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最新消息

雙倍放大 OM SYSTEM 90mm F3.5 Macro IS 詳測

 

文、攝:Alex


▲OM System M.Zuiko Digital ED 90mm F3.5 Macro IS PRO

過往玩微距鏡,有 1:1 放大率是基本要求。到了今日無反時代,鏡頭也跟著出現不少重大革新,例如前所未見的變焦焦段和更大的光圈,而微距鏡似乎也步進 2 倍放大率的年代。中國品牌 Laowa 就推出過好幾支 2x 微距鏡,本網站較早前亦為大家測試過其中的 90mm f/2.8 2x Ultra Macro APO(HK$4,000)。然而 Laowa 旗下的微距鏡都需要手動對焦,想要自動對焦的話如今亦有選擇,就是剛剛抵港的 OM System M.Zuiko Digital ED 90mm F3.5 Macro IS PRO(HK$11,790)。


▲對焦環位於鏡身前端,中間設有三個操控鍵。


▲鏡身上方近接環位置印上鏡頭主要規格。


▲鏡頭產地為越南。

易主後的 OM Digital Systems(前稱 Olympus)推出新鏡的步伐明顯放慢了,但最新推出的 M.Zuiko Digital ED 90mm F3.5 Macro IS PRO 仍然令人眼前一亮,皆因它是無反相機世界之中首支擁有原生 2x 放大倍率的自動對焦鏡頭。微距想影得輕鬆舒服,可謂「捨我其誰」!同樣值得一讚的是,作為一支等效焦距達 180mm 的定焦鏡,此鏡重量僅 453g,尺寸為 136 x 69.8mm,相當輕巧便攜,用起來亦不會令人感到疲累。


▲鏡頭使用 62mm 直徑濾鏡,但前組鏡片尺寸更小。


▲f/6.3、1/200s、ISO 2,500
為了增加景深,刻意收細兩級光圈拍攝,昆蟲身體上的細毛以至後腿上的花粉粒都清晰。照片中的花長在近地面的背光位,附近都是高樹,光線不算充足(所以「自動 ISO」選用了 ISO 2,500),但色調依然艷麗,機與鏡的表現都值得一讚。

保留機械式手動對焦環
M.Zuiko Digital ED 90mm F3.5 Macro IS PRO 鏡身設計仍保留同系鏡頭的簡單、易用特色。近前端的對焦環有充足的闊度,但阻尼偏細,很輕易就能夠轉動,再加上採用電子操作,對焦點移動幅度會因應對焦環迴轉速度而有不同變化,意味這個對焦環不容易精準控制對焦距離。另一方面,將對焦環向鏡新方向拉 ,即切換至手動對焦模式。此時鏡頭會採用機械式操作,鏡身上亦附有放大率供使用者參考,以高倍放大率拍攝時特別好用。


▲將對焦環向機身方向拉,可切換至手動對焦模式(以機械方式操作)。各個對焦距離均君上對應的放大倍率。


▲f/4.5、1/640s、ISO 250
輕微收細 2/3 級光圈拍攝紫花酢醬草,清晰景深範圍大致能覆蓋右上方花瓣上的「傷痕」。留意下方花瓣,中焦(景深範圍)與失焦位置的過度區域頗淺,或會讓人誤以為是「Photoshop 合成」。後方另一朵花與背景均有出色的虛化表現,令主體更顯突出。

加上增距鏡再提高放大倍率
在對焦環之外,鏡身上還設有 3 個操控鍵。最上方的對焦距離限制開關採用三段式設計,「S-Macro」限制對焦距離從 0.224m 至 0.5m,對應 2x 至 0.25x 放大倍率;「0.25m 至 0.5m」對應 1x 至 0.25x 放大倍率;而「0.25m 至無限遠」則適用於 1x 等倍放大至非微距拍攝用途。值得一提,此鏡還可以配合增距鏡使用;舉例加上 MC-20 增距鏡,最高放大倍率能進一步提升至 4x!


