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最新消息

Fujifilm X-T4 評測︰誓奪 APS-C 皇者地位

文、攝︰stranger

決心唔玩全片幅的 Fujifilm,全力發展 APS-C 及中幅市場,成績倒也算亮麗。今次推出的 X-T4 不經不覺已是第五部 X 系列旗艦級型號,首次在 X-T 系列中加入 IBIS 機身防震,但又配備與 X-T3 相同的 2,600 萬像素感光元件,可謂有新亦有舊。究竟除了防震之外,X-T4 還有甚麼其他過人之處?

攝錄功能更趨專業

大家都知道現在的相機已不單是相機,還要兼顧攝錄工作,不少型號甚至以專業攝錄功能為主打,真是難為攝錄定分界。在無反相機當中,Fujifilm X-T 可以算是兩個範疇都做得很專門的系列,在用家心目中早已奠定了 APS-C 機皇的地位(當然價錢也是機皇級數)。以 2018 年尾推出的 X-T3 為例,早已可攝錄 DCI 4K 60p 影片,另外亦支援 10-bit 直錄格式、F-Log、HLG 等功能。今次 X-T4 在攝錄方面還有甚至可以提升的地方?

首先 X-T4 當然繼承了 X-T3 的所有攝錄性能,能夠利用其 2,610 萬像素 X-Trans CMOS 4 感光元件的闊度提供 oversampling 取樣,加上 X-Trans CMOS 本身高清晰度及少摩爾紋的優點,拍攝出來的 4K 影片可說是細緻得無話可說。雖然拍攝 4K 60p 時要稍為裁剪 1.18x,同時 All-I 低壓格式只支援至 4K 30p,但不要忘記不少 APS-C 甚至 FF 新機還停留在沒有 Log、HDR 的年代,X-T4 能夠 SD 卡直錄 4:2:0 10-bit 4K 影片已足夠 KO 其他對手,更不用說可經 HDMI 錄取 4k/60p 4:2:2 10-bit 影片了。如果大家經常用 Log 拍片的話,10-bit 影片的好處就會更加明顯,因為 Log 曲線會將更多高光位的層次壓縮至原來的 8-bit 色階,令光位平滑的位置 (如天空) 會容易因為 bit 數不足而出現色帶 (banding),利用 10-bit 格式似乎是解決這問題的最佳方法。

 


▲ 10-bit 4:2:0 4K/60p 拍攝樣本


▲ 10-bit 4:2:0 4K/30p 拍攝樣本

最為實用的升級當然是機身轉用了三向翻轉式屏幕設計,除了方便自拍、垂直構圖之外,拍片時亦方便使用腰平或其他更刁鑽角度,對於要拍 Vlog 的用家當然更是必需品。不過用慣上幾代 X-T 系列的用家,這個三向翻轉式屏幕原來真的要稍為適應一下,尤其是腰平取景時 LCD 方向與光軸不一致,可能會令追拍動態主體帶來一點難度。反而要數最簡單又最實用的改良,就是將拍片/拍攝模式變成獨立設定撥桿,放在快門速度轉盤下,這樣就能大大減少舊型號要轉到拍片模式時,經常將撥桿轉過龍的問題,用起上來更加就手。


▲ 轉用了三向翻轉式屏幕設計,以及加入 IBIS 後,機身只是比上代輕微厚了少許。

另一個最大優點,當然是拍片時終於可用 IBIS 幫助穩定機身,當然用家亦可額外使用 Digital IS 數碼影像穩定功能,令拍出的畫面更加穩定流暢,但就會令畫面有 1.1x 的剪裁用作防震緩衝位,如拍 4K 60p 的話由於本身已剪裁了 1.18x,加上數碼影像穩定功能後就會變成 1.29x。相機更提供 Boost IS 模式,進一步加強影片的防震效能,但由於這功能會強力抗阻所有方向的移動,所以不太適合用作運鏡,當成三腳架使用就好。


▲ 相片/影片切換變成獨立撥桿操作。


▲ f/4、1/240s、ISO 160
即使只用上標準色彩模式及自動白平衡,相機的色調亦都能有討好及自然的效果,一般生活相片都不大需要再調色。

另一個小編常用的拍片功能是慢鏡,小編並非常用來拍攝具戲劇感的慢鏡特效,只是在某些不便使用 gimbal 的場合,就會以慢鏡加手持運鏡來模擬使用 gimbal 的效果。今次 X-T4 就加強了慢鏡攝錄功能,可以在 Full HD 時拍到高達 240fps 的幀率,如果以 24p 播放的話就可以做到 10 倍慢鏡效果。雖然用 slow motion 會裁剪至 1.29x,而且沒有 oversample 下的摩爾紋也較為明顯,但拍 Full HD 能做到 240fps 的機種也著實不多 (普遍是 120fps),實在也不能挑剔太多了。


