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最新消息

中階機新定義︰Nikon Z6 III 評測

Nikon Z6 III 評測 部分堆疊式 CMOS

-10EV 下自動對焦
Nikon Z6 III 另一個很強悍的規格是能夠在 -10EV 的亮度之下進行自動對焦。以下影片示範了相機開啟「d11 星光顯示」模式後,在一間極暗的房間內拍攝的情況。大家可見相機雖然以相對緩慢的速度搜尋主體及對焦點,但最後也算拍到焦點正確的相片。


▲f/2.8、0.77s、ISO 25,600、70mm

短評:拍攝枱上的旋轉木馬玩具,其旁邊距離約一米處放著一部屏幕朝上的手機,房間內僅以亮著的手機鎖屏畫面作為唯一的光源。半按快門掣之後相機開始由前到後搜尋焦點, 雖然要花一些時間,但最後仍算成功對焦及拍攝。(影片中的黑畫面代表相機正在拍攝。)

8 級防震比 Z9 更強
Z9 作為旗艦機,防震效能只達到 6 級,而 Z6 III 雖被定位為中階機,卻有 8 級機身防震。至於此機的防震表現,大家可比較以下測試結果:

▲1/800s(0EV) ▲1/400s(-1EV)
▲1/200s(-2EV) ▲1/100s(-3EV)
▲1/50s(-4EV) ▲1/25s(-5EV)
▲1/13s(-6EV) ▲1/6s(-7EV)
 
▲1/3s(-8EV)  

短評:為方便比較,測試時手持相機,每個快門速度各拍攝 5 張相片,然後揀選最清晰的一張作為測試結果。結果很明顯指出快門速度要降低 8 級之後畫面才出現手震情況。如果影友手夠定,相信手持 1 秒也不成問題。

支援像素位移拍攝模式
像素位移拍攝模式能夠輸出 9,600 萬像素相片。用家當需要超高像素相片時,或可利用這個功能解決燃眉之急。留意製作像素位移照片需使用最新版本(v1.7)的 NX Studio 電腦軟件,不能在機身上進行合成,而且只適合拍攝完全靜止的物件如建築物及裝飾品,否則在合成過程中有機會產生殘影。

▲若需要輸出 9,600 萬像素相片,這裡要選擇「開啟(系列)」選項。 ▲拍攝張數有 4、8、16、32 張選擇,各有不同用途,屏幕上會出簡單說明。

感光度測試

▲ISO 50* ▲ISO 100
▲ISO 200 ▲ISO 400
▲ISO 800 ▲ISO 1,600
▲ISO 3,200 ▲ISO 6,400
▲ISO 12,800 ▲ISO 25,600
▲ISO 51,200 ▲ISO 64,000
▲Hi0.3* (ISO 80,000) ▲Hi1.7*  (ISO 204,800)

* 註:擴展感光度

短評:Z6 III 的感光度在「4 位數」以內都有不俗的表現,以中階機來說表現可謂突出。由 ISO 12,800 起,雖然仍然可用,但細節開始出現流失。到 ISO 51,200,英文字體只餘下輪廓線條,而到最高標準感光度 ISO 64,000,部分英文細字也開始不能辨認。

拍片功能躍升至專業級
Nikon Z6 III 的拍片功能,不止相對 Z6 II 有明顯提升,甚至相對 Z9Z8 也沒有示弱。例如 Z9Z8 採用「完全堆疊式」感光元件,而相對平價的 Z6 III 也用上部分堆疊式感光元件,藉著高讀取速度抑制果凍效應的產生,感少景物在高速移動時的變形問題。


▲拍片機必備耳機插頭,方便實時監聽收音。這插頭亦可設定為 Line in 功能。


▲Z6 III 保留標準 HDMI 插頭。

對影片製作人來說,Z6 III 能夠內錄多種 N-RAW 及 ProRes 格式的影片檔案才是最實際。雖然使用這些格式拍片必須使用 CFexpress 卡作儲存媒體,可是相比於要轉錄至外置裝備,操作上內錄的確會較方便。


▲仍然沿用 CFexpress Type B 與 SD 記憶卡。

值得一提的還有,除了使用 N-RAW 或 ProRes 格式,影片規格還有多個選項供選擇,例如:幀率、N-LOG 或 HLG 模式等,彈性很大。另外,大部分影片格式都支援高於 4K 的解像度,為後期提供更靈活的裁切和畫面調度空間。至於在高格數拍攝方面,Z6 III 使用 H.265 格式拍攝的話,最高支援 4K 120P(1.5 倍裁切)和 FHD 240P,即可輸出 10 倍慢動作畫面。從影片製作者的角度看,Z6 III 在媲美專業級攝影機性能之餘,相對細小的機身亦能帶來輕便的感受。

▲N-RAW 及 ProRes 格式可選 SDR 或 N-Log 色彩設定,但需使用 CFexpress 卡作儲存。 ▲H.264 及 H.265 可內錄至 SD,而 H.254 10-bit 支援 SDR、N-Log 或 HLG 色彩設定。

相片即時直上雲端
最後提一提 Nikon 稍後推出的 Nikon Imaging Cloud 服務。在新服務之下,相機可以透過 Wi-Fi 直接將包括 NEF 及 HEIF 格式在內的相片,上傳至 Nikon 自家的雲端服,無論用於儲存(備份)、展示或加快工作流程,都讓人倍感方便,從此拋棄需借助筆電或手機作為中介的舊有做法。

