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攝提供最高 0.25X 放大倍率
在一些人的刻板印象中,超遠攝鏡就是用來影遠處的東西。然而 Nikon Nikkor Z 180-600mm F5.6-6.3 VR
卻證明,超遠攝鏡也可以用作近攝。根據資料,此鏡在 180mm 焦距時,最近對焦距離是 1.3m,隨著焦距增加,最近對焦距離也加長,直至 600mm 下的 2.4 m,並提供最高 0.25X 的放大倍率。感覺上 2.4m(7.9 英呎) 好像是個較遠的距離,但以 600mm 拍活生生、感覺到有危險便飛走的蝴蝶,其實效果跟「百微」差不多。當然用「百微」拍攝會輕鬆得多,但 Nikkor Z 180-600mm F5.6-6.3 VR 卻可以跟被攝物保持較遠的距離,大大減少嚇走野生生物的機會,亦反映此鏡可以有多一種用途,直接提高其性價比。
▲鏡頭附送塑膠製遮光罩。
▲鏡頭有多處位置加上密封膠邊。
▲f/6.3、1/1,250s、ISO 1250、600mm
中焦位置的小花尺寸如伍毫硬幣,以 600mm 及最近對焦距離拍攝,景深之淺與背景的虛化,整體感覺像一張微距照片。
▲f/6.3、1/1,250s、ISO 1600、600mm
盡量靠近蝴蝶拍攝,可以見到翅膀上鱗片狀紋理。旁邊葉片上的白色細毛亦十分清晰。
支援加裝增距鏡
嫌 Nikkor Z 180-600mm F5.6-6.3 VR 遠攝力不夠強的影友,此鏡還支援加裝 1.4X 及 2.0X 增距鏡,分別提供等同 840mm F8-9 及
1,200mm F11-13 的拍攝效果。今次測試也有使用 1.4X 增距鏡拍攝,不太感覺到對焦速度對反應有放慢的情況,但一如其他超遠攝鏡,加上 1.4X 增距鏡後,細節的銳利度有輕微的下降,然而整體來說,畫質仍有理想的表現,以這個價錢來說也無法有太多挑剔。
▲f/6.3、1/60s、ISO 1600、600mm
從近距離拍攝相對靜態的黑領椋鳥幼鳥,頸部及上胸的羽毛都有不俗的銳度。
▲f/9、1/40s、ISO 2500、840mm(加上 1.4X 增距鏡)
加上 1.4X 增距鏡拍攝同一隻幼鳥,只比較中焦位置,即頸部黑色羽毛,銳利度相對有輕微下降,但整體表現仍然理想。
4K/30p 影片測試
解像力測試(配合 Nikon Z8 拍攝)
180mm 端 | |
![]() |
|
▲測試原相 | |
![]() |
![]() |
▲f/5.6 | |
![]() |
![]() |
▲f/8 | |
![]() |
![]() |
▲f/11 | |
![]() |
![]() |
▲f/16 | |
![]() |
![]() |
▲f/22 | |
![]() |
![]() |
▲f/32 |
短評:無論中央抑或邊緣成像,在首 3 級光圈的成像質素都十分接近,難分高下,可以說最大的 f/5.6 已是最佳光圈,亦能做到「角至角」都清晰銳利。當光圈收細至 f/22,影像就出現輕微的畫質劣化情況。到最小的 f/32,影像明顯變得模糊。
600mm 端 | |
![]() |
|
▲測試原相 | |
![]() |
![]() |
▲f/6.3 | |
![]() |
![]() |
▲f/8 | |
![]() |
![]() |
▲f/11 | |
![]() |
![]() |
▲f/16 | |
![]() |
![]() |
▲f/22 | |
![]() |
![]() |
▲f/32 | |
![]() |
![]() |
▲f/36 |
短評:先看中央成像。同樣地首 3 級光圈的細緻度都頗接近。若以「聞相」的方式作出比較,可能會覺得 f/8 的畫質會高出 f/5.6 一丁點。到 f/22 同樣會出現畫質劣化的情況。隨著光圈繼續收細,影像會變得越來越模糊。
再看邊緣成像,最大光圈的成像質素已經不俗,但收至 f/8 光圈的話,銳利度會再有輕微的提高。與中央成像一樣,由 f/22 起影像又會受到畫質劣化的影響,到 f/36 劣化情況會變得更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