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最新消息

Tamron 70-180mm f/2.8 E-Mount 評測︰短小精悍大三元

沒有妥協的解像力

如此輕巧的一支長鏡,加上相宜的價格,不禁令人懷疑鏡頭在畫質上有沒有作出一定的取捨。在實際試用過後,發現這個想法是相當多餘的。鏡頭的解像力相當充足,即使配合 4 千萬像素的機身使用,解像力還是遊刃有餘,廣角端時以全開光圈拍攝,也有由中間 sharp 到邊位的理想表現。在遠攝端的表現有點特別,拍攝遠距離風景時相片邊位的解像力會稍為下降,但拍攝中等距離以至近攝主體時邊緣解像力又提升了不少,所以如果用這支鏡頭的遠攝端拍攝人像、小品相片,都有相當理想的表現。如果拍攝風景的話,收光圈就可明顯改善情況了。


▲ 101mm、f/2.8、1/125s、ISO 100
即使全開光圈拍攝,而且主體偏在畫面右邊,相片的細緻度仍然十分足充,石頭上的紋理可以清楚地呈現。


▲ 180mm、f/2.8、1/200s、ISO 160
以最長焦距全開光圈拍攝側在左邊的主體,相片亦非常銳利,連葉上的細毛也清晰可見,只是散景稍見二線性現象,看上去有少許雜亂。


▲ 180mm、f/2.8、1/200s、ISO 320
長焦鏡可輕易帶來散景效果,散景的形狀見到有一點因為光圈蝕而形成的檸檬形,可謂這類鏡頭難以避免的現象。

事實上鏡頭的確應用了大量特殊鏡片來提升畫質,當中的 GM (Glass Molded Aspherical) 模鑄非球面鏡及 Hybrid aspherical lens 雙面非球面鏡就成功令鏡頭的解像力得到平衡的提升。鏡頭的色散控制亦值得一讚,在 XLD(eXtra Low Dispersion) 超低色散鏡片及 LD(Low Dispersion) 超低色散鏡片幫助下,鏡頭在全開光圈的所有焦段,就算將相機的色散控制功能關閉,也幾乎看不到紫邊的出現。只是在遠攝端時的針墊狀變形及暗角比較明顯,但開啟機身的變形控制功能即可改善大部分情況。

解像力測試


▲ 拍攝原圖 (70mm 廣角端)

放大位置一 放大位置二
▲ f/2.8 ▲ f/2.8
▲ f/4 ▲ f/4
▲ f/5.6 ▲ f/5.6
▲ f/8 ▲ f/8
▲ f/11 ▲ f/11
▲ f/16 ▲ f/16
▲ f/22 ▲ f/22


▲ 拍攝原圖 (180mm 遠攝端)

放大位置一 放大位置二
▲ f/2.8 ▲ f/2.8
▲ f/4 ▲ f/4
▲ f/5.6 ▲ f/5.6
▲ f/8 ▲ f/8
▲ f/11 ▲ f/11
▲ f/16 ▲ f/16
▲ f/22 ▲ f/22

變形測試


▲ 70mm (關閉機內修正)


▲ 70mm (開啟機內修正)


▲ 180mm (關閉機內修正)


▲ 180mm (開啟機內修正)

暗角測試

70mm 廣角端 (關閉機內修正) 70mm 廣角端 (開啟機內修正)
▲ f/2.8 ▲ f/2.8
▲ f/4 ▲ f/4
▲ f/5.6 ▲ f/5.6

 

180mm 遠攝端 (關閉機內修正) 180mm 遠攝端 (開啟機內修正)
▲ f/2.8 ▲ f/2.8
▲ f/4 ▲ f/4
▲ f/5.6 ▲ f/5.6

色差測試 (關閉機內色差修正)


▲ 拍攝原圖


▲ 局部放大

Tamron 70-180mm f/2.8 Di III VXD 規格:
https://www.dcfever.com/lens/specification.php?id=1277

