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最新消息

靈巧高質:Sony A7C 測試

引入 A7S III 對焦設定
拍片規格向來是 Sony 的強項,A7C 拍攝 4K 片的話會以全像素讀取數據,並以 6K 超取樣,所以在細緻度呈現上較有優勢,亦減少摩爾紋和鋸齒情況出現。如透過 S-Log3 模式攝錄,A7C 可以捕捉多達 14 級的動態範圍,方便在後期製作存取陰影和高光位的層次和細節。而 A7C 在拍片期間也增設 A7 III 沒有的實時眼部自動對焦功能,當 A7C 啟動有關功能後,相機會自動因應主體的位置而調校焦點,讓一般用家可以專注在取景和構圖上,日後拍片的話亦不用以手動對焦「追 Fo」那麼麻煩。A7C 亦像早陣子推出的拍片機 A7S III 一樣,在拍片時提供更精細的自動對焦設定,「自動對焦轉換速度」可分為 7 級,而「自動對焦主體轉移速度」可分成 5 級,讓攝錄師可根源題材需要而選擇急促或緩慢地切換對焦點。另外,當使用 MF 手動對焦時,只需按下 A7C 機背的 AF-ON 鍵即可立即自動對焦,節省在選單上調校對焦模式的時間。

選單設定

▲仍然用上舊款式的選系統,莫非的與 BIONZ XR 影像處理有關? ▲延伸感光度可達 ISO 204800。
提供動物眼部自動對焦功能。 ▲雖然自訂按鈕的數目寥寥可數,不過透過機身的圖像化設定方式一樣可以得到較貼心的操控效果。
▲拍片時的自動對焦靈敏度設定與 A7S III 一樣,一共提供 7 級的靈敏度設定。

影片 Eye AF 示範

 

樣本照片

▲ISO 200、F5.6、1/125s、焦距:60mm、相機:Sony A7C、鏡頭:Sony FE 28-60mm F4-5.6
全新的套裝鏡頭在全開光圈近拍時也保留一定的細膩度,葉脈亦可以清楚可辨。
 
▲ISO 320、F5.6、1/125s、焦距:60mm、相機:Sony A7C、鏡頭:Sony FE 28-60mm F4-5.6
FE 28-60mm F4-5.6 的解像力令人刮目相看,模特兒臉上的瑕疵都可以逃不出新鏡的法眼。
 
▲ISO 800、F5.6、1/160s、焦距:56mm、相機:Sony A7C、鏡頭:Sony FE 28-60mm F4-5.6
影像暗部未見有明顯的噪點。

更多 Sony A7C 樣本照片:
https://www.dcfever.com/cameras/viewsamples.php?set=1742

感光度測試

▲ISO 50(擴展) ▲ISO 100
▲ISO 200 ▲ISO 400
▲ISO 800 ▲ISO 1600
▲ISO 3200 ▲ISO 6400
▲ISO 12800 ▲ISO 25600
▲ISO 51200 ▲ISO 102400(擴展)
 
▲ISO 2048000(擴展)  

【同場加映】
蠅量級套裝鏡:FE 28-60mm F4-5.6 成 A7C 最佳拍檔
Sony 在發表 A7C 的同時,亦一併為新機帶來全新的袖珍標準變焦鏡頭 FE 28-60mm F4-5.6FE 28-60mm F4-5.6 是繼 Sony 全片幅無反系統成立初時的 FE 28-70mm F3.5-5.6 OSS 標準鏡頭後,第二支入門級的全片幅標準變焦鏡。隨著 Sony 全片幅無反第二代起加入 5 軸機身防震系統,FE 28-60mm F4-5.6 剔除了 OSS 光學防震功能,使鏡頭變得更為輕巧之餘,亦不會阻礙用家拍攝清晰的照片,相信有望在將來取締 FE 28-70mm F3.5-5.6 OSS 的位置。FE 28-60mm F4-5.6 的外型十分小巧,64mm(直徑)x 45mm(長度)和 167g 的重量比兩個月前 Nikon 發表的 NIKKOR Z 24-50mm F4-6.3 套裝鏡還要輕巧(數據比較詳見下表),而且亦提供金屬接環和防塵防水滴的配置,以二千多元的價位算是不錯的 Package。手執 FE 28-60mm F4-5.6 覺得新鏡的膠感比較重,不過仔細觀看鏡筒前方卻有用上像金屬般的物料,鏡頭的最近對焦距離為 0.3 - 0.45 米,使用 7 片光圈葉片。新鏡用上 7 組 8 片的光學結構,當中包括 3 片非球面鏡片,據 Sony 表示 FE 28-60mm F4-5.6 的光學質素較 FE 28-70mm F3.5-5.6 OSS 優勝,我們在實拍時亦發現全開光圈時的銳利度亦不差。