▲ 240fps 慢鏡效果 (30fps 播放)

看到這裡,大家可能會被不同的拍片剪裁率弄得頭昏腦脹,好在 X-T4 貼心地提供了一個「固定影片剪裁倍率」的功能,可一刀切將所有影片裁 1.29x,大家就不用怕忘記剪裁限制而令焦距、構圖失了預算。

至於在收音方面,X-T4 機身提供 3.5mm 收音咪接口,除了可以連接普通無電源收音咪之外,現在更可以在機身設定聲音來源為 Line Level 輸入,大家即使將相機連接至混音器或其他裝置的聲音輸出,也不怕訊號太強引致失真。只是耳機監聽的部分還是沒大改進,需要裝上垂直手柄或者 Type-C 轉接器才可連接耳機,裝垂直手柄會令機身變大,裝 Type-C 轉接器又不能同時連接外置電源使用,而這個小小的 Type-C 轉接器更有可能遺失或漏帶,用起上來不得不小心謹慎。


▲ 可配合 VG-XT4 垂直手柄使用,手柄可放 2 枚電池,加上相機的 1 枚電池,最多可以安裝 3 枚電池使用。


▲ 手柄可以連接耳機監聽收音效果。


▲ 如果不想使用電池手柄監聽,就要在機身透過 Type-C 轉接器才可連接耳機。

▲ 可以 H.265 格式以 SD 卡拍攝 4:2:0 10-bit 4K/60p 影片。 ▲ 可以 H.265 格式以 SD 卡拍攝 4:2:0 10-bit 4K/60p 影片。
▲ 最多可以 240fps 幀率拍攝,換算 24P 播放變成 10 倍慢鏡效果。 ▲ 可以劃一將影片剪裁至 1.29 倍。

追焦連拍更可靠

X-T4 採用與 X-T3 相同的 X-Trans CMOS 4 及 X-Processor 4 處理器,對焦方面仍舊保持是 425 區選擇,不過透過新的運算法,據稱新機的追焦成功率較上一代提升一倍,而且亦令相機的對焦時間縮短至 0.02 秒。實際試用追焦連拍時,配合臉部對焦使用,即使連拍速度高至 15fps,但追焦的成功率甚高。即使主角有輕微背光,而且背景線條相當具干擾性,但也沒有影響到相機的追焦能力,只有當主角移動到極近相機時才有一兩張輕微失焦,但已經比上代 X-T3 有相當明顯的進步。雖然未能斷言此機可以輕鬆應付鳥攝、賽車等極高速主體拍攝,但一般拍攝小朋友的奔跑動態可謂沒大難度。


▲ 以機械快門追焦作 15fps 連拍,按下快門 3 秒多已拍到 48 張相片。


▲ 即使小朋友戴上口罩,仍可以透過相機的主體追蹤功能追住小朋友的臉部對焦,而且追焦準確度比上代更為優異,背光及雜亂的背景亦沒有令相機中途明顯走焦。

由於 X-T4 使用 X-T3 的感光元件及處理器,既然硬件一樣,以 firmware 更新方法令 X-T3 追焦速度提升至 X-T4 級數也應是可行的。事實上廠方早前亦已推出了 Ver.3.20 的 firmware 更新,提升了 X-T3 的眼部追焦、臉部對焦、雜亂背景下的對焦能力等,推算應該是提升至跟 X-T4 同級,但要留待日後試用才能得知實際效果。


▲ f/8、1/110s、ISO 160
全靠 X-Trans CMOS 的獨特排列結構,令感光元件可減省感光元件前的 Low Pass 低通濾鏡以提升解像力之餘,亦同時可減少摩爾紋及偽色產生。即使只有 2600 萬像素,相片的細緻度仍算十分充足,公園樹木的樹葉亦清晰可數。