▲Z6 III 的 Picture Control 功能本身已提供很多色調設定。 ▲用家也可自定相片調定。

此外,配合免費下載的 NX Studio 軟件,用家除了可自製個人 Picture Control 風格色調,還可從 Nikon Imaging Cloud 下載其他用家的色調配方(Recipes),再傳送到相機上使用,在拍攝現場就可以檢查作品的效果並即時作出改善,確保得到最好的效果。


▲Nikon Imaging Cloud 要等多一會才開放使用。

其他測試相片


▲f/2.8、1/400s、ISO 200、55mm
借助人眼對焦技術,對焦點精準地落在模特兒的右眼上。


▲f/4、1/500s、ISO 100、200mm
利用後期輕微調校巴士後面的高光位和行人天橋的暗位,讓相片呈現更多細節。


▲f/5.6、1/160s、ISO 500、200mm
有 AI 及高速連拍的幫助,用 Z6 III 拍生態變得更輕鬆。

更多 Nikon Z6 III 實拍樣本︰
https://www.dcfever.com/lens/viewsamples.php?picture=30443

Nikon Z6 III 規格︰
https://www.dcfever.com/lens/specification.php?id=2482

有讚

  • 配置不少與 Z9 同級的功能
  • EVF 明亮又細緻
  • 支援多種高解像度影片內錄
  • 影片格式選擇多
  • 連拍追焦效果理想
  • 防震、高感光度表現皆出現
  • 換上側翻螢幕

有彈

  • 像素位移模式有局限性
  • 不適合追求超高像素的朋友
  • 如加上直度把手機身會失去輕便感覺

總結
在 Z6 III 發佈之後,或許有一些 Nikon 粉絲覺得新機的像素沒有預期那麼高。其實 Nikon 在 Z6 III 身上加上不少媲美旗艦機的高規格功能與硬件,例如:超亮麗 EVF、120fps 高速連拍與內錄多種 RAW 格式影片等,藉著與過往稍為不同的產品定位來說服準買家。事實上,廠方指出 Z6 III 是針對內容創作者而設計的「雙棲機」。他們對影相拍片都有一定的要求,同時又想要一部比旗艦機輕巧的機身。

當然,Nikon 現時的全片幅無反系列非常之完善,要像素有像素,要外形有外形,要高速有高速,要拍片有拍片。即使 Z6 III 不是你杯茶,鍾情 Nikon 的用家實在不愁無 Full Frame 機可玩。其實亦有不少人親訪 Nikon 陳列室或 shop@dcfever 門市試用 Z6 III 後即時改觀,立即扑鎚入手。想試試自己意志力是否足夠堅定的話,不妨親身前往各大「毒氣室」看看 Z6 III 吧!

售價:HK$21,480(淨機身)
           HK$26,880(連 24-70mm f/4 S 鏡頭套裝)
           HK$29,980(連 24-120mm f/4 S 鏡頭套裝)
查詢:
2781 1780(shop@dcfever – 旺角)  WhatsApp 查詢
2834 3112(shop@dcfever – 銅鑼灣) WhatsApp 查詢
2361 2778(shop@dcfever – 深水埗) WhatsApp 查詢

第 1 頁第 2 頁
更多主題:Nikon Z6 III 評測 部分堆疊式 CMOS
最新消息
1 日前
TANCHJIM(天使吉米)自去年底公佈旗艦耳機 ORIGIN LOST MANOR(失落莊園)後,近日於中國正式上市,市場反應相當熱烈。這款限量 3000 對的耳機在中... (繼續閱讀)
4 日前
Sony 新「百微」終於有眉目!傳聞網剛剛流出擬似 FE 100mm F2.8 Macro GM OSS 的諜照,更指這款新鏡會在 9 月 30 日正式發表,令 2015 年登場的 FE... (繼續閱讀)
4 日前
小鵬(XPENG)G6 自推出以來,憑藉其高性價比和先進科技,迅速成為香港電動車市場的熱門選擇。如今,小鵬再次推出升級版 G6,據稱共有 81 項改進,... (繼續閱讀)
4 日前
歷經十年等待,Sony RX 系列終於迎來第三代作品 —— RX1R III。在這段時間中,RX1R II累積了一批忠實支持者,同時也面臨來自 Leica Q3 與 Fujifilm... (繼續閱讀)
4 日前
即將來臨的國慶日與中秋節連假,相信一班醒目打工仔或早已長達一星期的悠長假期。若你仍規劃行程,不妨考慮參與澳門第 33 屆澳門國際煙花比賽匯演。... (繼續閱讀)
4 日前
隨著新一代 iPhone 正式推出,相信不少讀者都在考慮上台出機。csl. 為新一代 iPhone(包括 iPhone 17、iPhone Air、iPhone 17 Pro 或 iPhone 17 Pr... (繼續閱讀)
4 日前
小米近年除了年初旗艦級的產品外,在第三季都會推出極高性價比的 T 系列手機,今年亦不例外,小米亦推出了 15T 及 15T Pro 兩款新機。今次為大家試... (繼續閱讀)
4 日前
小米本次發佈會堪稱第三季最盛大的科技盛事,共推出多款重點產品,包括小米 Watch S4 41mm 落日金色、小米開放式耳機 Pro,以及首度在香港推出的米... (繼續閱讀)
4 日前
小米今日在香港除了推出 15T 及 15T Pro 兩款手機之外,還同步推出了兩款平板電腦——小米 Pad Mini 及 Redmi Pad 2 Pro,定價由 HK$2,499 起起及 ... (繼續閱讀)
4 日前
繼國際版在海外發表後,小米 15T 與 15T Pro 今日也正式在香港發售,定價為 HK$3,299 起。相比上代小米 14T 並未加價,卻能提供直逼旗艦機的性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