▲FE 28-60mm F4-5.6
▲FE 28-60mm F4-5.6 對比初代全片幅無反入門套裝鏡 FE 28-70mm F3.5-5.6 OSS 來得輕巧。
▲使用 40.5mm 直徑的濾光鏡片。
▲鏡頭在中國製造。

雖然 A7C 本身主打 Vlog 市場,但是新的套裝鏡並未用上較廣角的焦距,28mm 起跳在今時今日的標準難免有點捉襟見肘,幸好在 4K 拍片時沒有所謂的 1.7x 裁切問題,不然以 48mm 等效焦距拍 Vlog 確實有點情何以堪。就算 Nikon 最新推出的 Z5,其三款套裝鏡都是以 24mm 焦距起跳,其中 NIKKOR Z 24-50mm F4-6.3 一樣與 Sony FE 28-60mm F4-5.6 走輕巧便攜的路線,若 Z5 本身不是受 4K 的 1.7x 裁切問題影響,Z5 亦可以重新評價。至於 Panasonic Lumix DC-S5 的套裝鏡頭 Lumix S 20-60mm F3.5-5.6 就更廣角,S5 更可以配合原廠的 DMW-SHGR1 攝錄手柄拍 Vlog,雖則 Lumix S 20-60mm F3.5-5.6 重 350g,幾乎是 FE 28-60mm F4-5.6 那 167g 重量的一倍,但是若 Sony A7C 要配上 FE 20mm F1.8G(373g 重)才有 Panasonic 系統那個視角,難免有失不少 Vlogger 其待 A7C 一支套裝鏡可以解決所有問題的合理期望。

▲鏡頭的最近對焦距離為 0.3 至 0.45 米,近拍能力一般。
▲使用 7 片光圈葉片。
▲無需鎖定鍵即可將鏡頭延伸至拍攝狀態或切換至收納模式。

近期多款全片幅無反入門套裝鏡規格比較

品牌型號 Sony FE 28-60mm F4-5.6 Canon RF 24-105mm F4-7.1 IS STM Nikon NIKKOR Z 24-50mm F4-6.3 Panasonic Lumix S 20-60mm F3.5-5.6
廣角焦距 28mm 24mm 24mm 20mm
遠攝焦距 60mm 105mm 50mm 60mm
尺寸(直徑) 64mm 76.6mm 73.5mm 77.4mm 
尺寸(長度) 45mm 88.8mm 51mm 87.2mm
重量 167g 395g 195g 350g
濾鏡直徑 40.5mm 67mm  52mm  67mm 
最近對焦距離 0.3 - 0.45m 0.2 - 0.34m 0.35m 0.15 - 0.4m
最高放大率 0.16x 0.5x 0.17x 0.43x
接環物料 金屬 金屬 塑膠 金屬
防塵防水滴 提供 提供 提供 提供
光學防震 不提供 提供 不提供 不提供

Sony A7C 規格:
https://www.dcfever.com/cameras/specification.php?id=2384

更多 Sony A7C 樣本照片:
https://www.dcfever.com/cameras/viewsamples.php?set=1742

總結:
Sony A7C 完全是一部迷你版的 A7 III,對於未投入全片幅無反相機大家庭的影友,新機輕巧的外型無疑是十分吸引的,因為 A7C 較其他品牌不少 APS-C 片幅,以至是 Micro 4/3 系統的高階或專業機種還要小,但就擁有更大的感光面積和更淺景深的效果。即使過往有 Canon EOS RP 或 Nikon Z5 入門機出臺,始終沒有 Sony A7C 的高機動性所帶來的迴響那麼大,畢竟在拍攝靈活性上,A7C 的 5 軸 5 級機身防震和側揭式多角度屏幕能夠保留很多細片幅可換鏡頭相機的拍攝體驗,但就沒有因此而犧牲畫質和拍攝功能。

