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gensan
撰文、攝影:gensan、Jeffrey
模特兒:Tsim Tsim
自從去年 Pentax 17 菲林相機面世後,去年年底已開始有消息指 FUJIFILM 將推出一款配備直幅 1 吋感光元件的輕便數碼相機。此傳聞果然屬實,FUJIFILM 於今日(5 月 22 日)正式發布這部名為 X half 的新機!
X half 採用半格相機的設計理念,透過直幅的 1 吋感光元件來實現此概念,拍攝功能上更特設獨有的「菲林相機模式」,取景時無法觀看 LCD 螢幕,對於慣用數碼相機或手機的用家來說,猶如進入困難模式,但對菲林機愛好者而言,卻充滿了儀式感!X half 預計於 6 月在本地上市,建議零售價為 $5,580。一個價錢就像同時擁有一部數碼相機及一部菲林機,相當抵玩!
X half 採用直幅的 1 吋感光元件,機背的取景屏幕同樣採用罕見的垂直設計。輸出相片為原生的直度格式,最高解像度約為 1,800 萬(3,648 x 4,868)。這不僅體現了半格相片的設計理念,更配合現今以手機直向屏幕為主的 Instagram 等社交媒體使用習慣。
▲正面看外形有點 Rollei 35 的影子,但由於沒有印上任何 FUJIFILM 品牌標誌,在街上拍攝時顯得相當低調。機身上半部分的配色設有(黑、炭灰、銀)三款選擇,今次筆者試用的是銀色版。
▲背面最大特色是配置雙屏幕設計,捨棄傳統數碼相機常見的選單鍵、十字鍵和速控轉盤等設計,改以觸控屏幕進行拍攝設定。
「FUJIFILM X half」的型號設於機頂左側,至於機頂中間的是冷靴而不是熱靴,沒有電子接點,只可以用作安裝外置補光燈之類的攝影配件。右側設有一個曝光模式轉盤,提供 ±3EV 的調校範圍,開關撥桿設在曝光模式的位置。儘管沒有常見的模式轉盤,但用家還是可以通過選單在 P/A/S/M 模式之間進行切換。機頂設有一個過片桿,在菲林模式時需撥動過片桿,才能拍攝下一張相片。
▲頂部右側配置曝光模式轉盤,電源開關及過片桿則設於轉盤旁,中央設有一個冷靴。
▲品牌及型號標誌設於機頂左側,型號採用潦草風格的「X half」字樣,不禁令人聯想起 Leica M11-P
的類似設計。
▲機身僅重約 175g,單手握持也非常輕鬆,即使長時間使用也不覺疲倦。
與同廠的 QuickSnap 即拍相機一樣,X half 鏡頭的等效焦距為 32mm,但就配備了 F2.8 大光圈。鏡身上配備了對焦環及光圈環,光圈環提供了 F2.8、F4、F5.6、F8、F11 及 Auto 等光圈選項。為配合薄身設計,對焦環安放在鏡頭前方易於調校,並增設光圈撥桿以輔助後方較難操作的光圈環,似有向舊式伸縮鏡頭的設計致敬之意。
▲FUJINON 非球面鏡頭配備了 F2.8 大光圈及 32mm 等效焦距的規格。
▲鏡身上設有光圈環及對焦環。
▲機身外部接口僅配備一個 USB-C 介面,而其上方則設有閃燈/補光燈的開關。
機背除了屏幕外,僅設有影相、拍片及播放模式按鍵,省去了一般數碼相機的選單鍵、十字鍵和快速轉盤,連 FUJIFILM X 系列無反相機常見的 Q 鍵(快捷鍵)也沒有。取而代之,X half 採用類似運動相機的操作模式,主要透過觸控屏幕操作,只需從屏幕邊緣輕掃至中間即可呼叫選單。
▲垂直拍攝的介面,所有曝光資訊都整齊排列於畫面底部。
▲FUJIFILM 相機的 Q 選單(快速選單),在 X half 上採用了這種排列方式的設計。