Tamron 70-180mm f/2.8 Di III VXD 樣本照片:
https://www.dcfever.com/lens/viewsamples.php?picture=22835

有讚︰

  • 比同級鏡頭輕巧得多
  • 濾鏡口徑只有 67mm,與同廠他 E-mount 鏡頭相同
  • 超微距對焦模式不用在鏡頭上切換模式
  • 提供防水滴設計
  • 全開光圈亦有出色散像力
  • 色散控制出色
  • 變焦時鏡頭長度伸出不多
  • 價錢大眾化

有彈︰

  • 不設腳架座容易影響平衡
  • 並非採用內變焦設計
  • 遠攝端變形及暗角稍為明顯
  • 遠攝端邊緣解像力稍為下降
  • 散景有輕微二線性情況

總結

以往要買一支輕巧的變焦長鏡,細光圈似乎是雖一選擇,不過 Tamron 70-180mm f/2.8 Di III VXD 就成為市場上的其中一個例外。以伸縮鏡頭來將鏡頭造得小巧的變焦長鏡,還有早前推出的 Canon RF 70-200mm f/2.8L IS USM。以往大家可能對伸縮鏡筒密封及耐用性感到憂慮,不過看到這兩支鏡頭的銷售反應,似乎消費者都對這個設計都算受落,有望這類輕量化長鏡成為將來的趨勢。

建議售價:HK$9,600

查詢:2721 7388

第 1 頁第 2 頁
最新消息
9 月 26 日
繼國際版在海外發表後,小米 15T 與 15T Pro 今日也正式在香港發售,定價為 HK$3,299 起。相比上代小米 14T 並未加價,卻能提供直逼旗艦機的性能,... (繼續閱讀)
9 月 26 日
以運動相機聞名的 Insta360,旗下產品除廣為人知的 X、Ace 與 Go 系列外,亦包含於 2022 年推出的三軸雲台視訊鏡頭系列 Insta360 Link。而昨日 Ins... (繼續閱讀)
9 月 26 日
香港貿易發展局(香港貿發局)宣布將於 10 月舉行四大科技展覽,涵蓋電子產品、電子組件、生產技術及創新燈飾,進一步促進香港作為國際會展中心的領... (繼續閱讀)
9 月 26 日
厚度僅 5.64mm、重量為 165g 的 iPhone Air,在正式發布前便以「最薄 iPhone」之名而備受關注。如今我們已取得這款定價 HK$8,599 的 iPhone Air,並... (繼續閱讀)
9 月 25 日
L-mount 在 Sigma 的「加持」下,不乏各式各樣鏡頭選用。然而話雖如此,同屬 L-mount 聯盟成員的 Panasonic 亦未有完全放慢手腳。品牌剛剛宣佈推出... (繼續閱讀)
9 月 25 日
Nissan 現正積極推動「Re:Nissan」品牌重建計畫,當中包括關閉多間工廠和設計室,來應對財務困難。近日更傳出一個震撼消息,上市僅三年多的新世代... (繼續閱讀)
9 月 25 日
Canon 今年已經推出了 5 支鏡頭,部分影友亦很關心品牌會否在今年第四季公佈 EOS R6 Mark III 之時,為 RF 接環鏡頭引入更多新成員。而在傳聞網消息... (繼續閱讀)
9 月 24 日
小米在今日於海外舉行的發佈會上,除了發表 Xiaomi 15T 及 Xiaomi 15T Pro 手機外,也為車迷帶來重大消息:小米電動車將於 2027 年正式進軍歐洲市場。 (繼續閱讀)
9 月 24 日
小米 15T 與 15T Pro 今日於海外市場正式發表,兩款機型均配備 6.83 吋大屏幕及 Leica 認證的三鏡頭相機系統,海外定價從 649 歐元起,折合約港幣 ... (繼續閱讀)
9 月 24 日
自元祖 Max 全景相機發表自今 6 年,GoPro 終於推出其正式後繼產品 Max2,與國內品牌 Insta360 X5 和 DJI Osmo 360 再次對撼。面對同級競爭對手紛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