket 5,究竟表現會唔會好似之前網友講,係交智商稅嘅產品呢?睇完條片,就會知道乜野人適合用啦... (繼續閱讀)
14 小時前
今年春節姍姍來遲,急景殘年與梅花山櫻的花期重疊,加上過年前的一陣忙碌,便錯過了拍攝的機會。真的是那麼忙嗎?撫心自問,更大的原因還是懶。 (繼續閱讀)
1 日前
眾所周知,Fujifilm X100VI 目前仍在一機難求的狀態,有些不想排隊等新機的朋友,於是轉移目光至其他近似機種。同樣以舊菲林機為設計靈感的 Olympus... (繼續閱讀)
1 日前
Nothing 以推出無線耳機起家,雖然業務已擴展至手機,但亦不忘本在近日公佈兩款 Nothing 耳機,分別是 Nothing Ear 與 Nothing Ear (a)。今次在香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