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設後置濾鏡系統
針對天文攝影,24mm F1.4 DG DN | Art
又加入全新的後置濾鏡系統,影友可以分別針對星空與地景而裝上不同的濾鏡。另一方面,新鏡的光圈採用 11 片光圈葉設計,比前作還要多兩片,在開盡光圈之下,可以得到甚朦朧的散景。若使用最小光圈的話,則可以拍出耀眼的 22 針星芒。鏡頭最近對焦距離為 0.25m,最高放大率為 1:7.1(0.14x),近攝能力只算普普通通。鏡身上接駁位都加入膠邊,具有防塵及防水濺性能。
▲全新的後置濾鏡系統讓影友分別針對星空與地景而裝上不同的濾鏡。
▲光圈有 11 片光圈葉,使用最小光圈的話,可以拍出 22 針星芒。
▲鏡頭在日本製造,最短對焦距離為 0.25 米,近攝表現只屬一般。
▲新鏡在接駁位均加上密封膠邊,提供防塵防水濺性能。
▲f/1.4、1/3,200s、ISO 100
以最短對焦距離拍攝風雨蘭,雖然已用上最大光圈,背景亦有一定程度的虛化,但隱約仍見到背後植物的輪廓,畫面顯得稍為凌亂。
▲f/1.4、1/4,000s、ISO 400
邊位會出現帶少許檸檬形的散景光點,而且常常綑上綠色邊,觀感不算悅目。
對焦速度稍慢
前作 24mm F1.4 DG HSM | Art 用上 HSM 超聲波馬達,如今則改為步進馬達,對焦寧靜,但在 AF-S 模式下對焦速度不算高。轉用 AF-C
模式,對焦速度會稍有提高,但仍未做到瞬間對焦的效果。至於拍片方面,新鏡的呼吸效應明顯。以 F2.8 光圈拍風景(見下面影片測試),可以看到浪花頗細緻,遊艇的線條亦夠銳利。然而在曝光補償減了 2/3 級的情況下,無疑白雲的細節得以保留,但近處海面及海邊岩石就變得略暗,未能完全呈現黃昏時的觀感。
AF-S 對焦速度測試
AF-C 對焦速度測試
影片測試
設定:光圈先決模式、f/2.8、4K/30p、Sony A7 IV
呼吸效應測試
解像力測試(配合 Sony A7 IV 拍攝)
![]() |
|
▲測試原圖 | |
![]() |
![]() |
▲f/1.4 | |
![]() |
![]() |
▲f/2 | |
![]() |
![]() |
▲f/2.8 | |
![]() |
![]() |
▲f/4 | |
![]() |
![]() |
▲f/5.6 | |
![]() |
![]() |
▲f/8 | |
![]() |
![]() |
▲f/11 | |
![]() |
![]() |
▲f/16 |
短評:先看中央,最大光圈的銳利度已不俗,但收細光圈可以見到葉片呈現更多紋理,銳利度亦再有少許提高。鏡頭在 F2.8 達到最高畫質,直至 F11 解像力開始有一點「放軟」,到 F16 除了主葉脈之外,已見不到其他小葉脈。
至於邊角,在最大光圈之下,除了明顯的暗角之外,影像還出現鬆散的情況。收光圈除了提升銳利度,還可以減輕暗角。跟中央部分的情況一様,F2.8 是最佳畫質,但到 F11 畫質有輕微的下降,到 F16 畫質下降情況變得更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