由於相片的解像度僅約 1,800 萬像素,加上相片格式僅支援 JPEG 而不支援 RAW,相當節省空間,一張 64GB 的空白記憶卡,約可拍攝 5,358 張相片,一般使用基本上可以長時間而毋須換卡。
▲直度相片比例為 3:4,最高解像度約為 1,800 萬像素(3,648 x 4,868)。
▲儲存媒體為 SD 記憶卡。
▲電源為 NP-W126S 鋰離子電池。
▲配備一些與 X 系列無反相機相同的功能,如「顆粒效果」及「人像美肌」程度。
▲提供 9 個自動對焦區域選擇,點擊屏幕即能快速切換。
▲可在機內直接查看已拍攝的相片數量。
▲在機內播放相片時,可為每張相片評定星級評分。
▲由於機身沒有十字鍵或速控轉盤,瀏覽相片時需不斷滑動屏幕,切換至 3x3
縮圖顯示可以加快瀏覽速度。
X half 亦提供影片攝錄功能,影片解像度為 4:3 比例的 1,440 x 1,080,幀率為 24P,最高位元率為 50Mbps。支援最高 2 倍慢動作,每段影片最長可達 60 秒,檔案格式可選擇 MP4 或 MOV。一張空白的 64GB 記憶卡在 24P、50Mbps 及 MP4 設定下,約可拍攝 143 分鐘的影片。拍攝影片時,屏幕會顯示紅框提示正在錄影中。
▲影片模式的 Q 選單提供了各種拍攝影片的基本設定,如慢動作效果、位元率及影片格式等。
▲內置閃光燈在影片模式下可作為補光燈使用。
「菲林模擬」及「濾鏡」特效
機背設有兩個垂直的 LCD 屏幕,左側為「菲林模擬」的速選屏幕。用戶可上下輕掃屏幕,在 10 款菲林模擬中選擇,包括 Provia、Sepia、Acros Std、Eterna、Nostalgic Neg.、Classic Neg.、Reala Ace、FUJI Classic Chrome、ASTIA 及 Velvia。這個設計靈感相信源自傳統菲林相機,讓用家能隨時確認目前使用的菲林類型,避免在拍攝過程中混淆。
▲當選擇「菲林模擬」(軟片模擬)功能時,左側屏幕會顯示對應的圖案,只需上下滑動屏幕便可切換不同的菲林模擬效果。
除了菲林模擬外,相機還提供「濾鏡」功能。X half 配備多達 19 款濾鏡,包括玩具相機、縮圖、擷取色彩、亮鍵、低色調、動態色調、柔焦、局部色彩(紅/橘/黃/綠/藍/紫)、帆布、復古、暈影、模糊、魚眼、色移、鏡像、雙重曝光、漏光、光暈、過期膠片(綠色/紅色/中性)。
▲用家可在「菲林模擬」和「濾鏡」之中兩擇其一,但無法同時使用兩種效果。選用「濾鏡」時,菲林效果會固定為
Provia。
值得注意的是,拍攝時只能在「菲林模擬」或「濾鏡」之中二選其一,無法像 instax mini EVO 般同時組合兩種效果使用。當使用「濾鏡」時,菲林類型會自動設定為 Provia。
▲10 款菲林模擬包括 Provia、Sepia、Acros Std、Eterna、Nostalgic
Neg.、Classic Neg.、Reala Ace、FUJI Classic Chrome、ASTIA、Velvia。
「二合一」拍攝功能
在傳統的半格攝影中,兩個垂直的半格影像並排,才構成一張完整的 36x24mm 標準菲林格式。在 X half 上,用家更可通過「二合一」的影像合成功能,將相片與影片組合成橫向影像,創造出傳統菲林相機從未實現過的特別效果。
▲拍下一張相片或影片後拉動過片桿,即進入「二合一」模式。這時畫面上方會顯示兩個小格,再拍一張即可自動合成。
