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最新消息

【無瑕大瞳】Sony 135mm F1.8 GM 測試

文、攝:Stephen

Sony 的全片幅無反鏡頭愈趨完善,不過要說到讓用家「等了又等」的,就必定要數到 135mm f/1.8 規格的鏡頭。由於這類鏡頭令背景的壓縮感較強,加上超大的入光量,很容易就拍到更自然兼美輪美奐的人像相片;即使你對拍攝「美眉」沒有太大興趣,135mm f/2 或 135mm f/1.8 亦見用於室內的體育拍攝場合,就是貪其即使拍攝距離稍遠,仍可在光線不足的環境下以超大光圈來突出主體,亦可算是一支用途廣泛的定焦鏡頭。擁有 Sony 無反相機的影友等了多年,掛上 G Master 大師之名的 FE 135mm F1.8 GM 終於在今日正式「派貨」(按:以香港市場作例子)!想知這支鏡頭能否繼續「青出於藍」,尚未入手 FE 135mm F1.8 GM 的可以先參考小編是次的測試報告。

950g 夠輕盈,不用「斷斤秤」
其實 Sony 早在 2006 年初初投入單反相機市場之時,就已經與 Zeiss 合作,推出 Sonnar T* 135mm F1.8 ZA 中望遠鏡頭,這支鏡頭以柔潤散景和高解像力見稱,加上當時同級鮮見的 f/1.8 大光圈設計,在市場上都是一直叫好叫座,小編早年亦曾聽聞有影友會為一試這支「菜鏡」,而選用 Sony 的單反系統!十多年的光景過去,Sony 終於在今年為無反系統帶來 FE 135mm F1.8 GM 大瞳,追求 135mm f/1.8 規格的,日後亦無需只是考慮 Sigma 135mm F1.8 DG HSM|Art 了。初初接過 Sony FE 135mm F1.8 GM,小編絕不覺得它是一支很輕的鏡頭,畢竟鏡頭入光量大,加上濾鏡直徑亦有 82mm,而且前組鏡片有一定的「份量」,不過 Sony 卻可控制整支鏡頭的淨重在 1kg 內確實值得一讚。Sony FE 135mm F1.8 GM 淨鏡只有 950g 重,對比同級 Sigma 135mm F1.8 DG HSM|Art 的 1,130g 有著明顯的優勢,再者 Sigma 一鏡的 1,130g 重量只不過是適用於單鏡系統的數據,若要顧及 Sony E-mount 可能牽涉到使用的轉接環,又或者乾脆購買已加長鏡尾部分的 Sigma 135mm F1.8 DG HSM|Art(Sony E-mount 版本),「埋單」重量一定超越 1.2kg。當能夠以「斷斤秤」來形容 Sigma 135mm F1.8 DG HSM|Art,不足 1kg 門檻的 Sony FE 135mm F1.8 GM 就更覺輕盈,而小編接上 A7 IIIA7R III 後的平衡感不俗,系統重心未算大幅移向鏡頭前端位置。

▲鏡頭安裝在 Sony A7 III 後的樣子。
▲設有手動光圈環,可作 1/3 級光圈調整,最左方的「A」字,則表示為「自動」,光圈調校參數由機身設定。 
▲鏡身設有 "Click" 撥桿,可以將光圈葉由「有段」及「無段」方式調校,後者特別適合拍片時使用,避免收錄在鏡身調校光圈時的聲音。
▲鏡頭由中國製造。

