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常見的 95mm 直徑濾鏡
Fujifilm GF 500mm F5.6 R LM OIS WR 使用 95mm 直徑濾鏡。這個濾鏡尺寸雖然偏大,但都算是常用,例如上文提及的 Sigma 500mm F5.6 DG DN OS | Sports 及一些 200-600mm 之類的超長焦變焦鏡都會用到 95mm 濾鏡,用家想購置濾鏡都不會太因難。
▲鏡頭前端文字標明型號及直徑濾鏡,但鏡身上無標明最近對焦距離。
此鏡的光圈由 9 片光圈葉片組成,在 396mm 等效焦距之下,失焦的背景立即被虛化成非常模糊的影像。鏡頭的最近對焦距離為 2.75m,提供 0.2x 最高放大倍率,數字上算是不過不失,與同類鏡保持相近的水平。
▲鏡頭設有防水、防塵性能,並在日本生產。
▲接環邊緣加上了防水膠邊。
▲三腳架座可以調校鬆緊,但不能整個拆出來。
▲f/5.6、1/105s、ISO 2,000
使用最大光圈拍攝風雨蘭,前、後的花朵都被虛化成像一團煙。
▲f/7.1、1/80s、ISO 2,000
圖中是斑皇鳩,體形與本港常見的珠頸斑鳩差不多。以接近最短對焦距離拍攝,身上白色羽毛其實擁有非常豐富的細節。
三腳架座分離式設計裝拆便捷
Fujifilm GF 500mm F5.6 R LM OIS WR 設有防水、防塵性能,並配上三腳架座。這個三腳架座可以調校鬆緊,方便轉換橫、直度拍攝,但不能整個拆出來。三腳架座的底座部分可以獨立拆出來,讓鏡頭再減輕一點重量。底座設有 Arca-Swiss 介面、3/8 吋和 1/4
吋三腳架螺絲孔。使用 Arca-Swiss 兼容雲台的用家不妨把底座直接鎖定在雲台上,有需要時便直接把鏡身與底座分離,會比使用快拆板方便及穩固。
▲三腳架座上有兩個標記,方便用家對準作橫、直度拍攝。
▲三腳架座的底座部分可以獨立拆出來,留意鏡身上還備有 1/4 吋三腳架螺絲孔。
▲f/10、1/85s、ISO 2,500
銀耳相思體形比麻雀大一點,生性活躍,相對中、大型雀鳥要比較眼靈手快才能夠拍到。
加配增距鏡變 700mm 超長鏡
嫌 396mm 等效焦距不夠用的話,用家也可以考慮加配 Fujinon Teleconverter GF1.4X TC WR 增距鏡,讓鏡頭的拍攝焦距變成 700mm F8,即大概等同 550mm 焦距。當焦距加長及光圈變小之後,鏡頭的對焦反應無可避免會輕微變慢,但仍然在可接受的範圍內。
▲遮光罩夠硬身,最前端還加上膠邊,提高吸震及抗碰撞能力。在圖左下方的小活窗方便用家調校偏光鏡。
▲鏡頭可加上 1.4X 增距鏡,令實際焦距變成 700mm F8,即大概等同 550mm 焦距。
▲f/5.6、1/140s、ISO 500
同樣以接近最短對焦距離拍攝,蓮蓬及蓮子有著細膩的色彩變化,左邊啡色的是一片已枯萎的蓮葉,但已被虛化至完全沒有細節。
解像力測試(配合 Fujifilm GFX100S II 拍攝)
![]() |
|
▲測試原圖 | |
![]() |
![]() |
▲f/5.6 | |
![]() |
![]() |
▲f/8 | |
![]() |
![]() |
▲f/11 | |
![]() |
![]() |
▲f/16 | |
![]() |
![]() |
▲f/22 | |
![]() |
![]() |
▲f/32 |
短評:先看中央位置,比較外牆上的水漬,若不特別挑剔的話,會覺得最大 3 個光圈的畫質完全一致。如用「聞相」的方式比較,也許會發現收一級光圈會令銳利度輕微提升一點。再看四角位置,比較樓梯上的圍網與工字鐵上已剝落的油漆,同樣發現最大三個光圈的畫質並無分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