「二合一」功能可以將兩個影像(相片或影片)合併為一,方便用戶直接發布到社交媒體。拍攝過程亦頗有「儀式感」:拍攝第一張相片或影片(上限 60 秒)後,只要拉動過片桿,這時機背指示燈會轉為藍色,畫面上方亦會相應顯示兩個小格圖示,表示相機已進入「二合一」的拍攝模式,此時用家再拍攝第二張相片或影片,相機便會將兩者自動合併成一張「二合一」的影像,至於之前兩次拍攝的內容亦會分別儲存。此舉可免除使用其他編輯軟件的繁瑣步驟,對於影像編輯新手來說非常方便。
然而,當「二合一」影像含有影片時,機內製作需時會較長。筆者以「60 秒影片 + 相片」進行測試,合成時間竟長達 52 秒。
▲當兩個影像都是相片時,相機基本上能夠立即完成組合;但如果包含影片,則需要較長的運算時間。
幻燈片製作
用家亦可將已拍攝的相片,製作成一段幻燈片短片,短片解像度為 2,160 x 1,440。相片會在幻燈片中由左至右或由右至左移動,移動速度有「慢、中、快」三級可供選擇,因應短片時限為 60 秒,每種速度的相片數量上限也有所不同:速度 1(慢)可選 32 張、速度 2(中)可選 22 張、速度 3(快)則可選 17 張。另外,相片之間的分割線可自訂色彩、寬度及類型。筆者選了 6 張相片製作了一段 12 秒的影片,機內處理時間約為 20 秒。
菲林相機模式:無屏幕預覽 + 拉動過片桿
X half 的「菲林相機模式」(選單名稱為「膠片相機模式」),可說是這款相機最具特色的功能,在數碼相機界更屬破天荒設計。
▲只需從屏幕上方邊緣向下掃動至中央,即可找到「菲林相機模式」的啟動選項。
進入此模式後,用家可選擇菲林數目(36 張 / 54 張 / 72 張)、設定日期戳記(開 / 關)及選擇曝光模式( Auto / 光圈先決),相片效果則會套用當時所選的菲林模擬或濾鏡特效。
一旦確認設定並進入菲林模式後,菲林模擬或濾鏡特效便無法再更改,但日期戳記的開關仍可設定,光圈先決模式亦能通過將光圈環設為「A」而變為 Auto 曝光模式。
▲進入「菲林相機模式」前,需先進行初始設定,可選擇 36、54 或 72 張的拍攝張數。
拍攝過程中,原本用作取景的機背 LCD 屏幕,會變成一個 Analog 復古風格的拍攝狀態屏幕,上方為虛擬液晶顯示屏,會顯示菲林數目、已拍攝張數、日期、閃燈狀態、電量、光圈值等資訊;液晶顯示屏下方則設有 AF/MF 切換鍵,以及日期戳記的虛擬按鍵。
最底部設有四檔對焦距離的虛擬標示桿,分別為 0.1m、0.3m、3m 及 5m。然而,轉動鏡頭上的對焦環時會發現手動對焦實際上可以連續調校,並非僅限於這四檔。
▲在「菲林相機模式」時,取景屏幕會化為虛擬的液晶顯示屏。
X half 的 AF 自動對焦機制,估計是採用了反差式對焦,根據筆者的主觀經驗所得,即使設定為 AF-S 連續自動對焦,自動對焦反應相比 X 系列無反相機會表現略慢。因此,若用家想用 X half 進行街拍,需要快速捕捉時機的話,建議改用 MF 手動對焦模式,並預先設定合適的對焦距離。MF 手動對焦模式本身具備峰值對焦輔助功能,有助用家精確對焦,但此功能在菲林相機模式下無法使用。
▲完成「菲林相機模式」的拍攝後,需要連接至《X half》App 才可瀏覽已拍攝的相片。
▲在播放模式能夠查看使用「菲林相機模式」拍攝的菲林筒數,但無法直接觀看相片內容。
由於沒有 LCD 屏幕進行取景,用家需透過光學觀景窗判斷構圖範圍。不過要注意,光學觀景窗與鏡頭之間存在視差,觀景窗所見的畫面,會比實際拍攝的成像稍微偏向左上。另外,透過光學觀景窗觀看時會出現輕微變形現象,在觀看直線時特別明顯,但這不會影響最終的拍攝成像。若用家夠信心,更可不看觀景窗選擇直接盲拍!