小編試用時主要用機械快門模式追焦拍攝,但此機如果使用電子快門的話,追焦連拍速度更可提高至 20fps,在鎖定焦點及 1.25x 剪裁下更可做到 30fps 的超高速連拍,絕對是旗艦機的級數。而在機械快門 15fps 連拍速度下,亦可一口氣連拍至 110 張 JPEG 或 38 張壓縮 RAW 檔,在 20fps 時 buffer 亦有 79 張 JPEG / 36 張壓縮 RAW,小編在試用時就未出現過爆 buffer 的情況。


▲ 相機照舊設有雙 SD 卡槽,兩個卡槽都支援 UHS-II 高速規格,連拍時清除 buffer 也可快一點,拍攝 10-bit 影片更是必需品。


▲ 垂直手柄設有 Normal/Economy/Boost 模式切換掣 (沒有手柄也可在 Power Management 選單設定),使用 Boost 模式可以將對焦速度減至 0.02 秒 (Normal 模式為 0.08 秒)。

除了可以選擇機械快門或電子快門之外,X-T4 亦像不少高階相機一樣,提供電子前簾快門選擇。使用電子前簾的好處,是可以減輕快門震動及噪音,但又比全電子快門有較少的 rolling shutter 變形。但電子前簾快門在某些情況下亦都有壞處 ,就是當使用高速快門時或會出現曝光不足或不均勻、散景變形等現象,以大光圈鏡頭配合高速快門的話更有可能會令影像模糊或被裁掉。所以 X-T4 的快門選單內貼心地增設兩個自動化設定,可以讓用家平時使用電子前簾快門,在高於 1/2000 秒時就自動轉用機械快門,以及在高於 1/8000 秒時切換至全電子快門,這樣就可以用盡電子前簾快門的好處,但又不怕忘記轉換設定影響畫質。

▲ 其中一個快門類型設定,可以讓相機在不同的快門速度下自選擇電子前簾快門、機械快門及全電子快門。 ▲ 像不少旗艦高速相機一樣,X-T4 提供了 6 個 AF-C 自訂設定。

下一頁︰更多畫質及感光度測試

第 1 頁第 2 頁
最新消息
6 小時前
對經常進行野外拍攝的專業攝影師而言,相機雨衣是相當有用的拍攝配件,因為相機和鏡頭擁有防塵防水滴功能也是有其一定限制,最少每個品牌亦不能保證... (繼續閱讀)
10 小時前
臨近年尾,又有一款性價比極高的入門級電動車推出,它就是主打家庭戶外風的東風 Nammi VIGO。代理只引入 VIGO Pro 版本,繼續貫徹「抵食夾大件」的... (繼續閱讀)
20 小時前
踏入年底購物旺季,各大品牌相繼推出新一代旗艦手機。即將成為香港市場首款搭載 Snapdragon 8 Elite Gen 5 晶片的 HONOR Magic 8 Pro,官方正式宣布... (繼續閱讀)
1 日前
諜照傳了多時,DJI 終於發表全新旗艦級運動相機 Osmo Action 6。新機引入在品牌首款全景相機 Osmo 360 內有口皆碑的 1/1.1" 方形感光元件,擁有同級... (繼續閱讀)
1 日前
汽車電動化趨勢延續,但傳統超跑品牌看來明白了汽油引擎有著不能取代的巨大價值,意大利超跑品牌 Lamborghini 再次以一款燃油引擎賽車來引證這一點... (繼續閱讀)
1 日前
Apple 新配件 iPhone Pocket 即將正式開賣,更與三宅一生(ISSEY MIYAKE)首度聯乘,更是限量發售,官方定價達 HK$1799 元,不少潮人對「潮物」設計... (繼續閱讀)
1 日前
隨著 iPhone 17 Pro 正式上市,不少消費者紛紛選購新機,但近日發生的一宗特別事件,提醒了大家購買全新手機時記錄開箱過程的重要性。 (繼續閱讀)
1 日前
由 Synology 與 DCFever 合辦的「Synology x DCFever 旅遊+親子攝影全攻略」講座,已於 11 月 11 日晚圓滿舉行。是次活動吸引了超過 60 名參加者出... (繼續閱讀)
1 日前
Insta360 Ace Pro 2 先前已憑藉雙 AI 晶片架構、8K 影片錄製、FlowState 穩定系統及 Leica SUMMARIT 鏡頭的低光表現奠定成功基礎,其後亦推出街拍套... (繼續閱讀)
1 日前
日系耳機品牌 AVIOT 可說是業內率先於藍牙耳機中應用混合單元技術的先驅之一。近期 AVIOT 一口氣推出兩款旗艦新品:入耳式藍牙耳機 TE-J2 與頭戴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