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最新消息

【新手適用】2024 旅行相機推介,附 8 個選購要點

旅行相機 APS-C 相機 旅遊攝影

文:Alex

暑假剛剛開始,打算去旅行的朋友應該已經訂好酒店與機票。在興奮地等待出發的日子來臨之餘,大家也不要忘記準備好用來影相或拍片的相機。現今市場上相機的選擇花多眼亂,如果以旅行使用為大原則,又可以怎樣揀?


▲(photo by Jiawei Chen @Unsplash)

1. 相機類型
旅行要揀甚麼相機,原則上視乎拍攝主題而定。一般消閒、觀光式旅遊內容離不開看看風景、參觀歷史或特色建築、觀賞娛樂表演及品嚐道地美食等等。以拍攝這些主題來說,現今的入門至中階 APS-C 無反相機其實已足夠應付。當然中階無反相機可以給用家更爽快的拍攝反應與更佳的操控,但機身也許會大一點和重一點,價錢也有一些分別。如何取平衡點就要用家根據個人情況而決定。

有些朋友可能鍾情用時興的「DC 仔」來影一些風格明顯的相片。本來用 DC 仔拍攝亦無不可,但考慮到這些相機的充電池通常有老化問題,儲電量未必足夠支援旅行時的長時間拍攝,因此只建議作為輔助機使用。


▲(photo by Bruno Guerrero @Unsplash)

2. 重量和便攜性
無反相機由於機身結構上的優勢(省去了單反相機的反光鏡),對比規格接近的同級數碼單反相機,通常都能夠造得比較輕和細,更適合在旅行上使用。與此同時,新一代無反鏡頭大多是重新設計,針對無反相機而作出輕量化與小型化,畫質亦不斷改進。若從機身與鏡頭一拼考慮,無反相機比昔日的數碼單反更適合作為旅行相機使用。


▲(photo by Gerold Hinzen @Unsplash)

3. 感光元件與畫質
以同一解像度計,感光元件的片幅度越大,畫質越好。其實新一代的中、高階 APS-C 無反相機像素可以高達 4,000 萬,配合新式鏡頭,可以做到非常出色與銳利的畫質,不一定要選全片幅相機。若然用家只要求畫質「比手機好」,構圖有更多變化,選擇入門至中階的 APS-C 片幅無反相機既相對實惠,功能亦十分夠用。

4. 鏡頭系統
在現有的 APS-C 片幅無反相機之中,有一些品牌因為採取開放策略(接環授權),讓第三方廠商相對自由地生產兼容鏡頭,於是用家在不同價位和焦距上均有較多的副廠鏡選擇,例如:平價大光圈鏡、超廣角鏡或超遠攝鏡。若影友有意繼續使用 APS-C 系統及添置更多不同種類的鏡頭,用家就要留意不同品牌的鏡頭配套。


▲(photo by Márcia Dezen @Unsplash)

5. 操作簡便性
入門級相機由於要照顧用家的需要,操作界面的設計一般會偏向直觀、簡單和容易上手,功能按鍵和選擇轉盤都不多,相機的操作亦以自動化為主。然而當累積一定經驗後,用家可能會發現,機身若提供較多的操控按鈕,能夠快捷地作出調校,用起來反而更就手。

另一方面,新推出的機款差不多都具備良好的主體及場景辨識功能,能夠聰明地認出眼睛、人面,以及拍攝環境的特徵(如:夜景、近攝和運動等),再為用家作出最合適的設定,拍出最靚的相片。


▲(photo by David Emrich @Unsplash)

6. 電池續航力
無反相機因為要長時間亮著 EVF 或機背螢幕,耗電量無可避免地會比較大。能夠選擇續航力較長的型號,當然會較方便,但建議用家仍然要帶備後備電池。部分新無反相機可以利用外置充電池(俗稱尿袋)充電,在緊急情況之下,也是一個可行的解決方法。

7.防水、防塵性能
始終一分錢一分貨,平價型號因為成本的緣故,不一定都具備防水、密封性能。其實以消閒式攝影來說,平時拍些生活照,旅遊時留下「到此一遊」的記錄,有防水、防塵功能當然好,但實際上也未必需要用到。


▲(photo by Note Thanun @Unsplash)

8. 連接及分享
拍到一張好相片,當然想盡快分享至社交媒體上!有一些新機款可以與專用手機 App 連接。用家以透過手機就可以檢視與下載剛拍的相片;覺得拍得好的照片更可以立即分享到社交媒體,整個操作可以十分快捷方便,完全無需駁線或借助電腦。

APS-C 片幅旅行相機推介

1. Canon EOS R7
Canon EOS R7 是少數定位為中、高階的 APS-C 片幅無反相機。它配備 3,250 萬像素及 DIGIC X 影像處理器,強效機身防震系統提供 5 軸 8 級的補償效果。當使用機械快門時,連拍速度達 15fps,改用電子快門的話,追焦連拍速度更可提升至 30fps,用來拍攝野外生態都綽綽有餘!此機還應用深度條學習科技開發先進自動對焦演算法,對應人物、動物和車輛等提供出色的主體辨識及自動對焦追蹤能力。此外,它可連續拍攝 60 分鐘或以上的 4K 超高清 60p 影片或 7K 超取樣的4K 超高清 30p 影片,並具備 2 條 SD 卡槽,可作同步影片記錄。

