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攝表現出色
NIKKOR Z 28-400mm f/4-8 VR 最短對焦距離為 0.2m(28mm 端)至 1.2m(400mm),在 28mm 之下可以獲得最大 0.35x
放大比率。若以前組鏡片計,廣角端的最短工作距離僅需 40mm 左右。留留意鏡頭附設方形遮光罩,若以最短對焦距離拍攝,遮光罩有機會觸碰到被攝物,另遮光罩偏大的尺寸也可能阻擋光線,在被攝物身上造成陰影。不過使用這類變焦鏡頭近攝,拆遮光罩可說是常識吧。
▲鏡頭附送少見的方形遮光罩。
▲鏡頭使用 77mm 直徑濾鏡。
以實拍相片而言,使用 28mm 近攝,能夠拍出花朵上肉眼幾乎看不到的細節,表現令人驚喜。換到 400mm,雖然放大率數字上不及 28mm 高,但由鸚鵡面上的小羽毛可以,細節也十分清晰,表現出色。
▲f/4、1/160s、ISO 640、28mm、Z8
憑肉眼看,只能見到天使花的花柄和主莖長著白色細毛。在 28mm 焦距下,可以清晰見到細毛其實呈透明,且頂端有圓珠狀的結構,反映 0.35x 的放大比率應付生活、旅行題材足夠有餘。
▲f/8、1/110s、ISO 200、400mm、Z8
400mm 端的最短對焦距離為 1.2m,即使盡量靠近金鋼鸚鵡,但仍保留一段頗安全的工作距離,不會嚇走鸚鵡。留意面皮上中焦位置的一撮小羽毛非常清晰。
9 葉片光圈塑造柔和散景
鏡頭的光圈採用 9 片葉片設計,就算使用 28mm 焦距,也很容易就拍出柔和的散景(見上文天使花試相)。不過在 400mm 之下,由於散景光點會被放大,會見到光點邊緣較實,近構圖邊緣的光點呈檸檬狀。畢竟魚與熊掌,想要有渾圓散景光點的話,鏡頭口徑就要造得大一點,到時就必然不及現在輕便。
▲f/8、1/125s、ISO 160、400mm、Z8
靠近主體拍攝,就連旁邊的花都顯得非常矇矓。
▲f/8、1/500s、ISO 200、400mm、Z8
在 400mm 之下,由於散景光點會被放大,會見到光點邊緣有「洋蔥圈」出現 ,近構圖邊緣亦出現檸檬狀的光點。
拍片
鏡頭會有很輕微的呼吸效應,其實只要不作急速的遠近距離切換,相信不容易看得出來。追焦方面,鏡頭雖然沒有用上高規格的馬達,但對表現仍然不俗,很少出現甩焦情況。
呼吸效應測試
短評:鏡頭會有很輕微的呼吸效應,其實只要不作急速的遠近距離切換,相信不容易看得出來。
解像力測試
28mm 端 | |
![]() |
|
▲測試原相 | |
![]() |
![]() |
▲f/4 | |
![]() |
![]() |
▲f/5.6 | |
![]() |
![]() |
▲f/8 | |
![]() |
![]() |
▲f/11 | |
![]() |
![]() |
▲f/16 | |
![]() |
![]() |
▲f/22 |
短評:在中央位置,最大幾級光圈看不出畫質上有分別。即使收細至 f/22,畫質也只是輕微下降。在邊角位置,最大光圈之下畫質有一點矇矓,收一級光後成像銳利度會提升,但想有最高銳利度的話,可能要收至 f/8。
400mm 端 | |
![]() |
|
▲測試原相 | |
![]() |
![]() |
▲f/8 | |
![]() |
![]() |
▲f/11 | |
![]() |
![]() |
▲f/16 | |
![]() |
![]() |
▲f/22 | |
![]() |
![]() |
▲f/32 | |
![]() |
![]() |
▲f/45 |
短評:在中央位置,最大光圈已達到最佳畫質。至於邊角位置,在最大光圈之下同樣會有些矇矓。收一級光圈後,銳利度可提升至最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