冠絕同級的 0.7 米最近對焦距離
採用防滴防塵設計的 FE 135mm F1.8 GM 鏡身扎實,鏡身設有可自訂功能的對焦固定按鈕、三段對焦範圍限制器(全段、0.7 米至 2 米、1.5 米至無限遠)和手動光圈環,基本配置與另一支為人像拍攝而設的 FE 85mm F1.4 GM 非常相似。而針對影片攝錄,Sony 亦在 FE 135mm F1.8 GM 鏡身上加上特別的撥桿,可以將光圈葉由「有段」及「無段」方式調校,其中後者特別適合拍片時使用,能夠保持專業的操控之餘,亦可以避免收錄在鏡身調校光圈時的聲音。Sony FE 135mm F1.8 GM 另一個強橫的地方是近拍力,一般中望遠大光圈鏡頭都不會標榜其近拍表現,因為約 0.2x 的放大倍率實屬小菜一碟,沒有太令人驚訝的地方,今次 Sony 反而在 FE 135mm F1.8 GM 上作了新的嘗試,竟然可以在碩大的入光量下擁有更短的最近對焦距離!FE 135mm F1.8 GM 的最近對焦距離只有 0.7 米,對應的最高放大率為 0.25x,較同級 Sigma 135mm F1.8 DG HSM|Art 的 0.875 米最近對焦距離和 0.2x 放大率更優秀,亦同時比 Canon 的「元老級 L 鏡」EF 135mm F2L USM 那 0.9 米最近對焦距離和 0.19x 放大率亮麗。新鏡能夠有如此的表現,全靠浮動對焦系統抑制近拍時的像差,即使近拍細小的主體仍然擁有驚人的解像力,同時亦能透過中望遠焦距和大光圈來進一步「打散」背景,令近拍的主體更為突出。

▲使用 11 片光圈葉片,可見光圈直徑為全開光圈時的一半下,鏡頭的光圈孔仍然十分渾圓。
▲對焦固定按鈕可以透過機身設計為「自訂功能鍵」。
▲鏡頭表層的 Nano AR 納米塗膜反射出淡綠和琥珀色的光芒。
▲接環部分設有防滴防塵膠邊。
▲設有對焦範圍限制器

解像力人中之龍
作為 G Master 大師系列鏡頭的最新成員,FE 135mm F1.8 GM 繼續秉承以「高解像力」及「柔和散景」兩條腿走路的路線。FE 135mm F1.8 GM 採用 10 組 13 片的光學結構,包括 1 片只見於 G Master 頂級鏡頭的 XD 極致非球面鏡片、1 片 ED 低色散鏡片及 1 片 Super ED 超低色散鏡片。Sony 的 XD 極致非球面鏡片標榜高精度的研磨技術,令光學玻璃的表面更為圓滑,避免影像中的點光源散景出現令人礙眼的「洋蔥圈」散景,而且這些特殊光學鏡片的位置亦經過精心考究,在維持高解像力之餘亦可以拍出柔和的散景,這亦是 Sony G Master 鏡頭一直強調的地方。此外,FE 135mm F1.8 GM 與另一支人像皇 FE 85mm F1.4 GM 一樣,同樣使用 11 片圓形光圈葉片,而小編發現小收光圈後,此鏡的光圈孔徑亦十分渾圓,令散景更為優美。解像力方面,個人對 FE 135mm F1.8 GM 完全沒有投訴的地方,對其全開光圈時的優秀成像與半年多前測試的另一支 G Master 鏡頭 FE 24mm F1.4 GM 般印象深刻,而較 FE 24mm F1.4 GM 有過之而無不及的,是連紫邊和色差都沒有!要知道 Sony 只不過在 FE 135mm F1.8 GM 身上用了 ED 低色散鏡片及 Super ED 超低色散鏡片各一片,對比 Sigma 135mm F1.8 DG HSM|Art 要「打孖上」用了 2 片螢石級特低色散鏡片及 2 片 SLD 超低色散鏡片,Sony 似乎又嘗試在 FE 135mm F1.8 GM「賣弄」光學設計上的「黑科技」!