▲光學觀景窗在菲林模式時可作為取景輔助,但需注意觀景窗與鏡頭之間存在視差。
在菲林相機模式時,每次拍攝後必須手動拉動過片桿,才能繼續拍攝下一張相片。未拉動過片桿時,顯示燈會亮起橙色警示;拉動後,液晶顯示屏會出現「OK」字樣,表示可以拍攝下一張「菲林」。
當拍完所有「菲林」後,液晶顯示屏的拍攝張數會自動倒數至 0,代表已成功「回捲菲林」,這時便可退出「菲林相機模式」。不過,如果用家不慎選錯了「菲林相機模式」,或是拍到一半失去耐性,亦可透過雙擊左側屏幕要求「退片」來提早「回捲菲林」。
▲雙擊左側的菲林模擬/濾鏡速選屏幕,即可選擇中途退出「菲林相機模式」。
在「菲林相機模式」時,即使是正常關機,或因電源設定而自動關機,重新開機時仍會停留在菲林模式,因此毋須擔心要一次過短時間內拍完所有「菲林」。不過,若在開機狀態下打開電池蓋並取出 SD 記憶卡,畫面即會顯示「如果取出 SD 卡或電池,膠片相片模式將被取消」的警告。重新插入原有 SD 記憶卡即可繼續拍攝進度,但一旦換上其他 SD 記憶卡或是拔出電池,就真是無法恢復了,相機會自動直接退出「菲林相機模式」,這點需要注意。
▲如果在「菲林相機模式」中取出 SD 記憶卡或電池,系統也會自動直接退出該模式。
總的來說,雖然「退片」是個可選功能,但既然選擇了「菲林相機模式」,就應該享受完整拍攝一卷菲林的體驗,以及期待成品的那份心情。這就像昔日使用真實菲林拍攝時一樣,即使只是虛擬的,也不應該隨意「浪費」菲林。
「菲林相機模式」使用心得
據筆者數天試用所得,在「菲林相機模式」拍攝時的心理體驗,跟數碼模式是完全不同的。在菲林模式下,每次按下快門時不但會更注重構圖,還希望能捕捉到獨特的光影效果,期望每張相片都能成為獨一無二的作品,並讓最終的縮圖目錄(Contact Sheet)能呈現出一段滿載故事性的難忘回憶。這與使用數碼相機或手機時,往往在同一位置隨意連拍多張再挑選的習慣可謂截然不同。
▲每次使用「菲林相機模式」拍攝,都會自動產生一張相片縮圖(Contact
Sheet),看起來就像是一段難忘的回憶。
使用「菲林相片模式」拍攝的相片無法在相機上直接瀏覽。即使進入播放模式,畫面上只會顯示一筒又一筒的菲林,當中會包括菲林類型及拍攝的日期時間,但就無法查看相片內容。
要查看相片內容有兩個方法:方法一是將相機連接至專用的《X half》App,透過 App 進行「數碼顯影」的過程,該 App 會將相片自動儲存至手機的相簿中。雖然這只是一個過場動畫,但儀式感十足,相信也是官方最推薦的過相方式。
▲將 X half 連接至專用《X half》App,即能在 App
內瀏覽以「菲林相機模式」拍攝的相片。
▲整個「顯影」過程需時約 5 分鐘,期間會慢慢看到「菲林」由負片變為正片。
▲「顯影」過程完成後,在手機相簿中即可瀏覽以「菲林相機模式」拍攝的相片;至於已傳送的「菲林」則會顯示為
Developed(完成顯影)。
方法二是透過電腦、手機或平板電腦,用讀卡器直接讀取 SD 記憶卡內的資料。一開始筆者還以為這些「菲林相片」會經過加密處理而無法直接讀取,後來才發現是自己想多了(笑)。在正常模式下拍攝的相片,會儲存在記憶卡的「/DCIM/101_FUJI」資料夾內;而「菲林相片模式」拍攝的相片,則會存放在「/FPATR/100FPATR」資料夾中(每個菲林筒都會以不同數字命名)。
這個資料夾除了包含相片檔案外,還有一個縮圖目錄(Contact Sheet)檔案,以及一個自動產生的文字檔。這個文字檔詳細記錄了大量格式化的資訊,如拍攝過程的開始及結束時間、菲林張數、已拍攝張數,以及菲林類型、縮圖目錄檔案名稱等,估計是讓程式使用的。
▲若未完成整卷「菲林」便提早「退片」,縮圖目錄會出現多個空白位置,對於追求完整性的攝影愛好者或會感到遺憾。
直駁 instax Link 打印相片
X half 可以直接連接 instax mini link 3 及 instax Link WIDE 進行打印。直度的相片格式剛好與 instax mini 的畫面(46 x 62mm)大致接近,而「二合一」模式的相片亦剛好接近 instax Wide 的畫面(99 x 62mm)。
▲配對 instax mini Link 3 或 instax Link WIDE
打印機後,可即時將相片傳送至打印機進行列印。
