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形控制
雖然 Sigma 現時的鏡頭都支援機身的修正功能,但作為頂級 Art 系的一員,再加上畢竟是獨立鏡廠出品,一般在各方面光學控制上都十分不錯的,以下先跟大家看看變形控制方面的效果:
▲ 開啟了機身上鏡頭修正功能後的效果
▲ 關閉了機身上鏡頭修正功能後的效果
以上筆者分別試了開啟(自動)和關閉相機機身鏡頭修正功能。可以見到在變形控制上廠方似乎想完全交予機身修正去處理,雖說現時即使原廠鏡也有不少在這點有著相同的處理手法,但在高階副廠鏡中是少見的。筆者會建議大家無論如何都至少要長開「失真補償」的項目。
暗角情況
市面不少大光圈鏡頭,尤其鏡頭口徑較小的鏡頭,在全開光圈下都容易出現明顯暗角的情況。以下就一起看看在不使用修正的情況下不同光圈拍出來暗角的情況:
其實在前面應該已經看到在全開光圈下暗角是明顯的,雖然以一支達 f/1.4 光圈的鏡頭來說其實不算嚴重,但也可以看到即使收細光,問題還是存在的。還幸這點透過機身可以得到修正,問題還不算太大。
不同光圈解像力
現代鏡頭只要有足夠解像力,其他大部份問題都是可以依賴數碼修正去改善。所以以下就跟大家一起看看此鏡在不同光圈下的表現(關閉所有修正):
由以上可以看到鏡頭的解像力非常高,即使在全開光圈下,中央部份影像仍非常仔細,而即使去到邊緣位置,解像力亦沒有明顯的下降,可以說是一開始就在最高解像力的位置。不過最令筆者驚喜的,就是即使將光圈收細至最細 f/16,影像仍能保持一定的清晰度,這跟市面大部份鏡頭在 f/11 開始解像力有所下降的情況不一樣,用家可以完全放心使用任何一級光圈拍攝。
色散情況
以下是鏡頭中央和邊緣位置色散的情況:
相比畸變和暗角的問題,可以見到此鏡在色散問題是較為明顯。不論邊緣還是中央部份,色散的情況也很容易出現的。這點筆者當然還是建議大家要長期開啟鏡頭修正功能比較好。
呼吸效應表現
鏡頭在操作上可以見到是有不少為拍片而設的位置,以下就看看其呼吸效應明不明顯:
雖然鏡頭多方面的設計可看到有為拍片而設,但以上影片可以看到其呼吸效應頗為明顯,如真的要用來拍片,用家們就得要留意這方面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