▲鏡頭下方印有「S-Macro」及普通微距的最近對焦距離。


▲此鏡還可以加上增距鏡,進一步提高放大倍率。

長工作距離有助避免觸碰主體
跟往日的「百微」不一樣,M.Zuiko Digital ED 90mm F3.5 Macro IS PRO 採用內對焦設計,鏡頭長度固定,也不會旋轉。最近對焦距離是 224mm,若以最前端鏡片計,工作距離大約是 85mm,即使加上長約 50mm 的遮光罩,鏡頭與主體之間仍保留少量空間,避免觸碰到被攝物。至於對焦速度方面,跟其他微距鏡一類,在近拍以至微距拍攝時,由於對焦行程相對較長(特別在 1x 至 2x 放大率前後的距離),速度會比非微距鏡稍慢,但整體來說表現令人滿意。


▲f/3.5、1/40s、ISO 320
以最大光圈,盡量貼近紫玉蘭拍攝,背後散景化成夢幻的光點。中焦位置的花瓣有不俗的銳利度,紋理與細節均豐富,質感強烈。


▲f/3.5、1/250s、ISO 320
園藝花圃內的小徑禁止進入,只能從花圃外圍拍攝小公仔。180mm 的等效焦距有一定的前後壓縮感,f/3.5 光圈的景深大致可蓋覆整個小公仔,但其前後的植物都有點矇矓。

AF 速度測試

防震效能出色
M.Zuiko Digital ED 90mm F3.5 Macro IS PRO 提供 6 級光學防震效能,當接上兼容 5 軸 Sync IS 同步防震的機身,更可提供 7 級防震效果。其實手持取景時已可以看到防震功能的效用,尤其是微距常常要收光細圈拍攝,對防震的要求會比一般鏡頭更高。廠方還強調此鏡配合對應的機身(如:OM SYSTEM OM-1OM-5),手持拍攝也能做到景深堆疊、合成出長景深微距照片。下文測試照片(小黃花)在陰天下,收 2 級光圈拍攝。雖然盡量等到無風才按快門掣,但從取景器觀看,小花仍有輕微搖晃。比較單張拍攝及景深合成的照片,後者的清晰範圍明顯比較多,但相信天氣狀況較理想的話,效果會更佳。


▲(由機身「深度合成」製作)▲f/6.3、1/400s、ISO 1,600


▲(單張拍攝)▲f/6.3、1/320s、ISO 1,600


▲OM System M.Zuiko Digital ED 90mm F3.5 Macro IS PRO 光學結構圖


▲OM System M.Zuiko Digital ED 90mm F3.5 Macro IS PRO MTF 圖

下一頁︰解像力及其他評測

第 1 頁第 2 頁第 3 頁
最新消息
31 分鐘前
Canon RF 85mm F1.4L VCM 早前與 Canon Cinema EOS C50 同步發表,在專業電影機的光環下,這顆鏡難免被搶去風頭。然而,85mm F1.4 在 Canon 的 RF ... (繼續閱讀)
1 小時前
WhatsApp 最新推出專為 Apple Watch 設計的獨立應用程式,為 Apple Watch 用戶帶來前所未有的便捷體驗。現在無需取出 iPhone,即可隨時掌握即時訊息... (繼續閱讀)
2 小時前
Eastman Kodak 繼先前推出 Kodacolor 系列後,近日再度直接從羅切斯特工廠發行 Kodak Gold 200 與 Ultramax 400 菲林,並採用全新復古風格包裝。此... (繼續閱讀)
4 小時前
Canon 香港昨日於社交媒體發布預告,宣布將於香港時間 2025 年 11 月 6 日上午正式公布 EOS 新產品。根據官方釋出的產品輪廓圖像與近期業界傳聞綜合... (繼續閱讀)
8 小時前
香港街道名稱承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近年來在小紅書等社交平台上,興起了「拿著麥當勞紙袋在麥當勞道拍照」、「到快富街祈求一夜暴富」等結合街... (繼續閱讀)
10 小時前
今年 Sony 只有兩款新機推出,分別是 Xperia 1 VII 及 Xperia 10 VII。據最新消息透露,明年預計將  Sony 至少有兩款新機亮相,很可能分別就是 Xp... (繼續閱讀)
12 小時前
佳能攝影馬拉松香港站(Canon PhotoMarathon Hong Kong)早在 2009 年起舉辦,對上一次舉行已是於 2018 年舉行的第十屆比賽,對於有一定「影齡」的... (繼續閱讀)
14 小時前
近年不少國產品牌在配件上為數碼相機注入復古元素,而 Ulanzi 今次可謂玩得更「實在」,最新推出的 VF01 腰平觀景器,讓無反與輕便相機重拾昔日腰平... (繼續閱讀)
22 小時前
關於 Suzuki Jimny 的話題好像沒有完結的一日,日本改裝廠不斷為它設計新的改裝套件,這次由日本改裝品牌 Garage Ill 推出了的這一套名為「CH:AMP」... (繼續閱讀)
1 日前
Apple 近日宣布 Apple Intelligence 正式擴展至包括繁體中文在內的多種語言系統,讓港澳及台灣用戶能全面體驗這套深度整合於 iPhone、iPad 及 Mac ...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