▲散景沒有看到「半蔥圈」問題(光圈:f/1.8)
▲散景沒有看到「半蔥圈」問題(光圈:f/2.8)
▲10 組 13 片光學設計,包括:1 片 XD 極致非球面鏡片(橙色)、1 片 ED 低色散鏡片(綠色)及 1 片 Super ED 超低色散鏡片(淺藍色)

 

樣本照片(使用 Sony A7 III 或 A7RIII 拍攝)

▲ISO 250、f/1.8、1/160s、焦距:135mm、相機:Sony A7R III
這張 Head Shot 相片是接上擁有 4,200 萬像素的 Sony A7R III 拍攝,模特兒的眼睫毛、皮膚細紋,以至是汗毛完全難不到這支超高清的 G Master 鏡頭,畫面隨時利得被模特兒投訴呢!
▲ISO 100、f/1.8、1/5000s、焦距:135mm、相機:Sony A7 III
以 f/1.8 最大光圈拍攝竟可以清楚將前方的椏枝與相距不遠的唐樓前後景完全分離,可能讀者覺得拍攝距離夠近才有這樣的效果。不過,事實上距離隔著一大條馬路和一個休憩空間,小編利用 Google Map 一度才驚覺有近 50 米呢。

Sony FE 135mm F1.8 GM 規格:
https://www.dcfever.com/lens/specification.php?id=1189

Sony FE 135mm F1.8 GM 樣本照片:
https://www.dcfever.com/lens/viewsamples.php?set=1575

 

變形像差測試(使用 Sony A7 III 拍攝)

關閉數碼修正
啟動數碼修正

短評:即使關閉機身數碼修正功能後,亦看不到有明顯的畸變,四邊的線條拍得十分筆直。

下一頁:解像力測試

第 1 頁第 2 頁第 3 頁
最新消息
37 分鐘前
Insta360 近年來幾乎壟斷全景相機市場,一提起 360 相機都自然會想到 Insta360 的產品。不過,這個「定律」可能話變就變,因為 DJI 近日以全新 Osm... (繼續閱讀)
6 小時前
全景相機市場競爭激烈,近年已有不少國內品牌成功搶佔 GoPro 的地位,當中以 Insta360 最為進取。而早前根據根據市場統計,Insta360 已連續 6 年穩... (繼續閱讀)
7 小時前
曾幾荷時,小弟拍荷首選新田荷塘,喜歡那份自然質樸。 (繼續閱讀)
8 小時前
DJI 新機 OSMO 360 登場!搭載 1 吋感光元件 F1.9 大光圈,支援最高 8K 50fps、10-bit 同 D-Log M,可見新機相當着重畫質!作為最輕 360 相機,仲有... (繼續閱讀)
10 小時前
Toyota Noah 與 Voxy 小改款將推出,日媒本來預測的發表時間是在 10 月,但最新的消息指出,新車將提前至 9 月 1 日正式發表。這次的小改款將主要針... (繼續閱讀)
11 小時前
Nothing 旗下品牌 CMF 正式推出新一代智慧手錶 Watch 3 Pro,這款集健康監測、AI 教練與獨特設計於一身的全能運動手錶,為穿戴裝置市場帶來全新選擇。 (繼續閱讀)
15 小時前
HONOR 近年來在 AI 技術、電池研發與影像系統等領域投入大量資源,成果已獲得市場廣泛認可。適逢 HONOR 影像部門成立一週年之際,首席影像工程師羅... (繼續閱讀)
16 小時前
一年一度「家電.家居.博覽」將於2025年8月14日(四)至8月18日(一)於灣仔會議展覽中心隆重舉行! (繼續閱讀)
1 日前
買新相機、新鏡頭開箱一刻,本應充滿期待,不過來自加拿大安大略省的攝影師 Viktoryia Shkel,她的開箱歷經卻十分「奇幻」,尤如「來回地獄又折返人... (繼續閱讀)
1 日前
Toyota 曾透露他們正著手研發一款車型較細,且車價平民向的 Pickup 車型,之後外界普遍推測這款新車會以 RAV4 為基礎而成,因為更適合市區環境使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