▲配合 instax mini Black 即影即有相紙的打印效果,解像度和色彩表現都不錯。
X half 實拍相片評論
▲「漏光」濾鏡每次產生的光漏形狀和位置都十分隨機,幾乎不會重覆,每次使用都能帶來不同的驚喜。(拍攝資料:F2.8、1/45s、ISO 3200、32mm)
▲這張相片運用了「雙重曝光」濾鏡,先以正常設定拍攝第一張,再以「-1EV
曝光補償、離焦及慢快門」拍攝第二張,輕易拍出夢幻迷離的疊加效果。(拍攝資料:F3.6、1/6s、ISO 400、32mm)
▲「過期膠片」濾鏡提升了暗部的亮度,加上偏色的效果,帶來獨特的復古氛圍和藝術感。此為中性色調設定,還有綠或紅可以選擇。(拍攝資料:F2.8、1/125s、ISO 2500、32mm)
▲「低色調」(Low
Key)濾鏡會令相片整體呈現較暗的效果,配合路人的剪影,輕易營造出神秘的都市氛圍感。(拍攝資料:F2.8、1/125s、ISO 320、32mm)
▲這是筆者對着幾支射燈投射出來的影子的作品,在「擷取色彩」濾鏡之下,部分色彩元素會變得更加突出,視覺效果更戲劇性。(拍攝資料:F2.8、1/45s、ISO 3200、32mm)
▲這張在百貨公司隨手以「復古」濾鏡拍攝的相片,即使在 F2.8
全開光圈下也意外地營造出了若干景深效果。(拍攝資料:F2.8、1/105s、ISO 200、32mm)
▲運用 1/6
秒的慢速快門,搭配「玩具相機」濾鏡,完美捕捉紅隧出口的夜間車輛光軌。(拍攝資料:F3.2、1/6s、ISO 400、32mm)
▲這張自拍照以「PROVIA」菲林模擬拍攝,32mm 等效焦距的視野恰到好處。雖然沒有反 Mon
或自拍鏡輔助構圖,但因為是數碼相機,大可多試幾次直至滿意為止。(拍攝資料:F5.6、1/600s、ISO 200、32mm)
▲「Classic
Chrome」菲林模擬效果特別適合人像攝影,能呈現柔和的色彩及獨特色調,為相片營造細膩的復古質感。(拍攝資料:F4.5、1/400s、ISO 200、32mm)
▲「光暈」(Halation)濾鏡能模擬 Cinestill 800 Tungsten
菲林的特色效果,使高光部分呈現紅色光暈。(拍攝資料:F4.5、1/400s、ISO 200、32mm)
優點
- 直度格式設計完美配合社交媒體瀏覽習慣
- 豐富的菲林模擬及濾鏡特效選擇
- 獨特的「二合一」影像功能
- 「菲林相機模式」帶來純粹的攝影樂趣與儀式感
- 支援 instax mini 及 WIDE 格式即時打印
- 機身小巧低調,備有三款時尚配色
缺點
- 只支援 JPEG 格式,不支援 RAW 檔案
- 影片解像度只有 1,440 x 1,080,不支援 4K 拍攝
- 影片錄製時長限制為 60 秒
- 32mm 定焦鏡頭,不可更換
總結:「菲林相機模式」重拾攝影初心
或許有影友會認為 X half 的規格不算高,但 X half 不能單以一般標準來衡量。X half 主打便攜性及社交媒體應用,毋須追求極高解像力。更重要的是,X half 提供了獨特的「菲林相機」體驗,而不是比拼規格。
筆者在測試期間,由於相機尚未發表,起初在公眾場所拍攝時有點擔心會引人注目。然而事實證明完全不必擔心,因為機身正面沒有明顯的品牌標誌,外觀就像一部普通的玩具相機。機身十分迷你,可單手輕鬆掌握,快門聲也相當低沉,即使開啟了快門聲,在鬧市中也難以被察覺。長期手持使用不會感到疲累,無論是日常生活紀錄、街頭攝影還是旅遊隨拍,X half 都是絕佳的選擇。內置的一系列 FUJIFILM 獨家菲林模擬效果,再加上可直接連接 instax mini link 進行相片打印的功能,更是其他品牌相機難以媲美之處。
相比手機,它更可以分擔電力和儲存空間的壓力。如果大家只是想輕鬆進行生活記錄拍攝,對自動對焦反應沒有很高要求,這部機絕對夠用,至於「菲林相機模式」的設計,更能讓人重拾攝影的「初心」。不過,如果大家旅行時希望拍攝 4K 60p 高解像度或高格數影片,就可能需要額外再使用手機或 DJI Pocket 3 之類的設備輔助了。
產品查詢:
2781 1780(shop@dcfever – 旺角) WhatsApp 查詢
2834 3112(shop@dcfever – 銅鑼灣) WhatsApp 查詢
2361 2778(shop@dcfever –
屯門) WhatsApp 查詢