不過,若閣下想將 A7C 作為全片幅副機的話,用過其他 A7/A9 系列的用家或會對 A7C 的操控有點失望,因為可以看到今次 Sony 為了追求更細的寶座而犧牲操控性,撇開那個出勤率不高的電子觀景器,小編覺得欠缺前轉盤、未能完全做到單手操控,以及淺薄的手柄實在是當中的敗筆,落差感會相當明顯,而且 A7C 開售價比現時 A7 III 的街價還要貴,很難一時三刻說服這批用家會選擇多付兩三千元換來一隻定位和操控上都較 A7 III 遜色的機身。

有讚 有彈
  • 機身小巧,方便攜帶
  • 機械快門最高只有 1/4000 秒
  • 內置 5 軸 5 級機身防震
  • 手柄不夠寬闊
  • 延伸感光度可達 ISO 204800
  • 蒙皮不夠吮手,觸感單薄
  • 支援 USB 充電及供電,可以邊充邊拍
  • 觀景器尺寸較小,配戴眼鏡的話難以檢視整個畫面
  • 側揭式多角度觸控屏幕方便取景
  • 自定按鈕數目較少
  • 防塵防滴機身設計
  • Menu 鍵位置距離較遠,難以完全單手操控
  • 提供動物眼睛檢測自動對焦
  • 仍然採用舊款選單系統
  • 4K 拍片不設裁剪
  • 定價略高
  • 同時提供耳機及收音咪插孔
  • 套裝鏡頭廣角端只由 28mm 起跳
  • 最高 10fps 追焦連拍
  • 果凍效應比較嚴重
  • 跟機電池可拍攝 740 張照片,同級之最
 
  • 拍片支援 Eye AF
 
  • 多介面熱靴支援數碼音訊介面
 

定價:
HK$14,990(淨機身)
HK$17,390(連 FE 28-60mm F4-5.6 鏡頭)

查詢:
2781 1780(shop@dcfever – 旺角)
2834 3112(shop@dcfever – 銅鑼灣)
2361 2778(shop@dcfever – 深水埗)

第 1 頁第 2 頁
最新消息
2 日前
BMW 都有一段時間無推出高性能車款,所以當新一代 BMW M5 高性能房車傳出即將登場的消息後,車迷們立即引頸以待?從廠方釋出的預告圖揭示了最新設計... (繼續閱讀)
2 日前
晶片是當今科技業最重要的核心規格,無論智能手機,電動汽車與 AI 電腦運算,都要應用大量晶片。愈低納米 (nm) 技術製作的晶片,就會比愈高納米技術... (繼續閱讀)
2 日前
Sony 今年的旗艦機 Xperia 1 VI 冒險地應用 FHD+ 解像度屏幕,雖然硬件上看似比之前 4K 解像度屏幕手機降格,但反而製造了不少話題,這「逆向」宣傳... (繼續閱讀)
2 日前
Laowa 的 Argus 系列鏡頭以超大光圈見稱,部分全片幅鏡更有 F0.95 入光量,而品牌剛剛宣佈將 Argus 的精髓延伸至電影鏡頭,擁有不少攝錄師夢寐以求... (繼續閱讀)
2 日前
MCU(Marvel Cinematic Universe)自從《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後真的接近 Endgame,後續作品大多仆直收場。今年 7 月上映的《死侍與狼人》被外界... (繼續閱讀)
3 日前
在早前 WWDC 中 Apple 就是先張揚了 Canon 會有一支為拍攝 Apple Vision Pro 空間影片專用的鏡頭 RF-S 7.8mm F4 STM DUAL ,但畢竟那並非 Apple 的... (繼續閱讀)
3 日前
HONOR 於上月底公佈的 HONOR 200 系列手機,官方宣佈於 6 月 21 日正式在香港發表。 HONOR 200 系列手機主打人像攝影,喜愛拍攝人像的用家萬勿錯過。 (繼續閱讀)
3 日前
早幾日報導過 7Artisans(七工匠)與國內歷史悠久的相機品牌海鷗日前達成合作協議,利用 7Artisans 的優勢,銷售和推廣海鷗的鏡頭產品。有關消息言... (繼續閱讀)
3 日前
Tamron 剛公布了一支 50-300mm f/4.5-6.3 Di III VC VXD 的長焦距變焦鏡頭,雖然光圈偏細,但由於鏡身輕巧,價錢又抵,也引來不少朋友的注意。不過... (繼續閱讀)
3 日前
早在 2007 年問世的 Mitsubishi Delica D:5 原來已經推出了 17 年。雖然在 2019 年進行了一次外觀大改款並獲得好評,但這款車的底盤和動力系統早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