2. Fujifilm X-S20
Fujifilm X-S20 採用 2,600 萬像素 X-Trans CMOS 4 感光元件,影像處理器則升級至最新的 X-Processor 5,大大提升自動對焦表現和拍片能力,甚至支援 6.2K/30p 或 4K/60p 超高清攝錄,性能媲美同系更高階的 X-H2S。相機注入主體檢測自動對焦技術,可以識別人類、動物、火車、飛機、電單車、汽車和鳥類合共 7 種主體;5 軸機身防震功能提供 7 級快門速度補償能力,無論影相或拍 Vlog 都有穩定的畫面。

3. Nikon Z fc
Nikon Z fc 最大亮點毫無疑問是破格的復古外形與多色機身選擇。受益於無反相機的纖薄機身,讓 Z fc 能夠相對完整地保留手動菲林相機的感覺。機頂設有獨立的 ISO、曝光補償及快門轉盤,確保操作效率之餘亦不失玩味。此機配備 2100 萬像素 BSI CMOS 感光元件、209 區自動對焦點及 4k@30p 影片拍攝等功能,更引入側反 LCD 設計,無論影相與拍片都有不俗的表現。

4. OM System O-M5
O-M5 雖然沿用 2,040 萬有效像素 Live MOS 感光元件,但仍提供 121 點全十字型相位檢測自動對焦點、利用多張影像模擬慢速快門拍攝效果的 Live ND 功能、臉孔優先 / 眼部優先自動對焦。淨機身可以做到 5 軸 6.5 級的防震能力,如果接上內置光學穩定器的原廠鏡頭,機、鏡防震系統協作,最高可產生 7.5 級同步防震效能。

5. Sony A6700
A6700 僅重 493g 非常輕便,新增的前快速轉盤令操控更加便捷。此機採用 2,600 萬像素 Exmor R 背照式 CMOS 感光元件,BIONZ XR 圖像處理器與 AI 處理單元的效能均顯著改良,再加上 759 點相位偵測對焦點,既提升辨認移動物體及人眼的準繩度,亦在人像及動物以外,辨識更多的主體,包括:雀鳥、汽車/火車、飛機及昆蟲,同時針對皮膚、天空與綠葉,曝光與色調也會更準確。

更多主題:旅行相機 APS-C 相機 旅遊攝影
最新消息
2 日前
香港貿易發展局(香港貿發局)宣布將於 10 月舉行四大科技展覽,涵蓋電子產品、電子組件、生產技術及創新燈飾,進一步促進香港作為國際會展中心的領... (繼續閱讀)
3 日前
厚度僅 5.64mm、重量為 165g 的 iPhone Air,在正式發布前便以「最薄 iPhone」之名而備受關注。如今我們已取得這款定價 HK$8,599 的 iPhone Air,並... (繼續閱讀)
3 日前
L-mount 在 Sigma 的「加持」下,不乏各式各樣鏡頭選用。然而話雖如此,同屬 L-mount 聯盟成員的 Panasonic 亦未有完全放慢手腳。品牌剛剛宣佈推出... (繼續閱讀)
3 日前
Nissan 現正積極推動「Re:Nissan」品牌重建計畫,當中包括關閉多間工廠和設計室,來應對財務困難。近日更傳出一個震撼消息,上市僅三年多的新世代... (繼續閱讀)
4 日前
Canon 今年已經推出了 5 支鏡頭,部分影友亦很關心品牌會否在今年第四季公佈 EOS R6 Mark III 之時,為 RF 接環鏡頭引入更多新成員。而在傳聞網消息... (繼續閱讀)
4 日前
小米在今日於海外舉行的發佈會上,除了發表 Xiaomi 15T 及 Xiaomi 15T Pro 手機外,也為車迷帶來重大消息:小米電動車將於 2027 年正式進軍歐洲市場。 (繼續閱讀)
4 日前
小米 15T 與 15T Pro 今日於海外市場正式發表,兩款機型均配備 6.83 吋大屏幕及 Leica 認證的三鏡頭相機系統,海外定價從 649 歐元起,折合約港幣 ... (繼續閱讀)
4 日前
自元祖 Max 全景相機發表自今 6 年,GoPro 終於推出其正式後繼產品 Max2,與國內品牌 Insta360 X5 和 DJI Osmo 360 再次對撼。面對同級競爭對手紛紛... (繼續閱讀)
4 日前
DJI 終於發佈他們的第一代運動型自由視覺穿戴攝錄機!到底它能否取代 DJI action 5 pro?又能唔能夠挑戰到 Insta360 Go系列產品的地位?編輯Edmond... (繼續閱讀)
4 日前
神牛(Godox)近日推出新款無線閃光燈觸發器 X3Pro,主打在複雜多燈環境下提供更直覺與精準的控制。其配備 2.4 吋彩色觸控螢幕,並針對 Canon、Nik...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