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士甸山遊樂場
其實在山頂纜車站附近,還有個稍為被人忽略的景點。若果大家時間充裕的話,可以順道到柯士甸山遊樂場逛逛。這裡有個西式小花園連噴水池,亦種植了較多品種的植物,很適合拍照,更可以測試鏡頭的微距拍攝能力。
▲柯士甸山遊樂場(ISO 400、F5.6、1/1,600s、24mm)
NIKKOR Z 24-200mm F4-6.3 VR 的最短對焦距離為 0.5m(廣角)和 0.7m(遠攝端),最高放大率為 0.28 倍。若以最前端鏡片計,在廣角端鏡頭跟主體的距離大約相隔 30cm 左右,遠攝端則相隔 50mm 左右。跟其他同焦距的鏡頭相比,此鏡在廣角端的近懾能力不算十分出色,但遠攝端卻較有驚喜,能夠清晰捕捉微小的細節。
▲ISO 800、F6.3、1/500s、200mm
使用 200mm 焦距並以最近對焦距離拍攝,能夠清晰捕捉微小的細節。大家可留意花蕊之間有隻小昆蟲。
▲ISO 800、F5.6、1/125s、24mm
同樣以最近對焦距離拍攝,24mm 焦距虛化背景的能力稍嫌不足,背景感覺雜亂。
此外,在 200mm 焦距之下,再加上以最近對焦距離拍攝,也許光圈數字偏小(F6.3),但仍然可以做出淺景深效果,虛化表現亦算柔和。反觀廣角端,雖然已經用盡最近對焦距離,但虛化背景的程度還是不太理想,整個畫面感覺稍為雜亂。
▲除了變焦環和鏡頭控制環,鏡身上唯一的控制鍵就是鎖定鍵。
鏡頭採用步進馬達(STM)驅動自動對焦,另使用電磁控制的光圈。機身上只有鎖定鍵、變焦環和鏡頭控制環(預設為手動對焦,透過相機功能選單可改作其他用途,例如:光圈環),基本上操作都非常寧靜,適合用來拍片。不過,可能跟相機的 AF 系統效能有關,在較暗的環境下,自動對焦系統會不時出現來回搜尋焦點的情況。也許 NIKKOR Z 24-200mm F4-6.3 VR 還是不能擺脫細光圈鏡頭的通病。
▲ISO 800、F6.3、1/2,000s、200mm
以遠攝端特寫蜘蛛網,蜘蛛絲非常清晰。雖然光圈葉片採用七片「圓邊」設計,但散景光點普遍會輕微「起角」,觀感不太好。
▲ISO 400、F6.3、1/ 60s、200mm
在較暗的環境下,又要面對一些紋理單一的主體(例如:花瓣),自動對焦系統會不時出現來回搜尋焦點的情況。
105mm 解像力測試(配合 Nikon Z5 拍攝)
![]() |
|
▲測試原圖 | |
![]() |
![]() |
▲F6.3 | |
![]() |
![]() |
▲F8 | |
![]() |
![]() |
▲F11 | |
![]() |
![]() |
▲F16 | |
![]() |
![]() |
▲F22 | |
![]() |
![]() |
▲F32 |
短評:鏡頭在 70mm 焦距時,最大光圈已跌至 F6,轉到 80mm 焦距,最大光圈即跌至 F6.3。相片以中央的玻璃幕牆大廈作對焦點。比較天台的白色部分,基本上由 F6.3 至 F11 的畫質差不多一樣,然而到 F22,白色欄柵的紋理明顯變得模糊,到 F32 更變成一塊「白板」。再比較邊緣的淺啡色大廈,甚至右上角的樓宇(因在景深以外,因此顯得朦朧),畫質表現亦跟中央部分相若,值得一讚。下一頁︰盧吉道、200mm 焦距拍攝評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